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中旬,津海师范大学的校园里满是蓬勃的朝气。主干道两旁的柳树垂下嫩绿的枝桠,在微风中轻轻晃动,像是在和来往的学生们打招呼。各种花儿热烈绽放,馥郁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惹得蜜蜂、蝴蝶在花丛间忙碌不停。礼堂前的喷泉时而开放,吸引了不少学生在这里驻足、留影。
就在这个生机盎然的时节,学生宿舍迎来了一件新鲜事儿——陆续通上了电话线。每个宿舍若想装上座机,需要交 160元押金,还得买 201电话卡,输入卡上的账号密码才能打电话。消息传开,宿舍区一下子热闹起来。
309宿舍里,孟刚坐在床边,拿着计算器,眉头微皱,嘴里念叨:“160元押金,再加上电话卡,这可不是个小数目。”
秦桐靠着床头,跷着二郎腿,满不在乎地说:“怕什么,有了电话多方便,以后和家里联系就不用跑传达室挤公用电话了。”
多数宿舍都乖乖交了押金、买了卡,享受着新科技带来的便利。但也有个别机灵鬼,如隔壁宿舍的潘峰,正小心翼翼地从包里掏出一个座机,得意地对室友说:“我从家里拿了座机,只买电话卡,不就省下押金了嘛,嘿嘿!”室友们纷纷投来羡慕的目光,直夸他脑子灵光。
校后勤处很快发现了这一情况,为规范管理,组建了纠察组。纠察组成员每天在宿舍楼里巡逻,眼睛像探照灯一样,不放过任何私接座机的角落。一旦抓到私接座机打电话的学生,立马罚款100元。一时间,宿舍楼里风声鹤唳,那些心存侥幸的学生都收敛了不少。
津海大学和外国语大学早在一年前就给学生宿舍装上了电话。李明菲得知师大学生宿舍也装了电话,特意通知清洋到外大找一下她。那天,阳光轻柔地洒在外大的林荫道上,两旁的樱花树花瓣随风飘落,宛如一场粉色的雪。明菲穿着白色连衣裙,长发飘飘,走到清洋面前,脸颊微微泛红,神秘兮兮地说:“清洋,我给你一个账号和密码,你要尽快用完啊!”说着,就递上一张写着账号密码的纸条。
韩清洋接过纸条,疑惑地看着她,明菲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连忙解释道:“这是因为运营公司的失误,有一批电话卡初始密码都一样,我们学校有好多人私下低价倒卖黑电话卡,我也是偶然得到的这个账号密码,你可别告诉别人啊!”清洋明白了,下意识地点点头,小心地收起了纸条。
宿舍里有了电话,学生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有意思了。经常在半夜时分,309宿舍一片寂静,只有窗外偶尔传来几声虫鸣。突然,“铃铃铃……”电话铃声打破了宁静。紧挨着门口下铺的孟刚被吵醒,迷迷糊糊坐起身,揉了揉眼睛,嘟囔着:“这么晚了,谁啊这是。”伸手拿起电话,“喂”了好几声,那边却没动静。孟刚的困意瞬间被怒火取代,提高音量吼道:“喂!说话啊,不说话我挂了!”这时,电话那头传来一群女生的哄堂大笑。孟刚这才明白被捉弄了,气得满脸通红,大声吼道:“你们太过分了!”可女生们笑得更欢了。孟刚无奈,狠狠挂断电话,嘴里还骂骂咧咧,为了能睡安稳觉,他干脆拔了电话线,重新躺下,嘴里嘟囔着:“明天非得找出是谁干的不可!”
五月,初夏的微风轻拂,暖了整个校园。计算机系在北面的综合大楼新建了两个机房,这可是件大事。机房里弥漫着淡淡的电子设备气息,崭新的电脑整齐排列,安装了 Windows95操作系统。和原来的 DOS或 WIN3系统大不一样,它有图形化操作界面,能同时运行多个程序,还具备硬件即插即用功能。随着 Win95的问世,市面上出现了不少与之匹配的应用软件。
学生们看到这个新奇的操作系统,学习热情高涨。一到上机课,就有不少人迫不及待地冲向机房。机房里,张凯的眼睛瞪得大大的,好奇地摆弄着鼠标,嘴里不停说着:“哇,这个系统太神奇了,居然能同时打开好几个窗口。”王晓磊在一旁认真研究各种软件功能,还不时做笔记。不过,新问题也来了。市面上正版软件太贵,一张软件光盘,便宜的几百元,贵的上千元。师范生大多来自普通家庭,经济条件有限,想学软件却囊中羞涩。
晚上,309宿舍灯光昏黄温暖。秦桐躺在下铺,双手枕在脑后,突然问道:“唉!哥几个,咱周末去科贸街买盗版盘吗?”
