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现实题材 > 清城遗梦

第94章 高校扩招流弊远 蒙学辅教觅途长

火辣的日光倾洒在师大校园,繁茂的枝叶在炽热下无精打采地低垂着,蝉鸣在燥热的空气中此起彼伏,为夏日添了几分慵懒与烦闷。309宿舍里,气氛却与这夏日的热烈截然不同,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韩清洋、赵玉宝和胡秀春三人围坐在一起,每个人的脸上都笼罩着一层愁绪,沉默像一张无形的大网,将他们紧紧束缚。

“嘎吱——”一声,宿舍门被猛地推开,张平和王罡大踏步地走了进来。张平身形挺拔,寸头显得格外精神,尤其脸上那几道伤疤更为他增添几分岁月的沧桑,可他平日里总是挂着笑容的脸上,此刻满是好奇与疑惑:“哟,你们仨在这儿干嘛呢,咋都不吭声啊?”话音还没落,他的目光便落在了胡秀春满是泪痕的脸上,原本上扬的嘴角瞬间垮了下来,关切之情溢于言表:“兄弟,你这是咋回事啊?谁欺负你了,跟哥说!”

王罡那圆溜溜的眼珠子一转,注意到赵玉宝手中的证书,伸手一把夺过,动作干脆利落:“诶?这是谁的毕业证啊,我瞅瞅!”他一边说着,一边迫不及待地打开,看清内容后,眉毛瞬间拧成了麻花,声音都拔高了几分:“胡秀,你咋有个大专毕业证?不对啊,咱们不是明年才毕业吗?”他的眼神里写满了不解,在三人脸上来回扫视。

韩清洋赶忙站起身,抬手拉过张平和王罡,示意他们坐在床边,缓缓说道:“你俩先别着急,听我慢慢说。”在征得胡秀春的同意后,韩清洋把胡秀春在八里台桥下的遭遇,以及他们创办勤工俭学中心的波折,还有系里对胡秀春的处理决定,事无巨细地讲述了一遍。

张平和王罡听得目瞪口呆,嘴巴张得老大,脸上的表情从最初的惊讶逐渐转为难以置信。张平站起身,食指用力戳了戳王罡的脑袋,认真地说:“我就说让你少看点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这下可好,把胡秀给连累了!”

王罡挠了挠头,满脸愧疚,看向胡秀春,语气里满是歉意:“胡秀,真是对不住,你可别哭了,这是都怨我!”

“嗨,你们哥俩别瞎想,我今天不是因为这事儿。”胡秀春摆了摆手,声音带着些许哽咽,眼眶依旧泛红。

“那你为啥哭啊?”王罡满脸疑惑,追问道。

“还是我来说吧!”赵玉宝憨厚地笑了笑,拦住了王罡的追问,又把事情的来龙去脉细细描述了一番。听完,张平和王罡这才理解了胡秀春内心的苦闷与孤独,一时间,宿舍里再度陷入沉默,气氛压抑得让人难受。

“今天考完试也没啥事儿了,要不我请哥几个喝点啤酒去?”王罡突然打破了沉默,兴致勃勃地提议道,“反正干坐着也无聊,喝点酒解解闷,一醉解千愁嘛,对吧?”

“行啊,喝点酒,喝多了就啥也不用想了。”赵玉宝马上附和,脸上露出一丝无奈的苦笑。

众人纷纷点头,是啊,未来的路还长,何必纠结于当下的烦恼呢。于是,五人简单收拾了一下,便下楼去买酒菜,准备回宿舍好好放松一番。

下楼途中,韩清洋的呼机突然响了起来,是个陌生的手机号码。他赶忙掏出一百元钱,递给其他几人:“你们先去买酒,我去102回个电话。”胡秀春却一把将钱塞了回去,语气坚定地说:“这顿我请,你快去忙你的吧!”韩清洋无奈,只好作罢,快步朝勤工俭学中心跑去。

刚打开一宿西门,身后一辆夏利轿车的车门“吱”地一声打开了,两个身影从车里钻了出来。其中一个中年男人身形肥胖,肚子高高隆起,像扣了一口大锅,脸上带着焦急的神色,几步上前,对韩清洋说道:“老师您好,请问您是这儿的负责人吗?”

