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现实题材 > 清城遗梦

第14章 改革浪潮掀新貌 青春校园展华年

在命运的关键时刻,小郭成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毅然决然地做出了辍学挣钱的决定。他年纪虽小,身形略显单薄,却难掩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倔强。当他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一家人的命运也自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与此同时,春生家的生活也开启了崭新的篇章。老舅刘乃顺身着崭新的工装,精神抖擞地迈向新的工作岗位。清芬和清芳两姐妹容貌秀丽,身姿轻盈,手挽手一同前往地毯厂上班。每天下班归来,她们的脸上都洋溢着满足的笑容。长贵也干劲十足,虽然手艺欠佳,但在清芬的悉心指导下,他在地毯厂总算出了师。每当干活时,他总是挽起袖子,露出结实有力的臂膀,每个动作都透着对工作的热情。

如今,家庭的主要开销集中在清洋和清泽的学业上。春生作为瓦匠大工,每日辛勤劳作,皮肤被晒得黝黑,但他始终乐观豁达:“只要孩子们能好好读书,将来有出息,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乃英则把地里的庄稼和园子里的蔬菜打理得井井有条,家里也被她收拾得一尘不染,让在外忙碌的亲人一到家就能感到温暖与安心。

清芬和清芳每月都能挣一百多块钱,她俩满心孝顺,想把工资交给父母保管。但春生夫妇心疼女儿,坚持让她们在信用社开了存折,把钱存起来当作嫁妆。两个女儿乖巧懂事,时常买些肉菜回家改善伙食。曾经只有过年才能吃到的猪肉,如今几乎每个月都能端上餐桌。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欢声笑语回荡在屋内,满是温馨与幸福。

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地,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思想逐渐解放,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都说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确不假,成功不再只有勤学苦读这一条路,只要肯努力奋斗、勇于拼搏,都能过上好日子。

大蒲洼乡的工厂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乡政府积极招商引资,引来了服装厂、农药厂、家具厂等众多企业。这些工厂大量招工,许多学生或因家庭困难,或因学习吃力,无奈选择辍学,踏入工厂,开启了新的人生旅程。他们眼中既有对未来的迷茫,又怀揣着一丝期待,在这个浪潮中,每个人都脚步匆匆,奔向了各自的命运。

在清远县流传着这样一句口头禅:“蒲洼、清城、杨家坨,自古至今三大魔。”清远县在津海市的西北部,而大蒲洼乡地处清远县最北端,位于省际交界,与冀州相邻,像个“三不管”的地方,治安状况长期不佳。又因大蒲洼村紧邻301国道,交通便利,村民思想活跃,早在改革初期就涌现出不少小企业,像八间房的刘大拿,便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自从大蒲洼村被定为乡政府所在地后,外来人口日益增多,村子里的氛围也变得愈发浮躁。其他村子的百姓谈及此地,都会无奈地摇头,感叹道:“蒲洼街里的人,可不好打交道啊!”

全县的百姓都习惯称清远镇为“清城”。日伪统治时期,由于清城有火车通行,交通十分便利,县政府便从城关镇迁至此处,清城也随之繁荣起来。清城这个地方,一直是回汉混居地,百姓文化水平较低,思想道德素质又参差不齐,长期以来都是清远县的犯罪高发区。走在清城的街头巷尾,随处可见人们脸上的麻木与冷漠,空气中似乎都弥漫着一股不安的气息,让人莫名地感到压抑。

杨家坨镇地处清远县西南端,南临津海市区,西接冀州地区,当地百姓思想开放,经济意识强。改革开放后,小作坊、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崛起。然而,随着商业活动的日益频繁,投机倒把等违法案件时有发生,社会治安较为混乱,因此被列为“三大魔”之首。在杨家坨镇的集市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却也暗藏着各种交易陷阱与纷争,商家或百姓稍有不慎就可能陷入困境。

俗话说,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在清远县这片狭长的土地上,人们长期受到封建思想的束缚,加之改革开放后的发展不均衡,导致当地百姓的思想观念差异较大。就大蒲洼乡那十几个村子的百姓而言,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落差很大,整个乡、乃至整个县都呈现出一种复杂多样的社会风貌。

八十年代末期,大蒲洼乡家家户户几乎都有了电视机,条件好的家庭还购置了十七寸的大彩电。四高台村委会院里那台老旧的电视机早已损坏,只剩下面的洋灰管、上面的空箱子以及墙外高高耸立的天线杆,那棵杆子宛如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静静地诉说着往昔的岁月。当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热播时,黑白电视的单调画面已无法满足人们的感官需求,于是,大家纷纷搬着板凳、带着小马扎,前往有彩电的邻居家观看。