孟刚在床上摆弄着收音机,皱着眉说:“那些盗版盘靠谱吗?我上周买了一张,装了两次就废了,也不知道是盘坏了还是咋回事。”
王晓磊坐在桌前,转过头说:“你可能没买到好的,有些盘质量确实不行!得找口碑好的卖家。”
薛艳阁躺在床上,叹了口气:“你们去吧!一张盘三十块钱,我生活费都不够了。”
“唉,艳阁,孟刚买的毛片咋样?那天我看你都流鼻血了。”张凯坏笑着说。
薛艳阁的脸“唰”地红了,急忙坐起身辩解:“你别瞎说,我可没流鼻血,不过那片子确实挺刺激,看多了受不了!”
“瞧你们那点出息,净看小毛片,也学学清洋和明宇,谈个恋爱多好!”赵玉宝笑着说。
“诶,玉宝,你说得对,这学期我非得谈一个不可!”薛艳阁一脸坚定。
“艳阁,看你这架势,有目标了?”胡秀春好奇地问。
“我先不告诉你们,等着瞧吧!”薛艳阁神秘兮兮地说。
孟刚看了看薛艳阁,突然话锋一转:“你还挺神秘,艳阁,我听说你们静宁那边古代当太监的特别多,是真的吗?”
“刚子,你又拿我寻开心?”薛艳阁有些生气。
“真不是,我听说明朝的曹大太监就是你们那儿的,是不是?”孟刚一本正经地说。
“孟刚,你说错了,曹大太监是我们清远杨家坨的,和静宁挨着,不过我也听说静宁那边宦官挺多。”赵玉宝赶忙解释。
王晓磊接过话茬,认真地说:“你们说过去当太监的是不是都是穷人家孩子,有钱人谁会让孩子干那个?古代饿死、卖儿卖女的事儿太多了,穷人家孩子当太监也算条活路,你们说对吧?”
“我觉得晓磊说得在理。”张凯附和道,“艳阁,你家祖上有当过太监的吗?”
“凯子,你给我滚一边去!我祖上要是当太监,还能有我吗?”薛艳阁气得脸通红。众人顿时哄堂大笑,宿舍里满是欢乐的氛围。
就在这时,孟刚突然大声说:“诶!你们小点声,快听这新闻!”大家立刻安静下来,竖起耳朵听收音机。收音机里正播放一条英语新闻,几个人仔细听着,原来是印度尼西亚在 5月 13日发生了全国性反华暴乱,无数华人在骚乱中丧生,大量妇女惨遭强暴蹂躏,之后几天还发生了几起小规模骚乱,当地华人无不人人自危......
在大学校园这片充满青春活力与梦想的净土上,每个人都演绎着属于自己的独特故事。薛艳阁虽然在宿舍里总被室友调侃或是排挤,但他在系学生会里可是担任副主席的风云人物,最近的感情生活成了校园里的热门话题。没过几天,他真的和系里的一个大一女生谈起了恋爱。但是这个女生的外貌实在是有些不尽人意。她身形肥胖,每走一步,身上的赘肉便跟着微微颤动,仿佛是一座移动的小山丘。那满脸的疙瘩,密密麻麻,就像被炮火轰炸过的土地,坑洼不平。当这二人勾肩搭背走在校园里时,那画面显得格外突兀。
校园的主干道旁的高大杨树,在风中沙沙作响,像是在对这奇特的组合窃窃私语。只要一遇到熟人,薛艳阁就像是被触电了一般,马上把那只不老实的手从女生的肩膀上抽离开来。他挺起胸膛,脖子一梗,装作一副正儿八经的样子,脸上还强挤出一丝严肃的神情,眼神中却透露出一丝慌乱与尴尬。学生会的一些同学私下里议论纷纷,据说这个女生家庭条件特别好,为了进学生会,主动对薛艳阁展开了热烈的追求。而薛艳阁呢,来者不拒,对女生的付出照单全收。尤其是每天都让这个女生给他打饭这件事,让很多同学看不惯。于是,系学生会的同学们私下里传说这个学生会副主席喜欢“吃软饭”。渐渐地,这个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了整个系,同学们干脆称呼薛艳阁为“软饭主席”。在食堂里,当薛艳阁大摇大摆地坐在那里,等着女朋友把饭菜端到面前时,周围总会投来一些异样的目光,有不屑,有嘲讽,而他却浑然不觉,依旧心安理得地享受着这一切。
与此同时,韩清洋的生活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由于这学期辅修课的时间调整,以及周六和周日晚上要去张阿姨家给小喆补课,他只能在周五傍晚回家,然后在周六下午上课前返回学校。明菲在周五的晚上没选修任何课程,于是两人又可以结伴回家了。周五的傍晚,夕阳的余晖给周围的一切都镀上了一层金色。韩清洋和李明菲并肩坐在171路公交车上,两人有说有笑,分享着一周来学校里的点点滴滴。明菲的眼睛亮晶晶的,说起有趣的事情时,还会忍不住笑出声来,韩清洋看着她,嘴角也会不自觉地上扬,心中涌起一股温暖的感觉。
