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家胡同,王宅。
今天并无例外,李平安继续在弟子王锡爵家中借宿。
此时的书房中,师徒二人正在喝茶叙话。
“恩师,经此一回,王知县应该不会再寻你老人家的麻烦了吧?”
王锡爵站在李平安身前,一脸本该如此的神情。
“应该会平静一段时间了,”李平安镇定自若道:
“话都说到了这个份上,除非这严守一能说服严世藩,否则不可能再继续针对我。”
“那便好了。”王锡爵面露笑意,从一旁的书桌上,拿起几张稿纸,递到李平安身前。
“这是?”李平安略微一怔。
王锡爵一脸真诚道:“这是弟子近日写的制艺,还望恩师指点一二。”
所谓制艺,便是八股文。
如今无论是童子试,还是乡试乃至会试,都用它来做主要评断方式。
而殿试,一般则是考策论了。
八股八股,是说这种文体,要有固定格式。要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而题目一律出自四书五经中的原文。
只是近年来,为避免蹈袭,已采用割裂经书文句,截断牵搭作为试题,故名截题。
李平安熟悉的是明清诗词,做文章的学问,自认不是很高明。
不过这不要紧,王锡爵的水平,他是略知一二的。
于是他随意点了几处通顺的地方,略微地赞许了几分。
“徒儿已经贵为南直隶乡试第四名,拿下会试殿试,易如反掌了。”
然后他便一本正经道:
“县考难,府考难,院考尤难,四十二年才入泮。乡试易,会试易,殿试尤易,一十五月已登瀛。”
王锡爵闻言大喜,接过自己的文章,笑吟吟道:“多谢恩师夸赞,小徒必定加倍努力,做到榜上有名,才不负恩师厚望。”
聊到这里,李平安似乎想起什么,转开话题道:“徒儿,据你所知,北国子监的监生,中了进士的多不多?”
王锡爵寻思一阵,微微摇头道:“南国子监,历次会试,倒是有一二人上榜,北国子监,十年不知可有两三人。”
“是这样啊?”李平安挠挠头,若事实如此,那自己二哥靠自己努力,不要说本次会试了,就是本次乡试,怕是也难过了。
记忆中,二哥李富贵有些读书读傻了的感觉。
李平安寻思,自己就算记得一些考题,能不能泄露个二哥,还是个未知数啊。
这种变量,最好永远掌握在自己手上最好。
他想了想,还是回去跟老李合计一下,二哥真不行,那就自己上吧。
这段日子,李平安在面对南城兵马司乃至王知县时,深感自己一介平民身份太低微。
若是自己中了举,乃至中了状元,能有效避免很多人对自己的骚扰啊。
想到此处,他眼前一亮。
到时候以状元身份,行反严之事,简直大有加成。
再说,李平安进北京国子监还有一个仰仗。
就是高拱高肃卿,目前他管着国子监祭酒事,是理论上国子监的最高长官啊。
有了这层关系,李平安在国子监里,还不如鱼得水啊。
一念至此,李平安已经有了最终决定。
也不用跟老李商量二哥的事了,考状元这个事,自己来吧。
第二天,当李伟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被吓了一跳。
“平安,你真的要考状元啊?”李伟的脸上,有些许的焦虑。
尽管李平安在商业、诗词上造诣非凡,可是考状元凭的是文章,自己四儿子连个童生都不是,现在言之凿凿的说要去考状元,是个人都不会相信会成功的嘛。
李平安倒是也没把话说死,淡淡笑道:
“一步一步来吧,我先入国子监,再看秋闱能不能过,若是秋闱过了,剩下的就好办多了。”
话说到这个份上,老李自然不能再阻止了。
他忽然想起一件正事,询问起李平安的意思来。
“最近有位高官家里搞改造,生意落到了姚老板手上,他昨日来找我,让我带队伍合伙干,你说这事能不能搞?”
“哦?”李平安闻言一愣,最近使唤老李天天去搞砖钳事业,差点忘了他是一名优秀的砖瓦匠了。
“是多大的官?工程多少银子呢?”他下意识问一句。
“老姚具体没说,据说是个大官,工程总价几百两的样子吧。”老李搓着手,笑嘻嘻道:
“老爹我倒不是贪他那点银子,就是想看看,能不能多跟几个当官的搞好关系,后面……”
“行,你去吧。”李平安会意,连忙点头道:
“反正砖钳的销量已经到了头,让买家们到老陈头铁匠铺来买吧,顺便把你解放出来,后面有更重要的事,让你来做。”
见儿子首肯,李伟笑道:“那行,明天我就带人去施工。”
李平安又问了问洗衣皂厂的生产情况,如今那边已经由李平安的舅舅亲自看管了。
“放心。”李伟连忙汇报道:那边日产量已经达到了五百块,王锡爵要的货,前日已经交给他们,发往南下了。”
“嗯,那就好。”李平安想着一块块洗衣皂卖出去,就是一锭锭白银飘回来的场景,心中大乐。
次日,李平安又去拜访了高拱,讲了自己要捐银进国子监的需求。
高拱有些不解,李平安只言,进了北监,自己的身份更高一些,有些宵小想要朝自己下手,难度就更高了些。
万一能通过乡试,自己成了举人,那么以后就不必次次把裕王殿下的名头搬出来吓人了。
高拱觉得这也是一个法子,当即就便答应了。
李平安交了三百两银子,回家等消息去了。
这天午后,李平安难得没有小憩。
而是拿着从王锡爵那边借来的《四书章句集注》,津津有味的读了起来。
倒不是他突然勤奋起来,只是作为预备国子监生,还是得具备基本的素养,否则上课时被老师提问,到时候一脸蒙蔽,岂不是丢脸。
再说,这书乃是大明科举最佳辅助教材,先读熟了这本,再去弄点范文集子参悟参悟,就差不多了。
反正……
瞎想间,却听到院外老爹的声音。
“平安,来帮我推个车。”
李平安放下书本,来到院中。
却见老爹李伟的板车上,放着一个大竹筐。
他走到院外,在后头用劲,终于把板车推进院子里。
就在李平安到井边洗手的时候,却见竹筐里跳出来一个白色人影。
李平安定睛一看,好像是个年轻小帅哥。
“这是什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