大蒲洼砖厂会计韩士龙是韩台第一个购买彩电的人。他身材肥胖,常戴着一副老花镜,每天都要喝得醉醺醺的。在放映《西游记》的每个傍晚,他都会让老婆在院子里支好折叠桌,他则小心翼翼地将电视搬到桌上,生怕碰坏了这稀罕物件。随后,全家人和几十位乡亲围坐在一起,偌大的院子里挤满了人,大家聚精会神地盯着电视屏幕,时而被剧中的情节逗得哈哈大笑,时而又紧张得屏住呼吸,沉浸在精彩的剧情之中。

清远县已经拥有了自己的电视台,每晚八点准时播放香港电视连续剧《射雕英雄传》,主演黄日华和翁美玲的精彩演绎深深吸引了无数少男少女。大街小巷都回荡着粤语歌曲《铁血丹心》的旋律,尽管很多人听不懂歌词,但那激昂的曲调却让人热血沸腾。孩子们的书本上贴满了港台明星的照片彩贴,走在街头,时常能看到一群群孩子一边哼唱着歌曲,一边模仿着剧中人物的动作,脸上洋溢着纯真无邪的笑容,充满了青春的活力。

四高台村每年都有二十几个孩子升入初中,但也总有几个像郭成一样的学生,中途选择了辍学。原乡中校长张克坤已荣升大蒲洼乡总校长,管理着全乡的教育教学工作。他的眼神中透着威严,举手投足间尽显领导风范,在教育领域颇具威望。乡中校长由之前的副校长董宝华接任,他面容和蔼可亲,总是面带微笑,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深受师生们的喜爱。刘大拿担任乡中的副校长,负责学校的后勤工作,同时还经营着自己的地毯厂,他有着商人的精明与豪爽,在学校和生意场上都混得游刃有余。

乡中的校舍在这几年焕然一新,从南到北是六排清一色的红砖大瓦房。前三排是学生教室,学生在里面认真学习,书声琅琅;第四排是教师办公室,老师们在这里辛勤备课、批改作业;最后两排单独成院,是校办工厂,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经济支持;还有一排西厢房,是实验室和器材室,为学生提供了探索科学知识的场所。学校的桌椅板凳都是崭新的,教学设备也在近几年得到了全面更新,这一切都离不开校办工厂的贡献。走进校园,你定能感受到一股蓬勃向上的朝气,处处洋溢着青春的气息。

校园最南排是初一年级的四个班。韩清泽和五个本村的同学被分在了一班。郭凡等四人分在二班,韩清洋则分在三班,同班的还有四高台的李明菲、李伟、张秀娟和郭金栋。新的学校、新的老师、新的班级和同学,让这些初一新生们感到既新鲜又兴奋。他们脸上洋溢着好奇与憧憬,对未来的学习生活充满了无限期待,仿佛即将开启一场奇妙的旅程。

一班班主任韩老师是一位四十多岁的英语男老师,头发已经谢顶。他总是穿着一件白衬衫,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看起来学识渊博。课堂上,他激情澎湃地讲解着英语知识,眼神中闪烁着对教学的热爱与执着,每一个知识点都讲解得细致入微,力求让学生们听懂学会。

二班班主任是一位三十来岁姓张的数学女老师,她身材苗条,面容秀丽,总是面带微笑,声音温柔甜美。她的课堂氛围轻松活跃,善于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让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数学。

三班班主任王铁是一位语文老师,他的名字听起来就给人一种坚毅刚强的感觉,而他的外表更是散发着一股阳刚之气。他身高约一米七五,身形矫健,由于经常锻炼,全身上下没有一丝赘肉,尽管已经三十多岁,看起来却像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他面庞瘦削,戴着一副近视眼镜,说起话来文质彬彬,上课时经常穿着白西装、黑裤子,脚蹬一双锃亮的皮鞋,脖子上还经常系着一条金黄色的领带,格外引人注目。王老师那独特的气质和时尚的穿搭,让许多情窦初开的女生为之倾心。每当他走进教室,女生们都会不自觉地挺直腰板,眼神中满是倾慕与崇拜。

四班的班主任是一位五十多岁的刘老太太,她满头银发,脸上总带着和蔼可亲的笑容,让人倍感温暖。她的教学经验丰富,教三、四班数学,讲解题目时深入浅出,总能用最简洁明了的方式让学生们理解复杂的数学问题,孩子们都十分尊敬她。

开学后第三天的下午,王铁老师找到了韩清洋。他面带微笑,眼神中充满期待,语重心长地说:“清洋,这次小升初考试你成绩优异,全校第一,而且听说你小学时一直担任班长。我原本打算让你当咱们班的班长,但考虑到你来自四高台小学,班上大蒲洼本村的学生较多,我担心你管理起来会有困难。所以,我想让你担任副班长和学习委员,班长由严小超担任。你知道严小超吗?她在小学时也当过班长,她大姐还是咱们学校的老师,你能理解我的安排吗?”