韩清洋转过头,觉得这人有些眼熟,便问道:“是,您之前是不是来过我们这儿?”

“对对对!之前从您这儿给孩子们找过家教,您还记得吧?”胖男人连忙点头,语气中带着几分急切。

“快进来,外面太阳大,有事儿慢慢说。”韩清洋热情地将两位家长迎进屋内。

三人在 102室坐下后,稍瘦一些的男家长开口道:“前些天从您这儿给我们四家孩子请了老师,可不知道为啥,只上了一次课就都不来了,您知道这事儿吧?”

“嗯,我有印象,我查查看。”韩清洋说着,在询问了具体学段和学科后,开始翻找资料,很快便找到了学生和家教老师的信息,“您看,这是登记的情况,这是老师不愿继续授课的原因。”

两位家长看过登记表后,面露愧色。胖家长叹了口气说:“给您添麻烦了,我们那几个孩子太调皮,之前也请过好几个老师,最后都被气走了。眼瞅着孩子们要上六年级了,功课跟不上,我们是真着急啊!您能不能再帮忙想想办法?一小时 40块不行,我们加钱,60块成不?”

“您二位先别急,孩子调皮是一方面,还有就是河北区三条石离我们学校太远了。那两个老师辞职后,我问了好几个同学,都不愿意去。您想想,来回路上就得耽误两小时,授课两小时,半天的时间,又费体力又费脑力,才挣 80块,换谁都不太乐意。”韩清洋耐心地解释道。

“老师,您再行行好,要不把课时费提到 80块一小时,半天 160,这总行了吧?要是您有空,给我们孩子上课也行啊!”瘦家长连忙说道,眼神里满是期待。

韩清洋陷入了沉思,张阿姨家的辅导课从4号那天就结束了,小喆这几天正在高考,往后也没有家教课程了,自己本想着暑假能好好休息一阵,可碰上这事儿,又有些心动。半天能挣 160元,确实很有吸引力,要不先试试?要是孩子听话,就接着干;要是像之前同学说的那样难管,就只上一次,也不算白跑一趟。

两位家长见他不说话,又开始苦苦哀求。韩清洋面露难色,无奈地说:“您二位大老远跑过来也不容易,要不这样,咱们重新签个协议,我先试讲一次。要是不行,我再给您换老师;要是还不行,那我也实在没办法了。”

“太感谢您了!那咱们就定在10号,这周六上午九点,您看行不?”两位家长喜出望外,急切地问道。

韩清洋思索片刻,点头答应:“行,那就先定这天。”随后,三人签订了辅导协议,家长交了160元试讲费,千恩万谢地离开了。韩清洋送走家长,锁好西门,匆匆返回了309宿舍。

刚推开门,他就瞧见鲁明坐在屋里。鲁明那胖墩墩的脸上总是挂着招牌式的笑容,肚子微微隆起,一看就是个心宽体胖的人。“明哥,你们都毕业了,还舍不得学校啊?”韩清洋笑着打趣道。

“哈哈,小洋子,我以后不走了,就在这儿上班啦!”鲁明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得意地宣布道。

“啊?你不会也留校了吧?”韩清洋好奇地问道。

“哎呀!你俩先别聊了,赶紧过来喝酒,就等着你了!”赵玉宝热情地招呼着,一把将韩清洋和鲁明拉到座位上。

原来,四人买完饭菜和啤酒回来的路上,正好碰上鲁明。鲁明一看这阵仗,立马凑了过来,嚷嚷着非要蹭这顿酒。他原本从老龙头订了两个炒菜,取菜回来又去小卖部买了瓶二锅头,出来时就碰上了四人,于是大家便一起回了宿舍,边聊边等韩清洋。

“今天明哥加入,正好六个人,六六大顺,咱们先干一杯?”赵玉宝端起酒杯,满脸兴奋,迫不及待地提议道。

“好,干!”众人纷纷响应,仰头将一杯冰镇啤酒一饮而尽。

在这酷热难耐的夏日,一杯冰镇啤酒下肚,那感觉,仿佛是在滚烫的沙漠中突然寻到了一汪清泉。啤酒倒入杯中,细密洁白的泡沫迅速升腾而起,宛如夏日里的棉花糖。韩清洋轻轻抿了一口,冰爽的液体瞬间滑过舌尖,带着淡淡的麦芽香气,一股凉意从喉咙直贯全身,额头细密的汗珠仿佛也在这一刻凝固,所有的燥热与疲惫都被这一口酒驱散得无影无踪。他忍不住又喝了一大口,让那清凉的感觉在身体里蔓延开来,仿佛整个世界都变得清爽宜人。

几杯酒下肚,众人的话匣子都被打开了。韩清洋想起了刚才的话题,不禁又好奇地问鲁明:“明哥,你是留在咱们系任教,还是去别的院系了?”

