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现实题材 > 楼间风雨

第46章 年轻即资本

志彬和三伯商量家族企业林洋开公司给父亲商讨并不要帮助

经过这么一场不小的风波,小城里原本的商业氛围似乎遭受了不小打击,不仅搞得满城沸沸扬扬,也让参与者们心有余悸,大家都没想到传销诈骗这种东西居然离自己如此相近。

之后商会专门开会讨论了好几次,还搞了不少反诈骗和传销的宣传,志彬也让老刘再好好核查一遍基金会的详细账目数据,甚至对他名下工厂进行了几次人员筛查。

看得出来,虽然事情已经结束,窝点也一网打尽,但它造成的影响却迟迟没有消散。

而其中让志彬留下最深印象的,还是三伯对于命运的感慨。

林伟夫妇当庭被宣判两年和五年,在送押收监之前,其间有一次探视。但二人的直系亲眷都未到场,林伟的舅爷也气得半个多月下不了床,最终是林哲贵去和这个侄孙见了一面。

虽然不清楚二人当时聊了什么,但老人离开看守所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志彬喝了顿酒。

看着三伯自斟自饮,他清楚老人还是在生闷气,毕竟林家当年是在本地何其显耀的家族,没想到子弟却沦落到这副下场,这不仅是在为林伟的个人命运惋惜,也是在为家族悲哀。

“三伯,您要是心里有什么不痛快,说出来也会好受些,现在家里也没外人,哪怕是痛骂几句也好啊。”志彬不忍看见老人这副模样,更不敢想象他一个人老泪纵横的样子,此时赶紧劝慰道:“要不然,过几天我陪您去附近山庄散散心,总不能一直这样…”

话没说完,林哲贵叹着气接茬:“阿彬呐,你知道我没有在生林伟的气,我是觉得事情最后怎么变成这样,他当年也是多单纯的孩子…”

对于林伟以前什么样,志彬完全没印象,他在少年时期就已经随父亲出国,而这位后生的情况估计也只有老一辈人清楚。虽然志彬以前没接触过林伟,不过从他被捕后的激烈反抗和拒不认罪来看,这小子应该还没反应过来怎么回事。

传销这种事就是这样,往往欺骗的都是一群怀着质朴愿景的人,他们也许都没什么文化,或者是过于狂妄自大,又有着一腔满心奋斗的理想,而在盲目追逐一夜暴富的心理状态下,受害者慢慢变成施害者,所以受伤害最深的也正是这群人。

“你知道,最后探视的时候,阿伟他爹妈为什么没来吗?”老人摇着头,又开始解释起林伟的身世:“他爹你应该叫一声四哥,当年在咱们二楼东厢住过一段时间,如果你有印象的话,应该还记得那年夏天有个时常穿军装的男人,天不亮就起来自己操练…”

循着记忆,老人把志彬的思绪也带回了当年的振福楼里。他虽然已经记不清当时是否有这么回事,但对于那会儿楼里的一草一木,人们的生活与欢笑,都记忆犹新。

聊着聊着,老人忽然有些哽咽,他记得阿伟的父亲是在当年抗洪抢险牺牲了,孩子从小就和母亲在一起长大。他母亲在外地做小本生意,母子二人相依为命也经历了不少风雨,而在女人再嫁之后,对方却几乎骗走了母子俩的全部积蓄,其中也有男人牺牲后的抚恤金。之后孤儿寡母生活更加惨淡,林伟应该就是那个时候,立志要做大老板发一笔横财。

之后林伟辍学出去打工,赚取的生活费有很大一部分都寄给了母亲。但女人那个时候已经因为之前的打击产生精神问题,不久之后就被送去了关怀医院。

老人絮絮不休讲了这么多,志彬其实到头来也没有产生类似的共鸣感触,虽然阿伟的身世可怜命运曲折,但这都改变不了他已经触及法律红线的事实。志彬也只希望他能在监狱的改造生活中真正幡然悔悟,以后重回社会还是有机会好好做人的。

林哲贵之所以如此触景生情,大概是老人忽然想起自己的两个儿子,因为他也觉得自己亏欠儿子许多,才导致老大远走他乡还入赘别家,老三则去了国外几乎不回来。如果是在当年的话,无论发生什么挫折,一家人都还是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哪里会有这些烦忧…

而且志彬的思考似乎已经跳脱出老人对林家后代的命运思考,他现在想的其实更加深远,那就是林家这些年的沧桑变化之中,也不知会有多少个像林伟这样的孩子,都因为家族转折而变得前路未卜。甚至于说志彬自己,如果当年父亲出国之后没有混出点名堂,那他现在是否还是在一个海港城市里整日风里来雨里去,做着最廉价的体力劳动…

