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现实题材 > 楼间风雨

第42章 为商之本

在结束了当天的酒局之后,志彬本以为此事就会告一段落了。

毕竟他觉得人都是要脸面的,既然都当面拒接了自己的帮助,那说明这小子至少还算有点骨气。即便以后真是做生意继续赔下去,起码只能证明能力不行,人还是没什么毛病。

但让志彬没想到的是,从上次见面不到三天时间,三伯就一通电话打过来。

“阿彬呐,还记得之前那个小孙吗?”林哲贵的语气明显有些哭笑不得,想必是这几天已经有些疲于应对亲戚那边的压力:“没错,就是那个林伟,最近他也想通了,决定暂时不搞他的什么金融投资,打算老老实实做点生意。”

“哦,只要肯回头那就挺好的,之前让他去我厂里做销售,看样子兴趣也不大。如果是想开店的话,我其实也还能支持一部分。”志彬也跟着苦笑两声,随即仔细问道:“只不过我也得搞清楚,他这么快就想好要做什么生意了?”

面对林伟忽然改变态度,志彬心里还是抱着怀疑的,他当然也不是心疼这点钱,也并非看不起实体经济之外的生意。主要是林伟从整个人的精神面貌来看,也不像是要老老实实当老板的,他的各种话术,再加上这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前后变化,总给人一种打算投机倒把捞快钱的感觉,似乎根本就和经商两个字不沾边。

“没有没有,其实我们几个老的也劝了很久,他暂时也不打算自己当老板了。再加上最近老是住在他舅爷家里也不算个事,所以思来想去,准备让他去咱们快餐分店做店长。而且我们问过他自己的意见,林伟也答应先埋头干一段时间,所以提前给你通个气。”

听到这儿,志彬心里也开始阵阵反感。搞了半天,这小子还真是高不成低不就,之前让他去皮革厂做销售,原来是嫌这种活儿累。毕竟客户经理也就听着像那么回事,实际上整天都要到处联络单子,几乎闲不下来,万一业绩不好还得扣奖金,经常会出力不讨好。

志彬给他这个职位,其实也是想试试他的成色究竟怎么样,因为正是这样的工作才最考验一个人的能力如何。他要是真如自己吹的那样,在外地拥有丰富商业经验,这点小活儿自然也是手拿把掐,升迁也是迟早的事。而林伟当时没有任何犹豫拒绝了,就表示他确实对自己的能力没什么自信,再加上接受不了这么累的工作强度,所以是想搞个轻松点的事。

至于店长,那平时的活儿确实轻松不少,但实际上这两个岗位都是要非常丰富的经验才能任职,尤其是人员密集的服务行业,对领导和统筹才能的要求甚至还要更高。之前志彬可从没听说过小孙做过餐饮,让他立刻上岗岂不是与招了一个新人没区别?

“这事我可拿不定主意,您老也知道,咱快餐店产权是基金会的,人事方面都由老刘亲自把关,我们要是随意调动,以后哪还有什么威信?”志彬摇了摇头,耐心解释道:“再说了,店长和财务都是要长期磨合的,忽然之间换一个新人上去,简直是自找麻烦。”

志彬本以为三伯会好好听劝告,结果老人接下来这番话却让他差点没忍住挂断电话。

“这不正巧嘛,林伟的老婆下周也打算回来了,我们已经商量过了,就让他们两口子一起经营一家分店。你想想,我和你三娘当年一起开店,这么多年也不是走了很多弯路嘛,只要多给年轻人一些机会,以后他总有出人头地的时候,到时候两口子也会想办法报答你。”

“等等?上来就要当店长?还要媳妇管财务?”志彬听了这种变本加厉的要求,此时忍不住叹道:“三伯,您就这么放心他?万一要是捅出什么篓子,最终谁来担啊?”

“哎,你就信我一次行吗?小孙从小就是个老实孩子,这些年在外面闯荡也很艰难,靠着一身本事打拼到现在,要不是运气差了些,说不定也和你一样做了老板。”电话另一头,三伯的语气明显也有些急躁:“而且他再怎么说也算你外侄,就打理一个分店而已,哪有你说的那么多阻力?明明一句话能办到的事,就非要推脱吗?”

