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历史小说 > 朕装疯卖傻,奸臣却信以为真?

第二十九章 早朝,封侯拜相

晚间,勤政殿内。

武忠云于梁问道面前,思索着接下来的对策。

匈奴王爷死在了大梁,确实激怒了整个匈奴。

如今大梁边境被匈奴接二连三的侵扰,百姓苦不堪言,百万流民正在向着中原而来。

内乱已经平定,各地山匪被打的支离破碎,起码近三年之内,再难有重组的可能。

但若是不妥善处理这匈奴一事,百万流民涌入中原,匪患定要再起。

十个山头,九个都是流离失所的百姓所组。

这些流民若是不能安善,唯一能留给他们的路,便是落草为寇,与朝廷对抗。

梁问道思索道:“大梁还有多少兵力?”

“五十万军,但驻扎各地边境,抵御外族,临近匈奴草原那边儿,只有不到五万兵士。”

五万兵士,想要去对抗匈奴,这确实是少了点。

即便是有着钢器的相助,也难从匈奴游骑手中讨得半点好处。

解决完了杨承德,梁问道才发现,这局势,并非自己所设想的那么一帆风顺。

在杨承德这些年的执政之下,整个朝堂乌烟瘴气,满目疮痍。

重新执政,这烂摊子,自然要由梁问道自己来处理。

“可动用的精兵还有多少?”

“不足十万。”

半晌,梁问道缓缓道:“全部差遣前往匈奴草原边境,莫要走漏风声。此外,朕亲自带人前去议和,探探那匈奴的虚实。”

眼下,各地藩王云集,却都知晓大梁式微,无论是在任何角度来看,大梁的国运都在走下坡路。

也正是因为如此,匈奴能轻而易举的被杨承德攒动,甚至敢和大梁叫板。

而当前这个节骨眼,梁问道并不打算去和其他藩王求助。

若是求助,便坐实了大梁国已弱到需要与他人联手,才能对抗匈奴的地步。

如此一来,纵然是解决了匈奴,也是拆东墙补西墙,相助的藩王必定少不了索取。

这不是梁问道想要看到的结果。

匈奴,必须由自己来想出对策解决,暗中也需要去强兵壮国,等到他族再欲来犯,让世人知晓知晓大梁的厉害才是正道。

暗中蓄势,唯有如此。

“明日,武将军带人去各官吏府中缴银充公,一切跟杨承德有所瓜葛的,无需留有半分情面。”

“臣遵旨。”

区区十九个山匪窝点,便给朝廷带来了数百万两白银,数万两黄金,以及各种制式刀枪军备数不胜数。

梁问道已经想不出,这些恨不得能敲骨吸髓的贪官家中,到底有多少的金银。

刮取百姓民脂民膏,这些家伙可是毫不手软。

而这些钱财,梁问道自然要收入国库之中。

在近日梁问道翻阅账本,国库中存有的银两,已不足千万。

少的都去哪儿了?不言自明。

回想起前世自己看过大贪官和珅家中八亿两白银,梁问道就开始好奇,到底能从杨承德之流手中,缴获多少银两。

辞别武忠云,梁问道便到了瑶华宫中。

知晓梁问道恢复神智后,贤妃是说不出的欢喜,而不用再去装傻充愣,红木床榻上,梁问道也是使出了武艺十八般。

一夜的云雨过后,贤妃被折腾的站不起身,梁问道早间穿戴整齐,龙袍加身,温柔的抚摸贤妃脸蛋。

“爱妃且好生休息,待朕处理完政事,再来陪你。”

贤妃所在被子中,脸色绯红一片,微不可察的应了一声。

随着梁问道离去,贤妃只觉身下某个部位隐隐作痛,但脸上却写满了幸福二字。

“皇上他真的不一样了。”

贤妃心中如是想着,回想起昨夜晚间发生的一切,不禁又羞红了脸。

瑶华宫外,曹明仁守了一夜,梁问道轻咳一声:“明日朕再寻妃子侍寝,曹公公便回去歇息吧,一把年纪了,这么熬怎是个事?”

“皇上,这可不成。”

闻言,梁问道摇了摇头,不再多言。

在这宫中,最讲就是个规矩,循规蹈矩正是这些太监该做的事情。

梁问道知晓若是自己以常理来度之,曹明仁反而会不知所措,便也不再多言。

“那便寻两个小太监来,轮换着守房,你若身子垮了,朕何处寻似曹公公这般忠心的随从去?”

这话让曹明仁受宠若惊,连忙跪拜行礼。

随着梁问道来到宣政殿中,满朝的文武已经少了大半,剩下的,便都是对大梁忠心耿耿,从未与杨承德有过半点苟且的忠臣。

梁问道端坐龙椅之上,身侧那银椅也早就被撤了去。

殿中殿外的血迹已经被宫中奴仆清理干净,但那股血气却仿若挥之不去一般,依旧萦绕在一众朝臣鼻腔之中。

他们心中都知晓,眼前的这皇帝,杀伐果断,手段狠辣,王权之术运转得当。

这天底下可不是人人都是杨承德,更别说就连杨承德都折在了这皇帝的手中。

朝野上下,再无人敢摆弄半点是非。

随着梁问道落座,满朝文武伏地跪拜。

“臣等,参见皇上!”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梁问道满意的点头:“众爱卿平身。”

话音落下,群臣才敢起身,梁问道缓缓开口:“昨日朕肃清朝野,满朝贪官污吏尽数罢免,你们从无任何污点,乃是朕今后实打实的心腹。”

“在场群臣,官加一职,即刻行效。”

此言一出,群臣再次跪地叩首:“谢主隆恩!”

官加一职,可不是小事,在场众人没有选择站队杨承德,便能得此恩惠,这好处来的太过突然。

当然,似武长青这等已经官至尚书之职的,自然是无上限再加,而尚书之下一职,也不好调动。

不过这都不归梁问道去管,交由吏部操持便是。

此时满朝文武细算下来,能登此宣政殿的,不过六十余人,着实有些寒酸。

梁问道思索片刻,继而道:“武将军护国有功,朕欲封武安侯,世袭传承封号九代,众爱卿可有异议?”

“臣等无异议。”

“那便如此照做。”

武忠云迈步而出,热泪盈眶:“臣谢主隆恩!”

“爱卿免礼,今日早朝,朕便为匈奴一事,与众爱卿商议一番,不知可有那位臣子有良解?”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