鲁明拍了拍自己微微隆起的啤酒肚,大大咧咧地说:“跟你们说啊,现在可是个好机会。国家今年发了两个文件,具体名字我记不太清了,年初那个好像是关于振兴二十一世纪的,上个月又出了个关于素质教育的,还热乎着呢!你们不知道吧,我可算是沾了这两个文件的光了,哈哈……”

见众人一脸疑惑,鲁明故意卖了个关子,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继续说道:“告诉你们,今年暑假全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学生数量至少得翻一倍。咱们学校肯定装不下这么多人了,听说新校区的场地都批下来了,那地方大得很,装十个现在的师大都绰绰有余。学生多了,老师自然也得跟着多,我就是瞅准这个机会留下来的,以后我就是咱们系的老师,可是能关照你们的,来,还不快敬我一杯!”

“嘿,还真是!明哥,哦不,鲁老师,我们敬您一杯!”赵玉宝马上响应,众人纷纷举杯,又干了一杯啤酒。

“明哥,这么大规模扩招,大学门槛是不是变低了啊?”张平突然问道,脸上带着一丝担忧。

“那还用说,以前460多分才能进师大,今年 400分就差不多了,以后估计还得降,说不定将来大学都普及了。”鲁明满不在乎地说。

“那要是大学普及了,咱们上大学还有啥意义啊?社会上的工作岗位就那么点,到处都是大学生,用人单位该怎么选啊?”韩清洋皱着眉头,忧心忡忡地问。

鲁明拍了拍韩清洋的肩膀,不以为然地说:“小洋啊,你就别瞎操心了,说不定以后研究生也扩招呢,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都扩招,谁想上大学都能上,这有啥不好的?”

韩清洋着急地挠了挠头,语气中带着几分焦虑:“明哥,你没明白我的意思。我是说,咱们以前寒窗苦读,盼着考上大学能有个好前程,现在门槛这么低,以后上了大学跟没上似的,谁还愿意努力学习啊?”

鲁明轻轻戳了韩清洋一下,略带生气地说:“你这小洋子,真是咸吃萝卜淡操心。你看我,当初班里最后一名考进来的,每学期都挂科,妥妥的系里‘不良分子’,现在不也留在系里了?将来还有机会直接读研究生,说不定以后还能评个教授呢!你还看不明白吗?学不学都一个样,那些学习好的,还不都去中小学当老师了?我学习不好又怎样,不还是比他们强吗?”

鲁明的话,好似一盆冷水,兜头浇在了韩清洋的心上,他的内心瞬间掀起了惊涛骇浪。高校扩招,表面上看是让更多人有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可背后隐藏的问题却不容忽视。大学门槛降低,学生的整体素质必然参差不齐,教学资源也会被严重稀释。原本就有限的教育资源,要分给成倍增长的学生,教学质量还怎么能保证?老师分身乏术,无法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学生在这样拥挤、混乱的教育环境中,又怎能获得优质的教育呢?

而且,大量大学生涌入社会,就业市场必然会陷入激烈的竞争。社会的工作岗位并不会随着大学生数量的增加而相应增多,到时候,满大街都是怀揣着毕业证四处求职的大学生,可岗位却寥寥无几。那些曾经努力学习、怀揣梦想的学生,可能因为扩招,失去了凭借努力获得优秀岗位的机会,这对他们来说,是多么的不公平啊!

