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现实题材 > 楼间风雨

第41章 远房表亲

盛大的妈祖祭结束后,专家组也很快离开龙岩。忙碌两个多月,修复工作和资料整理都成果颇丰,送走张教授一行人,之后就剩下等待消息了。

而张老临行前也叮嘱过汪华等人,他表示现在土楼的情况还是比较令人担忧,这不单单是入住率低的问题。即便住建部门开展的惠民安置政策比较顺利,暂时让极少数土楼脱离了无人看管的局面,但从长远来看,地方上还需要想出一些真正触及根源的办法。

至于土楼究竟能否顺利进入流程,现在也还是个未知数,国家文物局现在只能先把报告文件原封不动递交上去,因为之后还会有国际评审组过来进行实地考察,这就说明至少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本地各部门依旧要做好土楼的保护。

除此之外,不光是对实体建筑,现在文旅局也应该好好重视一下非遗信息收集的相关进展,尽可能在保证效率的情况下,将那些即将失传的东西统一造册登记。

最近一段时间,志彬当然也在为这些非遗名录的事到处奔走,自从之前在市中心商场里开设了手扎专柜,期间就请了好几次电视台做专访,还专门为一些本地节目做了赞助,为的就是扩大影响力。只不过最终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正如嘉芬一开始料想的那样,那些喜欢只逛不买的年轻人们几乎没有购买力,而其他在新鲜感过劲之后,也很少再来光顾,看起来要真正让这些东西重新回归大家视野中,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另外一边,三伯的快餐连锁倒是意外的火爆,这当然也归功于三伯的水平不赖,再加上那几位学徒也确实有两把刷子,短短半年时间不到,连锁已经新开到了第四家。只不过龙岩本就是个小地方,而且近些年人口流失很快,即便是这种小规模的店面,能开到第四家也确实完全饱和了当地市场,下一步就该想办法逐渐调整菜式,让快餐回归传统口味。

志彬也准备趁热打铁,让三伯抽出时间去搜罗一些真正能代表客家美食的硬菜,为菜品申遗做些准备工作。这件事从当初张教授随口提过之后,他就一直想找机会落实下去,虽然以前还没听说过一道菜都能入选什么文化遗产名录,不过身为从小品尝这种口味长大的孩子,志彬绝不希望它有一天要沦落到被人遗忘的地步。

这天志彬刚准备去三伯家拜访,一阵敲门声忽然打断了他的行程。

开门之后,站在楼道的是个陌生面孔,看样子一脸的毕恭毕敬,志彬却怎么也想不起来对方是谁。再加上这人两手提着满满当当的礼品,他只好猜测对方是求自己办事的。

只不过思来想去,自己的皮革厂规模不大,暂时还只供给固定客户,基金会最近也没有什么投标项目,就算志彬在本地商会刚刚混了个名誉上的副会长,但也并无实质性权力。

而开口一问这才知道,原来他是自己某位远房表亲,然而林家根系庞杂,当初也有很多人并不从小在振福楼长大,所以志彬以前很可能甚至连他父母兄弟都没见过。根据他的自我介绍,二人虽然年纪相差不大,但按辈分得管志彬叫一声叔。

果然又是来攀亲戚的,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志彬家里就经常会有东家西家的娘孙侄舅跑来送礼,这也许和他正月份四处拜年有很大关系。他当时只是打算仔细查清楚还留在本地的林家旁支,找出一些当初在振福楼生活过的旧交,没想到现在一下子多出这么多亲眷。

“志彬叔,您真是贵人多忘事,正月份的时候您不是刚去过我二舅爷家吗,只不过当时我还在外地,回来之后才知道您的消息。”

正月他拜年走访的亲戚实在太多,所以回忆半晌,志彬才反应过来,可能是三伯那边才能认识的旁支,毕竟这些本地亲眷们有很多都是由三伯指路,他才能寻着家门。

“哦哦,这么说应该是外侄了,快请进…”

二人寒暄一阵,一番闲聊后,得知这外侄名叫林伟,他母亲是林哲贵表兄弟的女儿。而志彬正月去那边拜年之前,也记得三伯之前说过,林伟的二舅爷,其实也只是和林哲贵的爷爷辈父兄沾些血缘,所以扯来扯去,这亲缘关系实在有些太远,二人话题也只好避开这方面。

其实无论亲缘远近,也不管他是否在振福楼出生长大,只要是林家谱系里沾亲带故的,志彬作为主人当然要好好招待。更何况志彬回国之后也一直在感慨林家的亲朋四散的情况,亲族这种东西只要相隔过远,时间一长自然会生疏淡忘。所以面对这远道而来的外侄,志彬第一反应还是非常欣喜的,当即就表示下午要带他好好喝顿酒。

