您的位置 : 首页 > 现实题材 > 楼间风雨

第64章 无上殊荣

七月初,骄阳当空炙烤,骤升的气温让街头巷尾行人稀疏。

饶是如此,客家文化广场上依然人潮如织,一张巨大的遮布盖在正中那个庞然大物上。大家聚集在此是为了见证广场新落成,也是来参加‘土楼纪念碑’的揭幕仪式。

从去年土楼正式进入申遗流程以来,这个占地三五百平的小广场就已开始规划,直至今年初便准备交付使用。而中间的大理石碑则是由志彬借着基金会的名义捐赠,前些天筹备时他还准备直接把弗莱尔透露的名单事先刻上去,最后还是在志文的劝阻下才作罢。

一开始志彬还觉得这事不会有什么恶劣影响,反正就算今年不成功,明年也要势必拿下名录,提前刻上去就当是让大家共勉努力,为之后的工作积蓄力量。但志文反复提醒,现在刻上这些名字很可能有虚假宣传之嫌,而且不利于官方给上级交待。

毕竟现在距教科文组织公布名单还有一段时间,如果提前在石碑上就揭开了秘密,事情最后可能会闹得有些难以收场。于是志彬也只好忍住了冲动,这块碑上面只篆刻了一些介绍内容,比如土楼的历史渊源和人文价值,之后再专门为上榜名录修筑一块牌坊也未尝不可。

揭幕当天,远在北京的张教授也致电祝贺,其实老人之前答应好志文要赶赴现场,他也本来是打算亲自过来一趟参加剪彩揭幕,但他还是由于年龄的缘故,腿脚恢复没有预想中快,提前几天出院的请求也被儿女们拒绝了,所以只好通过电话送来慰问。

简短的开场讲话之后,这块巨大幕布被基金会和当地文旅部门领导列队下掀开,五米多高的大理石碑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庄严巍峨。这块石碑也是志彬请好几位老匠人打造,无论设计造型和上面遒劲有力的碑文都是花了不少功夫。

其实这次揭幕也只算是申遗预热活动其中之一,除了去年的摄影比赛之外,今年类似的活动还举办了很多次,比如年初专门在龙岩博物馆进行了规模宏大的模型展,基金会请来了社会各界热爱模型的设计者,对一些知名的土楼复刻了大比例的微型还原,还有两个月前举行的土楼人物志精选,搜集了很多在土楼建筑方面颇有建树的老一辈工匠事迹,虽然这些人早已在历史长河之中归为尘土,但后人还是能记得其功勋并为其著书立传。

当然,先后举办这么多活动,其花销自然不小。不过这都是为了以后打造旅游城市做的点滴贡献,如今龙岩地区除了这些土楼之外还没有什么被深挖出来的历史人文项目,随着以后开发进展日渐深入,等到龙岩土楼闻名遐迩时,大家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这次揭幕仪式不久,文旅局就开始紧锣密鼓筹备申遗之后的宣发活动了,不消几日,随着教科文组织确定了最终公布日期,所有人的心几乎都提到了嗓子眼。

当天一大早,基金会的大会议厅里就已经挤满了人,投影幕布上联线着几千公里外的发布会现场。同一时间,加拿大魁北克城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如期举行,数百个国家地区的参会代表齐聚一堂,各种旗帜各种肤色各种语言汇聚在一起,等待最新的公约名录出炉。

一直到下午时分,评审团先后宣读了十多处新晋世界遗产,其中囊括了各大洲的自然或人文历史景观,最早的可上溯近万年时光,可以说竞争力相当不凡。而在介绍亚洲区域申报名录时,基金会众人也都屏住呼吸听着大会主席的发言,即便在场大多数都听不懂英文,大家依旧聚精会神盯紧屏幕,就像是在等待考官宣布成绩一样紧张。

此时志彬也握紧掌心,即便他早已从弗莱尔那边得知了准确度很高的消息,但在最终公布之前,这种难以抑制的情绪还是让他忍不住冒出冷汗。

率先通过的,是来自中国江西的“三清山国家地质公园”,其在上世纪末就被规划为重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先后也投入了无数人力物力支持其建设,其极具特色的地质风貌在世界范围内也绝无仅有,以它的含金量选入今年度世界自然遗产是无可厚非的。

“哎呀,怎么还没到咱们?被他们搞忘了吗?会不会是排在最后面压轴哇?”