三伯这话说完,志彬差点没气笑了,林伟要说嘴皮子利索他承认,但真本事无非就是些忽悠人的话术,更与什么‘老实人’三个字完全挂不上钩。而且三伯很明显也老了,耳根子容易软,想必小孙也看出志彬不好说话,所以这两天没少在老人家去求情。

话说到这个份上,志彬也确实不好再推脱,最终也只能勉强答应下来。但他也讲得很清楚,目前只留给林伟他们两口子三个月试用期,期间出现经营问题了就得换人,至于这小子到底有几斤几两,能在店里留多长时间,就全看他自己如何发挥了。

事情说通之后,林伟又特意过来登门拜访,虽然从言语上表现出各种感激,不过志彬的态度却早已和之前不太一样。他只叮嘱小孙万事要多请教,任何一行都是需要脚踏实地去做,餐饮虽然看着不复杂,但也绝非记记账本,迎来送往这么简单。虽然现在他这几家快餐店的生意还不错,但也经不起什么折腾,希望他一切好自为之。

也正是像三伯说的,志彬想要安排几个亲戚,好像都只需要打个招呼,从小孙两口子培训到入职就只用了一周时间不到,一切都顺风顺水非常自然。

但三伯毕竟也只看到了表面,这和志彬自己开办的皮革厂完全是两码事,即便志彬是作为基金会创始人,但像快餐店这种实际产权不在手里的情况,志彬的偏私安排确实不合常理。此事之后,他的公信力实际上是在基金会里已经有所损伤,大家对他的看法也会因此打折扣。

不过在大环境下,任用亲眷也还算是比较常规的操作,虽然这几个店面不算是志彬的家族产业,不过类似情况大家早就屡见不鲜,所以阻力也就显得并不大。

就这样,林伟他们两口子被分派到近郊的一家连锁,这家店由于地理位置比较偏僻,所以平时客流量也不及其他三家,志彬的担忧也没有那么严重。

起初的几个星期,两口子由于业务不熟练,确实经常出现一点小的差错,但这也都是在可接受范围内的,更何况也没有造成什么实际损失,所以志彬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他是真打算好好做事,哪怕初期犯点小错误也是人之常情。

而且之后随着两口子慢慢熟络,店面生意也逐渐有所回升,志彬偶尔去翻看顾客数据和每日流水单子,发现二人也确实做得像模像样,之后他就没再为此操心了。三伯还经常在他面前提起,说林伟两口子学东西就是快,一开始早该放心才对。

但谁都没想到,短短一个多月后,让人觉得匪夷所思的情况出现了。

刚开始还只是有极个别客人在抱怨,说是菜品质量没有之前好,分量似乎也有些不对劲。林哲贵听到这些传闻,也没有往两口子方面去想,毕竟出菜有了问题只能找厨师的麻烦,基本是怨不上店长。只不过他好几次去找后厨,厨子也只能支支吾吾解释说一切都是按照原来配方做的,可能是食客挑剔,也可能是有人专门找茬。

其实当时如果林哲贵自己再仔细一点,把那些菜品尝一下,立刻就能断定出是食材不对劲。但他还是疏忽了,因为这些厨子再怎么说都是他自己带出来的徒弟,老人对他们的信任也都是无条件的,在此之后他也就很少过问了。

所以林哲贵也没有多关注此事,在烹饪方面出的问题,他基本上是放权给每家店,出了任何问题都可以自行整改。直到一次食物中毒事件,才掀起事情背后的真正原因。

这天一位客人挂着吊瓶跑来店里大闹,林伟为了息事宁人,准备自掏腰包赔偿。结果来的刚好又是个认死理的客人,非要把他们告到食监局去,后来基金会的老刘也不得不出面处理。来了之后,一切就得按照流程来走,等检查结果出来,才知道是食材不对劲。

不过按理说,他们这几家连锁店的采购员都是外包的,供货渠道也是钉死的,每天只需在集中供应的上游取货就行,否则账面也会出问题。

账目如果出了漏洞,这下问题就大了,而当这些进货流水仔细一对,老刘他们才发现更大的漏洞,这家店居然从上个月开始就一直在做假账,各方面都有问题!

眼看着捅的娄子已经掩盖不了,那位厨子也立刻站出来认错,说自己收了店长的回扣。他作为林哲贵的徒弟,这点眼力还是有的,所以厨子其实早就看出食材不对劲,肯定是用的便宜蔬菜和陈年冷冻肉,但没想到真能把人吃出问题。

事情很快惊动到志彬,而当他怒气冲冲赶到店里,最让人觉得愤慨的是,林伟他们不仅没有主动道歉,那位远房二爷还在为两口子打圆场。

“阿斌,你就念在他们是初犯,这次就别计较了吧。咱们给客人该赔钱的赔钱,实在不行这笔钱我来出。”林二爷说着瞅了瞅一旁脸色铁青的林哲贵,本来是想让他看在亲戚面子上,也给侄孙说两句好话:“哲贵,你看…”

但他没想到林哲贵此时早已气不打一处来,毕竟老人自己就是做饮食行业的,要说中饱私囊做假账本来就够离谱了,但最起码食品安全这点分寸居然都不知道?

“别找我!他做生意的本分都不要了!这事该咋办就咋办!”

说完这句,老人头也不回离开了,只撂下一个恨铁不成钢的脸色给林伟夫妇。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