清洋听后,微微皱起眉头,思索片刻后说道:“王老师,我从来没想过当班长或是什么学习委员,我也不太清楚学习委员具体要做些什么。”

王铁老师耐心地解释了一番,清洋听后点了点头,说道:“王老师,其实当不当班长和学习委员对我来说都无所谓,即使不进班委会也行,只要能为班里出一份力,我都愿意。”

王铁老师听后,松了一口气,欣慰地说:“好!你能这么想我就放心了。以后有机会,你多协助严小超管理好班级的事务,没问题吧?”

清洋爽快地回答:“没问题,王老师,您放心吧!”

王铁老师满意地笑了笑,拍了拍清洋的肩膀,眼中满是赞赏。

当天下午,王老师分别与班里的几个同学进行了谈话。第四天下午的班会课上,王老师站在讲台上,神情严肃,郑重地宣布了班委会的成员名单:“严小超担任班长,韩清洋担任学习委员,兼任副班长,杨宏伟担任体育委员,李明菲担任卫生委员,刘卫华担任纪律委员。”三班的班委会就此正式成立。

放学后,清洋、清泽、郭凡、明菲、李伟、金栋和秀娟等十来个小伙伴一同骑车回家。李明菲满脸兴奋,大声宣布:“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韩清洋当副班长和学习委员啦!”结果,同村的几个发小立刻开始打趣,纷纷称呼清洋为“班副”。清洋听后,脸上微微泛起红晕,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唉,班长就班长呗,非得加个‘副’字,还被你们拿来开玩笑,太讨厌了!”嘴上虽这么说,但他心里清楚,这只是大家的玩笑话,并无恶意,反而让他感受到同学们之间的亲近与友好。

初中的学习与小学相比,科目增多,节奏加快,课程难度也大幅提升。小学的文化课只有语文和数学,后来增设了思想品德课,而音体美三科则是大家最期待的欢乐时光。到了初中,不仅要学习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四门主科,还要学习几门副科,据说初二还会增加物理,初三还要开设化学。这让那些原本就对学习感到吃力的孩子更加头疼不已。李伟和郭金栋就是其中的代表,课堂上,他们眉头紧锁,面对难题时一脸茫然,眼神中充满了焦虑与无助,仿佛陷入一片知识的迷雾之中,找不到方向。

王铁老师的教学水平极高,教学方法也很独特,讲解课文时绘声绘色,能将学生们带入到文章所描绘的世界中,让学生们身临其境,感受文字的魅力。他的教学得到了全年级老师的一致认可和赞誉。然而,平日里他总是眉头紧锁,神情略显忧郁,学生们很少能看到他的笑容,他的心中仿佛藏着无尽的烦恼,给人一种怀才不遇的感觉。王老师常常独自坐在办公室里,对着教案发呆,眼神中流露出一丝落寞与无奈,似乎在思考着自己的教育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教三班政治的赵老师是一位中年妇女,她面容严肃,满脸横肉,兼任着学校的德育主任。她的课堂纪律极为严格,眼神犀利如鹰,仿佛能洞察学生们的一举一动。在她的课堂上,学生们都不敢有丝毫懈怠,生怕违反纪律受到批评。

而三班的英语教学却不尽如人意。三班和四班开学之初没有英语老师,后来董校长找来李凤娟老师代课。这个李老师身材娇小,面容青涩,一看就是刚踏上教学岗位不久。她在课堂上略显紧张,声音微微颤抖,英语发音极不标准,有时甚至读错单词。不过,李老师有一个难能可贵的优点,那就是勇于承认错误并及时改正。她每天都会认真反思当天的教学内容,一旦发现错误,转天便会主动向学生们纠正。即便如此,当学生们到了初二学音标时,还会发现被她教错了很多知识,这给后续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韩清洋一直按照李老师教的方法学习英语,而坐在他前面的李明菲,总会回过头来小声提醒他:“清洋,你这个发音不对,我姐说应该这样读。”清洋每次都会感激地笑笑,认真改正错误,心中对明菲充满了感激。

期中考试结束后,学校公布了考试成绩。韩清洋凭借扎实的知识和出色的发挥,荣获全校总分第一名;韩清泽的表现也很出色,取得了年级第四的好成绩;严小超考了第九名,李明菲考了第十名。从此,初一年级的同学们都记住了清洋和清泽这对双胞胎兄弟,他们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长相极为相似,只是肤色一黑一白。王铁老师看到这个成绩后,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心中暗自得意:“三班进入年级前十的就有三个,这下可给我长脸了!”

然而,就在他沉浸在喜悦之中时,有学生偷偷找到他,打小报告说班长严小超在英语、政治和语文考试中携带小纸条抄袭。王铁老师听后,脸色瞬间变得阴沉,心中既震惊又愤怒,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如此信任的班长竟会做出这种违背诚信的事情。他坐在办公桌前,眉头紧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不知该如何处理这件棘手的事,心中充满了矛盾与纠结。一方面,他不想轻易地相信这个事实,另一方面,他又不能对学生的举报置之不理,一时间,他感到无比的困惑与迷茫。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