其实志彬对林伟的第一印象还算不错,这个三十多岁的小伙子十分健谈,肯定也是曾经四处闯荡过一些地方。但唯一让人觉得不太好的,就是他有时候显得过于谄媚,除了喜欢拍马屁之外,嘴里愿意透露的实话也不多,这当然也是经常混迹江湖的一个毛病。

下午的酒桌上,志彬也专门叫来了三伯,还有此前拜访过的那位远房二叔。很显然林伟在这种场面下的谈吐就要自然得多,想必心里肯定揣事,所以单独会面时才会紧张。

等到酒过三巡,再加上那位二叔提了一嘴,林伟也开始吐露自己的窘境。他说自己在外地做生意赔了,现在回老家发展准备白手起家。此时三伯也已微醺,所以直接放话让志彬以后多多照顾林伟。志彬其实也猜到对方这次过来并不只是简单的登门造访,更何况亲朋有难他也理所应当可以拉一把,之后也立即表示让他尽管开口。

“哈哈,我就知道表叔仗义,这次回来我是打算和您一起做一份大生意,也不知道您有没有兴趣?”说到这儿,林伟还不忘给自己解释找补:“之前去深圳就是因为资金不足,原本的大单子谈到一半被撤了资,后来才会落得这副田地。现在只要您能伸出援手,我觉得以后咱们还能大赚一笔,到时候如果利润可观,我也肯定不会少了表叔您的分红!”

之后林伟就把他在深圳的失败经历统统说出来,包括他具体做的行业和心路历程。据说小孙从事的是一种全新的金融业模式,现在还是一片行业蓝海,他嘴里蹦出的也都是一大堆闻所未闻的概念。只不过志彬也早有提防,知道他的那些所谓经历估计都是半真半假,所以基本没往心里去。毕竟林伟若是真的做过老板,说话做事大概率不会是现在这样浮夸。

之后林伟说得越来越激动,还从随身的小皮包里掏出厚厚一本笔记,非要给志彬做详细讲解:“…所以您看,最终我们可以达到的年化收益率至少是在十五个百分点,虽然没有股票那样的涨幅,但至少比市面上大部分基金强,而且这样也比股市稳健得多…”

果然,一说到生意上的具体话题,志彬就觉得这小子开始不靠谱起来。他倒也不是嫌林伟满嘴跑火车,主要是林伟口中的这些东西他似乎在什么地方听到过,志彬毕竟是在海外见了世面,各种骗局和金融陷阱也屡见不鲜,现在的各种套路防不胜防,这种生意如果真的有林伟说的那种利润,肯定早就有无数人挤破头进圈子,还轮得到他这样的散户?

于是到了散席时,志彬也并没有保证要替他的所谓生意做一分钱投资,只不过见林伟废了半天口舌,他也不忍心拍拍屁股走人,最终还是对他的近况询问了一番。

“对了小孙,你在深圳赔钱之后,现在有没有什么生活上的难处?”志彬此时只提出了两个非常具体的问题,打算试试他的口风:“另外你现在回来,有没有打算做些实体的生意?”

对于第一个问题,林伟也如是回答了自己的窘迫之处,他的确是赔得只剩生活费,现在都还寄宿于舅爷家中。至于在龙岩开店做实体,林伟居然是想都没想过,他好像完全是认定了自己看好的行业,铁了心要钻进这份前景宏大的金融生意里。

“表叔,您信我一次吧,现在趁着这还是是一份刚兴起的行业,我手里刚好又有与此相关的商业秘辛,咱们联手肯定会有不少赚头!不然等到过段时间大家都反应过来,市场上那些大头资本涌进来,就没咱们什么机会了…”

即便林伟说得情真意切,志彬还是没打算为他所谓的事业投资。不过看在三伯的面子上,志彬还是决定对他的窘迫提供一点帮助,最终也只是劝告道:“这样吧小孙,我现在还需要好好考察一下你说的生意,等我掌握到足够信息后,肯定第一时间回复你。此外,你现在回来也没个落脚的,要不然先去我的厂里做一段时间客户经理?那边管吃管住,而且既然你对做生意方面如此自信,那也算是暂时给我帮帮忙,到时候提成少不了你的。”

对于一个突然冒出来的亲戚,志彬开出这种条件其实已经做到仁至义尽了,但小孙很明显还是对他不肯投资耿耿于怀,最终也还是婉拒了志彬的好意。

至此,志彬也实在没什么好说的,既然好好帮你也不接受,那也没必要为了一个一门心思载进发财梦的人浪费精力。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