入夏前,韩清洋一直牵挂着的父亲,终于丢掉了双拐,能够正常走路了。不过,每天还不能走太多的路,而且不能站太久,否则晚上腰疼得让他难以入睡。看到父亲恢复得很好,清洋那颗纠结的心终于踏实了下来。他想,只要父亲的饮食起居能自理,即使将来不能从事体力劳动,他也不会害怕了。这半年来,母亲没黑没白地伺候着父亲,让她失眠的毛病又加重了。每周回家,清洋都会把挣到的钱交给母亲。他轻轻握住母亲那满是老茧的手,温柔地宽慰她不要担心家里的事,自己打工挣的钱足够供给清泽上学了。母亲看着懂事的儿子,眼眶微微泛红,心中满是欣慰与感动。
期末考试后,学生们迎来了期待已久的暑假。在 309宿舍,韩清洋、赵玉宝和胡秀春都没有回家。清洋和玉宝有家教工作,每天都忙碌于辅导学生功课。清洋每天晚上几乎都要给小喆辅导功课,这孩子即将上高三了,学习任务日益繁重。张阿姨感激清洋的认真负责,主动把课时费提高到了每小时 15元。想到每天晚上能有三十元的收入,清洋的干劲更足了。白天除了看书学习、也没有什么事干,于是决定去科贸街找个临时工,一来可以接触一下当下流行的软硬件、二来可以多挣点钱补贴家用。
七月中旬的一天上午,烈日高悬在天空,像是一个巨大的火球,无情地炙烤着大地。科贸街上,行人寥寥无几,偶尔有几个人也是行色匆匆,想要尽快逃离这酷热的天气。清洋走在科贸街上,汗水不停地从额头冒出,顺着脸颊滑落。他看到不少站在街边东张西望的人,这些人神神秘秘,有的假装走路、有的在车站假装等车,当他们走到清洋身边时就会低声问一句:“小伙子,看盘吗?”韩清洋知道这些人都是卖盗版光盘的,便客气地回绝了。卖盗版光盘本小利大、确是个暴利的买卖,但听说工商查得紧,有时候清洋自己都想干这种临时工。他心中暗自思索,如果能在不被发现的情况下做这份工作,或许能为家里减轻不少负担。
韩清洋来到科贸街的赛博大厦前,他听秦桐说过这栋大楼里面有很多家电脑公司,而且招工的特别多。大厦的一楼是很多有点名气的小公司,大多干一些网络布线、软件编写、网站开发、硬件维护的业务。韩清洋走进大厦的一楼,里面的空调吹出阵阵凉风,让他燥热的身体顿时舒服了许多。他漫无目的地转悠着,眼睛不停地扫视着周围的公司招牌和招聘信息。就在这时,他居然在一个叫“先锋科技”的公司门前遇到了去年毕业的王津。
王津看到清洋时也很惊讶,原本平静的脸上瞬间露出惊喜的神情。他马上过来握住清洋的手,那双手有力而温暖,然后把他拉进公司里一个四面是玻璃的接待室。在询问了清洋的来意后,王津点上了一支烟,烟雾袅袅升腾。他询问清洋抽不抽,看到对方摆手后,便给清洋倒了一杯水。
“清洋,你说干计算机这行有前途吗?”王津吐了一个烟圈,长长地叹了口气,脸上满是疲惫与迷茫。
“我说不好,不过看你现在挺风光的!”清洋看着王津身上的名牌汗衫,心中暗自羡慕。
“风光,风光个屁呀!这都是外表。大学时候咱没好好学,即使好好学也学不到什么,你明白我说这话什么意思吗?”王津的语气中充满了无奈和懊悔。
“我明白,咱们系那帮教授基本都是混子,教不了什么真东西!”清洋想起在学校里那些枯燥乏味的课程,不禁感慨道。
“唉!对喽,你现在明白还不算晚,如果真想学就在大三和大四好好学学编程。”说着,王津指了指隔壁一间大玻璃屋子里的几个人,“你看这几个没有,都是津大毕业的程序员,一个月就挣五六千呢!”
清洋转头看了看,隔壁有五个人,每个人都坐在一台高档的台式机前,不停地敲击着键盘,那手指在键盘上飞舞,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他们偶尔查阅一下资料或是沉思一会儿,脸上的神情专注而严肃。清洋又看了看王津,“你在这个公司里做什么?看你这架势像个管理层了!”
