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厅中,四方桌旁,李平安和汪萱相对而坐。
桌上菜肴不多,只有四样冷盘,四样热炒,还有一盆银鱼汤。
不过汪萱提前备好了冰镇的黄酒,倒是让李平安略解了解暑气。
两天边吃边喝边聊,就把公司的事情敲定了。
明天便让邹雨并其他家的人来寻汪萱,签了契约。
再寻个黄道吉日,就在此处挂牌了。
至于货仓,李平安决定将其放在太仓,就在王家的货仓左近。
这样一来方便出海,二来有王家人负责看守,就没有什么安全问题了。
毕竟王家乃是太仓首富,县里府里,都要给面子的。
之前李平安不是没有考虑过,将货仓放在苏州的。
不过一来苏州人多眼杂,他头上的婆婆也有不少。
二来苏州运输出海,不是很方便,所以直接选了太仓。
定下这些事后,两人便开始闲聊了。
“这个岛津家,没有参与对大明的倭寇吧?”李平安还是担心这个,万一公司跟对方有了牵扯,被人发现自己通倭,那岂不是冤死。
“没有的,这点李兄放心。”汪萱一力保证道:
“我们四海帮,绝对不会和倭寇合作。这个岛津家,一直致力于解决他们本番周围的势力,根本无暇派人参与倭寇活动。”
“没有就好。”李平安点点头,又笑道:“之前我听闻,这个岛津岁久,说要你嫁给他,可有此事啊?”
“呃……”汪萱少有的脸色一红,声音低上几分道:“他们岛津家一直有这个意思,小妹到目前为止,没有这个想法。”
“哦!”李平安点点头,又提醒一句道:“咱们跟他们做生意倒是没什么,但是望远镜这种东西,可不能给他们。就算他们强要,最多不能给他们超过三支,而且每支都要一千两以上的价钱,才能出手。”
“这个小妹懂的。”汪萱点点头,笑道:“目前从京师拿来的望远镜,都分配在咱们帮中的船长手上,等运用一番,总结出各种好处,再行贩卖。”
“嗯,不能一次性卖出太多,咱们要放长线钓大鱼。”李平安又是指导一番。
两人在这边聊着,回到西院的岛津岁久,也找到了随行的家臣平原次郎,两人用扶桑话讨论起来。
“今次来到明国,没有想到开了眼界。”岛津岁久感叹一句。
“岁久说的是汪家小姐么?”平原次郎与岛津岁久一起长大,称呼间十分亲热。
“是啊,当年的小女孩,已经长成大美人了。”岛津岁久点点头,又面露异色道:“不过今天汪小姐介绍我认识了苏州的吴县知县。”
“哦?!”平原次郎面色一动,没想到以汪萱的身份,还能跟官面上的人物,如何亲密交往呢。
“这位李知县,对咱们扶桑的情况,十分的了解。”岛津岁久将与李平安见面的种种,都讲与平原次郎听。
平原次郎闻言,面色渐渐凝重起来。
“那个,这位李知县,连信长和美浓的事都知道?!”平原次郎面露不可置信的神色。
这几十年来,说到最了解扶桑的,乃是当年的五峰船主汪直。
现在又多了个年轻的苏州知县,不得不让这两人感叹惊诧起来。
“这个李知县,不会把咱们人当做倭寇,给……”平原次郎面露担忧。
“呵呵,这个不会的。”岛津岁久却摇摇头道:“他连咱们要攻略三州之地都知道,怎么会把我们当作倭寇呢!”
说起倭寇,平原次郎咬牙切齿道:“这些该死的家伙,放着好好的生意不做,非要来劫掠抢杀,现在好了,明国几乎把所有扶桑人都视作倭寇,咱们近三年从明国贩运去扶桑的货品,已经降低了五成。”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岛津岁久看着外头渐黑的天色,面露怪异笑容道:“可正因为这样,输入扶桑的明货越来越少,咱们岛津家掌控的这条贸易线,才会越来越赚钱。”
“这倒是事实。”平原次郎也笑着点头道:“根据家老的统计,去年一年,咱们岛津家光转手贸易,就赚了十万两白银,这足足能武装三千人的火铳队了。”
“哈哈,相信用不了多久,咱们岛津家就能一统全岛,将版图拓展到九州岛上。”岛津岁久搓着手,一脸遐想道:
“九州岛上的石见银山,咱们岛津家已经眼馋很久了。”
“若是能武装一万火铳兵,无论是尼子家还是毛利家,怕都是要将银矿,双手奉上了!”平原次郎也意气风发地附合道:
“到时候,全扶桑都将知晓你岛津岁久的大名,便是织田信长,也要望你项背!”
岛津岁久闻言,一阵飘飘然。能压过声名鹊起的织田信长,乃是他平生最大的梦想。
说到这里,平原次郎看一眼院外,低声又道:“岁久,你跟汪家小姐的婚事,还得抓紧啊。如果能获得他们四海帮的全力支持,你就算当不成家主,也可外放成为一城之主的。”
“我知道了!”岛津岁久重重点头,站起身来道:“汪家小姐我要,萨摩岛我也要,石见银山我全要!”
“妙哉!妙哉!”旁边的平原次郎鼓掌道:“走,咱们去喝酒,今天要浮一大白。”
这边厢。
“阿嚏,阿嚏!”和李平安相对而坐的汪萱,接连打了两个喷嚏。
此时正值初夏,看她样子,也不像受凉,李平安笑道:“大约是有人在惦记汪家妹子吧。”
“肯定是那个姓岛津的家伙!”汪萱秀眉微蹙,看向李平安道:“李兄,你说,小妹如何将这狗皮膏药揭去呢?”
李平安抿一口冰镇黄酒,笑吟吟道:“难办也好办。”
“哦?!”汪萱表情意动,笑道:“小妹愿闻其详。”
“这样……”李平安放下酒盏,低声道:“他们无非是利用咱们求着他们帮我们卖货的心思,来拿捏咱们,若是你以退为进,直接跟他们说,我……”
两人说话的声音越来越小,两人的头却靠得越来越近。
须臾,却听汪萱柔声笑道:“李兄的法子实在是高,若是事成,到时来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