韩清洋越想越觉得可怕,他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的自己,即便大学毕业,也可能面临着失业的困境。他一直坚信知识能够改变命运,可如今,高校扩招这一政策,却让他对这个信念产生了深深的动摇。他不知道自己的未来该何去何从,是继续埋头苦学,还是随波逐流,他感到无比的迷茫,仿佛置身于一片黑暗的迷雾之中,找不到前行的方向。

“要我说啊,这就是人的命,天注定,再怎么努力奋斗也没用,还不如有个好爹,把路都给你铺好了。”短暂的沉默后,赵玉宝突然开口,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和感慨,“明哥,我们几个可比不上你,家庭条件也差远了。以后有啥好事儿,可别忘了我们,多分享分享,都说分享是一种美德,咱们再敬明哥一杯!”

在赵玉宝的提议下,众人又干了一杯。倒酒时,鲁明嫌啤酒劲儿太小,换上了二锅头,胡秀春也跟着换了白酒。

“明哥、清洋、玉宝、平哥、罡弟,今天我借着明哥的二锅头,敬大伙一杯!”胡秀春突然站起身,端起一杯白酒,情绪有些激动,眼眶泛红,“这两年来,我家里出了那么大的事儿,要不是哥几个一直照顾我,我都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撑过来。现在到了这个时候,我就希望大伙别嫌弃我,以后还把我当兄弟。要是我有啥做得不对的地方,你们尽管说,打我骂我都行。我今天表个态,干了这杯酒!”说完,他一仰头,将二两白酒一饮而尽。

“胡秀,你别这么喝,这可是二锅头啊!”韩清洋见状,连忙喊道。

“清洋,你要是把我当兄弟,就干了这杯,以后我跟定你了!玉宝,你也干!”胡秀春的情绪越发激动,眼泪在眼眶里打着转。

“好,干!”韩清洋和赵玉宝对视一眼,将杯中酒喝了个精光。

“嘿,我就不信还有人比我能喝!”鲁明也来了兴致,拉着张平和王罡,“你们俩也一起,干了!”

“明哥、胡秀,少喝点,这酒度数高。”韩清洋一边劝着,一边又给大家倒酒。

“没事儿,今儿高兴,再来一瓶都不在话下!”鲁明的舌头都有点大了,说话也开始含糊不清。

胡秀春也不停地要酒喝,不知不觉间,十瓶啤酒和一瓶二锅头都见了底。胡秀春、鲁明和王罡都喝得酩酊大醉,趴在桌上不省人事,宿舍里弥漫着一股浓浓的酒气,这场短暂的聚会,也在微醺与醉意中渐渐落下帷幕,可韩清洋心中的那团迷雾,却愈发浓重,久久无法散去。

周六清晨,熹微的晨光像是一层薄纱,铺洒在八里台的每一寸土地上。韩清洋趁着空气清凉,利落地跨上自行车,朝着河北区三条石大街的方向疾驰而去。微风轻轻拂过,撩动着他的乌黑发丝,韩清洋的思绪也随之飘向远方,他的心中满是对家人和爱人的思念。这份思念,如同心中的灯塔,照亮他前行的道路,给予他前进的动力。

不知不觉间,韩清洋已经骑行到了津海老城。刹那间,一股刺鼻的恶臭扑面而来,瞬间将他从思绪中拉回现实。七月的早晨,闷热的气息早早地弥漫开来,而老城里的景象,更是令人作呕。污水毫无顾忌地在街道上肆意横流,腐烂的菜叶散发着令人作呕的酸臭味,破旧的鞋子随着水流时沉时浮,在污水中晃晃悠悠,仿佛在诉说着这座老城的破败。

许多住户似乎早已对这种脏乱的环境习以为常,随意地将粪便泼洒在街边,秽物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刺眼,让原本就狭窄逼仄的街道变得更加污秽不堪,每走一步都得小心翼翼,生怕一脚踩进那令人作呕的污水或秽物之中。整个老城仿佛被一层灰暗的阴霾紧紧笼罩,弥漫着令人难以忍受的恶臭,让人只想尽快逃离这个令人窒息的地方。