最终志彬也给老人提了一嘴,关于他准备在本地做一家大企业的想法。虽说经历了这种让人难以提起信任的事,但志彬内心深处一直打算好好搞一份能传承下去的家族产业。这其中当然有他父亲离世前的想法和影子,而最重要的是,一旦有了一个能让整个家族都能富足的饭碗,或许林家就能以此为契机,再度回归到昔日的繁荣之中。

他记得父亲的海贸公司之所以后来变得不景气,主要原因就是高层管理根本没有齐力一心,大家想的几乎都是如何把份额给自己多揽一份。而在一群贪图上位的外人不断蚕食鲸吞之下,那个本来可以入列全国百强的大集团,如今也开始日薄西山走下坡路了。

如果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父亲遇到的这种烦恼肯定也会少许多,至少在列祖列宗面前,在妈祖像面前,志彬可以相信自家人绝不会为了一点私利而违背良心。

但同时志彬也清楚,一个真正能走长久的家族产业,那还是要一群有本事的精英各司其职,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这样才有资格长久运转下去。否则让一群尸位素餐的酒囊饭袋去管理公司,恐怕还等不到自己归西,这份家产也都快要败光了。

所以林伟的事带给志彬最大的感触,并非他个人命运如何,而是以后如果自己真要创立一家能传承下去的大公司,到时候该如何避免类似的情况发生。

之后的几天,志彬也确实给自己安排了一段假期,他带着三伯去附近游山玩水逛景点,老人的情绪也确实比之前强了不少。不过对于志彬本人,除了放松一下最近复杂的心情之外,他也在闲暇中好好思索了那些一直困扰他的问题。

短暂休整结束,志彬又投入到繁忙的事业中。让他没想到的是,儿子林洋很快带来了一个让人喜出望外的消息,这对一个父亲来说绝对算得上惊喜。

在回国一年多沉淀和考察后,林洋已经确定好了自己未来的事业走向。虽然之前父子俩也曾交流过这个问题,但那时候林洋对此的想法还是很模糊的。

而这天一大早,林洋抱着一份已经颁发下来的营业执照,兴冲冲地跑回家。想必是已经做好了所有准备,这是要先斩后奏把消息告诉父亲。

“洋洋啊,真不愧是我儿子,怎么也搞说风就是雨这一套了,提前都不知会一声?”

“哈哈,我这点小生意,哪能入了您的法眼?今天就是想邀请您去咱公司。哦不对,是我的公司参观指导一下,提提意见,挂牌的时候顺便沾您一点财运嘛。”

看着执照上‘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几个烫金大字,志彬又陷入一阵思考。

“不对啊,你小子哪来的注册资金?就算租的是个小写字楼,也应该需要不少钱吧?”

“嘿嘿,您忘了我当年拿那么多奖学金了?还有爷爷给我留下的红包也从来不少啊。”林洋吐着舌头解释道:“我平时也没啥特殊爱好,所以那几笔钱一直存到现在,再加上您平时给我的零花钱也很富裕,攒着攒着就已经好几十万了…”

这话倒是不假,志彬记得父亲在世时,每次洋洋过生日都会好几千美元地给这小子,那时候他还担心会不会把孩子惯坏了,没想到洋洋居然一直存着没花。

“个小兔崽子,真是长本事了。”志彬高兴之余,也不忘问起儿子这公司的一些运营情况,虽然他大概知道儿子会选择与传媒相关行业,但这种文创公司,志彬还是了解不多。

“目前业务范畴还很窄,主要做一些广告和文化包装项目,现在也只有几个年轻人在做事,以后积累经验多了再慢慢发展。”

看着兴头十足的儿子,志彬心里也产生不少骄傲,他确确实实觉得儿子真是长大了。

“说吧,要老爹给你投资多少?”志彬说着取出手机,准备吩咐秘书直接提款转账:“刚开始做生意都不容易,你这一行我也不了解,什么人脉关系和上下游都没有多少东西能支持的,但钱这方面你尽管开口,多些预备金也能抵御不少市场风险。”

毕竟是刚成立的公司,志彬本以为儿子现在还有大量的运转缺口,作为父亲当然是要支持儿子的事业,所以就算林洋狮子大开口他也不会拒绝。

但林洋听了却连连摇头,并且表示自己现阶段不会接受任何投资和赞助。

“哟呵?小子骨头倒是挺硬的,你可想好了,别到时候资金链断了再来哭着求我啊。”

“放心吧,都说了我这只是个麻雀一样的小公司,现阶段还没什么风险。”林洋此时颇为自信答道:“再说了,这也只是我的首次尝试,这样从零开始才能知道每一步的难点和解决方式,所以年轻才是我最大的资本,谢谢老爹的好意,我心领啦。”

听完儿子的慷慨陈词,志彬除了回应一个发自内心的笑容,也不知该说什么好。

不知为何,他忽然又想起三伯探视完刚刚收监的林伟,老人还忍不住感慨。都是一个家族的孩子,但人的命运,为何总是如此参差。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