“别瞎说了,我现在就是个业务经理,负责咱们全市的学校业务。”王津笑了笑,那笑容里带着一丝苦涩,“听着很高大上吧?其实我就是个找活的,得经常去下面学校里拉业务,明白吗?就这个工作还是系里推荐的,咱们系毕业的,哪个公司敢用啊!”
“我看你前途无量,将来一定比隔壁这帮人要强!”清洋真诚地说道,试图安慰眼前这个有些失落的学长。
“你别安慰我了,我这一个月保底才八百,跑来业务有提成,没有业绩那点钱根本不够花!”王津又点了一支烟,烟雾在他的脸前缭绕,让他的神情更加模糊不清,“诶,我说清洋,你看看隔壁这帮哥们有什么特点?”
“有什么特点?”清洋又仔细观察了一番,“我看他们长得都挺成熟的,但是看脸上表情却感觉他们应该很年轻。”
“对喽!你的观察力还真强,我告诉你吧!你看那两个谢顶的哥们没有,刚刚三十出头,玩程序这个工作是相当的耗脑力,有时一个项目过不去,能把人折腾死,干咱们这行就相当于在吃青春饭,三十几岁熬上个主管还好说点,如果一直干程序员,早晚有卸磨杀驴的那一天!”王津的话语中透露出对这一行深深的担忧。
“这么恐怖啊!那我都得考虑一下要不要学了!”清洋听了王津的话,心中不禁有些动摇。
“你也别胆小,你不是师范生吗?将来毕了业不也得回去教书吗?你要是毕业时有本事就出口、真能挣大钱,如果没本事就老老实实回去教书!”王津拍了拍清洋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
清洋怕待太长时间而打搅王津的工作,便起身告辞,说有时间再来找他。王津把他送出门外,告诉他第一次来好好转转这个大厦的一至三楼,如果真找不到合适的短工,自己可以帮忙介绍一下。
辞别了王津,清洋思索着他所说的话,在一楼转悠了一圈,然后上了大厦的二楼。二楼是清一色的柜台,每个柜台都自成一个小公司,而且每个公司居然都有自己的名字。但这些所谓的电脑公司大多是在卖一些兼容机、二手机,或卖一些散件,或是搞一些维修,有的甚至明目张胆地把盗版光盘摆在了柜台上让顾客挑选。
“检查的来啦!”不知谁大喊一声,顿间很多柜台旁的人急忙收拾着台面上的东西。也不知从哪窜出来很多身着短袖制服的人,这些人动作迅速,马上占据了很多柜台,喝止了慌乱中收拾东西的人,然后把一篮篮的光盘扔到中间的过道上。没收这些光盘还不算完,每个柜台的负责人都被带走了,旁边的人小声嘀咕着:“又得罚三千了,这礼拜都两回了,你说这买卖还怎么做呀!”
眼前突发的一幕把清洋震惊了,他站在那里,呆若木鸡,不知道该可怜这些铤而走险的商家、还是该赞颂这些雷厉风行的执法者。待硝烟散去,他径直走上了三楼。三楼大多是卖一些音箱、耳机之类散件的,显得死气沉沉,灯光昏暗,顾客稀少。他转了一圈便下了楼。刚刚走下楼梯,一个声音叫了他一声:“小洋,你上这干嘛来了?”
韩清洋诧异地抬起头,看到表哥刘学明站在厕所门口,他的手里拿着一把刷子和一个线路板,正朝自己呵呵地笑。清洋赶忙走上前,问到:“表哥,你怎么在这里?”
“我的公司就在这里呀!你跟我过来!”说话间,学明把清洋领到了一个柜台前。
“表嫂,你也在这呀!最近都挺好吧?”清洋看到表嫂王艳,脸上露出亲切的笑容。
“哎呀,是清洋来了,我们都挺好的,你们是不是放暑假了?”王艳热情地回应道。
“嗯,放暑假了,我不知道你们在这,要知道我早就来了!”清洋有些遗憾地说。
“诶,小洋,我老舅最近怎么样,腰好了吗?”刘学明关切地问。
“嗯,现在能正常走路了,但还干不了体力活。”清洋回答道。
“这伤就得慢慢养,来,这边坐坐!”说话间,刘学明倒了一杯水,让清洋和他坐在柜台里面,哥俩聊了起来。
在谈话中,清洋得知学明和王艳在结婚后想来津海发展,便卖掉了大蒲洼集市的家电维修部。这两年计算机技术迅猛的发展,学明也跟随着这股浪潮发展了起来,就像那句谚语所说“人走时气马走膘,兔走时气枪子伤不着”。人一旦运气好了,做什么生意都会顺利、都会发财,而刘学明在这段时间正好踏上了这股好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