韩清洋一边紧紧捏住鼻子,一边奋力蹬着自行车,好不容易才从老城里“逃”了出来。他心中暗自思忖,这糟糕透顶的环境,或许就是那两个男生不愿再来上课的原因之一。想到即将面对的几个调皮孩子,他在路上便开始认真思考应对之策。他回想起自己小时候,也是个调皮捣蛋的孩子,没少让父母操心。那时候,他总是和伙伴们在村子里四处疯跑,爬树、捅马蜂窝、下河摸鱼,玩得不亦乐乎。有一次,他和清泽偷偷跑到河边游泳,被父母发现后,狠狠地教训了一顿。从那以后,他才渐渐收敛了自己的顽皮性子。他心想,也许这些调皮的孩子只是缺少正确的引导,只要自己用心,一定能让他们走上正轨。

终于,韩清洋抵达了上课地点——一片拆迁的棚户区。眼前的景象一片破败萧条,让人心中不禁泛起一丝酸涩。许多房屋已经被拆除,只剩下一堆堆杂乱无章的断壁残垣,破碎的砖块、散落的木材横七竖八地堆在地上,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曾经的繁华与如今的落寞。还有几十座孤零零的房子勉强挺立在那里,可它们的模样却让人看了揪心。墙壁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裂缝,大的小的相互交错,仿佛一阵微风就能将它们吹倒,每一道裂缝都像是岁月留下的伤疤。有的门窗有的已经不见踪影,只剩下空荡荡的框架,在风中摇摇欲坠,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仿佛在低声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又像是在发出即将倒塌的预警。

韩清洋在向几位路人打听后,才终于找到了地方。还是那位身材肥胖的中年男人满脸笑容地迎了上来,他正是一个孩子的家长。家长将韩清洋请进了一个小杂院,并一一介绍着院子里的邻居,韩清洋礼貌地微笑着回应,眼神中却透露出对这个陌生环境的好奇与一丝担忧。

走进小杂院,韩清洋发现这里十分狭小,几乎没有多少活动空间。院子里住着三家人,房屋紧紧地挨在一起,像是一群在寒冬中相互取暖的孩子,虽然破旧,却也透着一丝别样的温馨。这些房子看起来破旧不堪,墙皮大片大片地剥落,露出里面黑乎乎的砖块,屋顶的石棉瓦也有不少破损的地方,上面用几块破旧的木板随意地遮盖着,仿佛一阵大风就能将它们掀翻,让人不禁为屋内的居民担忧。每间屋子的面积都很小,窗户又小又脏,玻璃上布满了灰尘和污渍,几乎透不进多少光线,使得屋内显得格外昏暗。走进屋内,一股昏暗潮湿的气息扑面而来,陈旧简陋的家具随意地摆放着,每一件家具都承载着这个家庭的回忆。角落里堆满了各种杂物,显得杂乱无章,整个屋子弥漫着一股浓浓的生活气息,虽然简陋,却充满了人间烟火味。

此时,已经有两家的孩子在屋里等着老师了。韩清洋刚进屋子,家长连忙打开了吊灯。两个男孩子原本正摆弄着手中的玩具,见老师进来,立刻停了下来,四只大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眼前这位陌生的大学生,眼神中充满了好奇与警惕。他们什么也不说,只是时不时地对视一眼,然后偷偷地笑一下,仿佛在分享着什么小秘密。

韩清洋看着两个孩子,脸上露出了温和的笑容,他轻声说道:“小朋友,你们好呀,我是你们的韩老师,以后咱们就一起学习啦!”两个孩子有些害羞地低下了头,其中一个小声说道:“老师好!”韩清洋和两个孩子聊了一会儿,突然,门外传来一声汽车的喇叭声。不一会儿,又有两个男孩子走了进来。屋里的两个孩子一看到他们,立刻兴奋起来,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原本安静的屋子瞬间变得热闹非凡。

韩清洋看了看手表,将近上午九点了。他清了清嗓子,对四个孩子说道:“今天咱们上课的同学比较多,所以老师给大家立个规矩,谁想说话或者提问,得先举手,经过老师的允许后再发言。下面,我先给大家做个自我介绍......”韩清洋的声音洪亮而清晰,眼神中透露出自信和坚定,他的话语就像有一种无形的力量,让孩子们都静静地听着,仿佛被他的气场感染了。

自我介绍完毕后,韩清洋请四个学生依次做自我介绍。突然,一个瘦小的男生说道:“我叫张添,是小外五年级的......”