志彬嘴上这么说着,心里也还是捏了一把汗,这可是世界性的权威组织,他这话也就只是说给自己放松一下神经,外人听了可不得笑掉大牙。

终于,在听见大会主席口中脱出‘福建土楼’这几个发音不清的中文之后,所有人都沸腾欢呼起来,这件梦寐以求的伟绩终于在今天得以实现!

2008年7月7日下午18点30分,福建土楼按照公约流程正式纳入了世界遗产名录!

此时主席台上的发言还在继续,专家团也给出了详细的评审理由,土楼之所以能入列世界遗产名录,主要原因在于它是东方血缘伦理关系和聚族而居传统文化的历史见证,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大型生土夯筑的建筑艺术成就,具有“普遍而杰出的价值”,其在建筑美学和地方性人文历史塑造方面独树一帜,更是汉民客家文化分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接下来的十多分钟里,众人在难以抑制的激动心情之下听完了详细报告,其中当然也有具体楼群名单宣读。每读到一个地名或楼名,现场就爆发出一阵掌声和欢笑,当‘振福楼’三个字出现其中时,志彬立刻一路小跑过去,并把胳膊紧紧搭在志文肩头用力拍了拍。

“文哥,这么久以来辛苦了,干得漂亮!”

“这也多亏了大家都为此共同努力,你也付出了不少时间精力嘛,功劳是大家的,当然也是咱们老祖先的,这是千年前的先人以其智慧博得了当代人认可,咱们都不能居功自傲。”

“嗨哟文哥,你怎么也学会汪主任那说话一套一套的了,哈哈哈…”

在长久的欢腾之中,视频画面里的发言环节还在继续,中国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和福建省文化厅官员先后向与会代表致辞,但大家的心思明显已经不在其中,这份难得的放松确实是几年来最让人开怀的时刻,视频中那一声声祝贺也是对大家最好的回馈。

当天晚上,志彬直接在永定大酒店承包了宴席大厅,并宴请基金会和来自各行各业的民间的公益人士,席间他多次举杯相邀庆祝,正是大家这么长时间以来始终对土楼和客家文化保护事业做出各自贡献,今天才能在此地汇聚一堂共享这份无上殊荣。

而从次日开始,志彬就准备趁热打铁,对本地文旅项目开发再添一把火。他直接派人与当地公交公司协商,准备斥资开通从机场到各地楼群的旅游专线,并且委托一些传媒企业在福州至龙岩的高速路口和铁路站点等地投放广告。当然这些花费巨大的项目也不可能由他一人或者基金会来出资,本地文旅部门早就为此申请了专批款项,用以助力提升本土文化形象。

在资本和官方力量的运作下,当地媒体迅速开始闻风而动,龙岩电视台很快在黄金时段设立了一档节目,用以协助宣传刚刚申遗成功的永定土楼,并开始制作一系列采访纪录片。

作为对土楼翻修工作起到不可或缺作用的工程师,志文当然也是这档节目的主要采访对象,而他也随着镜头作为讲解嘉宾,和记者们再次探访起这一座座古老的建筑。

“…观众朋友们,现在我身后的就是刚刚荣获世界文化遗产的福建土楼群了。根据林先生的介绍,土楼遵循了‘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理念,就地取材,选址或依山就势、或沿循溪流,建筑风格古朴粗犷,形式优美奇特,尺度适当,功能齐全实用,与青山、绿水、田园风光相得益彰,组成了适宜的人居环境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景观…”

“大家好,很荣幸能受邀参加这次专访,说起我们福建土楼的历史渊源呢,它最早是产生于宋元时期,是客家人在辗转迁徙中,发扬古老建筑技术创造的世界建筑奇迹…”

在主持人的带领下,志文从容不迫地开始向镜头前的观众们介绍起土楼的详细历史发祥和变迁,由于这档节目之后很可能还会制作成精简版被福建总台收录,甚至不排除获批在央视人文频道播出的可能,所以制作时预估的观众群体是面向全社会,而非仅限于本地。

在纪录片的后半段,记者还专门去到一些偏远土楼,采访了很多住在楼里生活了一辈子的老人们,并通过他们的视角转述楼群这些年来经历的风风雨雨。

而对于这些老人来说,他们根本不知道什么叫‘世界遗产名录’,也许都没听说过这份名录的赫赫名声。但土楼作为自己和先辈们停泊了一生的港湾,其存在本就贯穿了一个家族的兴衰史,它也并不需要被冠以什么殊荣。

只要它能屹立不倒下去,只要有后人依然愿意为它做点什么,老人们就心满意足了。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