“你不是叫胡天吗?”另一个小男孩忍不住插嘴道,引得其余两个孩子哈哈大笑。

“笑够了吗?”韩清洋板起了脸,严肃地说道,“我刚才不是说过了吗,说话之前要先举手,得到我的允许后才能说。怎么刚一开始就不听话呢!张添,你先来介绍,其他同学不要插嘴!”韩清洋的表情虽然严肃,但眼神中却透露出一丝温和,他知道,对待这些孩子,既要严格要求,又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真正地成长。

在韩清洋的威严下,几个孩子陆续做完了自我介绍。又瘦又小的男孩子叫张添,他是个十足的“话痨”,小小的身体里仿佛藏着无穷无尽的话语。那个插嘴的孩子叫王龙,和张添是一起来的,他们俩都是汉族。之前等在屋里的高个子男孩叫穆旭,另一个矮胖的男孩叫李晟铭,他们俩是回族。这四个孩子都在河北区外国语附属学校五年级四班,平时调皮捣蛋,没少让老师和家长操心,四家的家长更是没少被班主任叫到学校“喝茶”。所以,这四位家长下定决心,给孩子们请个家教老师,好好管教管教,希望能让孩子们走上正轨。

这所外国语附属学校在小学阶段就开设了英语课,而且小升初的时候还要考英语。很多家长都希望把孩子送到这里来,想着孩子将来上初高中就能有扎实的英语基础,不管是考大学,还是出国留学,都能轻松跨过语言这道坎。

韩清洋不仅要辅导几个孩子的语文和数学,还要教他们英语,尤其是训练他们的朗读和发音。这对于教惯了高中知识的他来说,既觉得有趣,又觉得轻松。四个孩子一旦走上正轨,便开始认真学习起来。不过,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总会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比如,王龙会问:“老师,为什么英语里的鱼和鱼肉是同一个单词,可鸡和鸡肉却不是呢?”张添又会问:“老师,要是李白生活在现代,他的诗还会这么有名吗?”

面对这些千奇百怪的问题,韩清洋总是耐心地解答。对于英语问题,他会从英语词汇的演变、文化背景等方面,深入浅出地讲解,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对于李白的问题,他会从诗歌的文学价值、时代特点等角度,引导孩子们思考,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文学素养。他看着孩子们那一张张充满好奇的小脸,心中充满了成就感,他觉得自己仿佛找到了人生的新方向,那就是用自己的知识和爱心,去点亮这些孩子们的未来,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茁壮成长。

两个小时的辅导课程很快就结束了。韩清洋在课后给几个孩子布置了一些作业,还帮他们检查了刚写完的一点暑假作业,指出了其中的问题。四个孩子被韩老师渊博的知识所折服,纷纷表示要好好学习,争取在六年级考出好成绩。看着孩子们那认真的模样,韩清洋心中充满了欣慰,他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这些孩子已经开始在他的引导下逐渐改变。

课程结束后,韩清洋对家长们说:“几个孩子都很聪明,就是平时在一起玩得太疯,又长期缺乏管教,才让老师头疼的。只要好好引导,他们都会有很大的进步。”四位家长听了老师的话,都如释重负,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随后,他们便和韩清洋商量暑假的辅导课程。最终,双方商定每周上三次课,每次两个小时,每小时的辅导费是 80元。

韩清洋骑着自行车,满心愉悦地朝着八里台返程。此时,骄阳似火,炽热的光线照在他的身上,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不断滚落,衣衫也被汗水浸透。可即便如此,韩清洋的内心仍对未来有着无限的憧憬。他的脑海中浮现着四个孩子天真的面庞,满心期待着与他们再度相聚,一同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同时,他仿佛又找回了人生方向,对自己的学业和人生道路也满怀壮志,渴望能不断突破,收获更大的成就。

然而,当再次途经老城里时,那股令人作呕的刺鼻恶臭再次扑面而来,丝毫未减。韩清洋下意识地又捏起了鼻子。他心中清楚,生活恰似这充斥着恶臭的老城和满是希望的八里台,是艰辛困苦与美好憧憬交织的旅程。而他,已然做好准备,要在这充满挑战的人生之路上,坚定且执着地大步迈进,凭借自己的不懈努力与坚守,谱写属于自己的人生篇章。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