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提高警惕,外守内防。
在这关键时刻,他得保证不会出岔子。
“黄大人…”
朱允炆单独召见了黄子澄,说道:“你之前就在朕身边教朕学识,让朕长了本事,算是朕的老师,朕现在有所困惑,希望能够得到老师的指正。”
“陛下,微臣不敢当。”黄子澄鞠声,连忙说道:“微臣不敢对陛下有所指正,即使不能替陛下分忧,也愿听陛下的困扰。”
“黄大人,朕一心想要天下太平,无奈,并不能随真心愿。”朱允炆轻叹一声,说道:“黄大人,朕停止削藩,但事事态的发展,并未能按照朕想象的发展,先有湘王远方侄儿集结地痞流氓寻仇,后有燕王亲笔信勾结宁王造反…”
朱允炆说着长叹一声。
黄子原本以为,朱允炆只沉迷女色,沉迷吃穿玩乐,这会,听他这一番话,倒是欣慰。
“陛下…”黄子澄说道:“各位藩王怕自己利益受到损失,有所打算,也不足为奇,不过,他们都不足以为患,陛下不必过度担心。”
“黄大人,朝廷的实力,朕还是很有信心。”朱允炆说:“朕担心的是,朝廷内部人心涣散,勾结外敌,和朕作对。”
黄子澄一听,有些吃惊。
皇上看着并非正经治理江山,然而,这会却说出细腻的话。
“陛下!”黄子澄打开心扉的说道:“文武百官,对陛下册封嫔妃一事,确有微言,私下甚是担忧,不过,微臣倒没觉出,谁有叛逆之举。”
“黄大人的意思是朕多心了?”朱允炆眉头微皱眉。
常言道,伴君如伴虎,朱允炆眉头一皱,黄子澄吓得立马跪在地上,还以为皇上对他起了疑心,将他当做内奸。
“微臣确实不知…”黄子澄又表忠心道:“微臣对陛下绝对没有二心。”
朱允炆扶起黄子澄。
“黄大人,朕知道你并无二心。”朱允炆说:“朕只是和你随意聊聊,你无需紧张。”
“陛下…”黄子澄起身,说道:“陛下可是有所怀疑?”
“朕想将李隆基,李大人调离应天府。”
朱允炆说完,黄子澄又震惊。
在这之前,皇上一直重用李隆基,而且,将应天府交由他把守。
“陛下,您疑心李大人与燕王勾结?”黄子澄不敢置信。
“朕并非认为李大人主动勾结燕王。”朱允炆说道:“朕只是信不过李隆基能坚守城门。”
李隆基处事稳重,带兵上过不少战场,黄子澄倒从来没有想过李隆基会有什么问题。
朱允炆这么说,黄子澄保持沉默。
“朕一时间想不到好的理由,调离李大人。”
朱允炆对这段历史很清楚,李隆基在朱棣带兵攻打应天府的时候,是李隆基亲自开的城门。
所以,李隆基也是“靖难之役”的关键人物。
朱允炆不能让他有机会开城门。
“可是…”黄子澄说:“李大人目前并未做出过分的事情,就这样调离,只怕会引起躁动。”
“等到李大人做出过分的事情,一切都迟了。”朱允炆说:“朕的困扰,也是怕引起躁动,这才找你商量,有什么理由,能让李大人离开应天府。”
黄子澄一心替皇上打算,既然皇上想要李隆基离开应天府,他就得站在皇上这一边。
“陛下,臣倒是听说了…”黄子澄说道:“臣听说宁王去了北平,就一直没有返回大宁,外面传说宁王失踪,依臣看,多半是被燕王扣押。”
“朕也这样认为。”朱允炆说:“燕王想勾结宁王造反,如今,他们狗咬狗,朕只当看不见,随他们去。”
“陛下好主意。”黄子澄又说:“宁王失踪,大宁必定会得到消息,军心不可乱,陛下可以安抚军心为名,派李隆基去驻守大宁。”
“只怕…”
朱允炆还没得及说完,黄子澄又发话了。
“微臣知道,陛下担心宁王的儿子和副将,认为是陛下故做悬殊,捉拿了宁王。”黄子澄说道:“陛下倒不必担心,皇命难违,李隆基去协助驻守大宁,代表的就是陛下,除非他们直接起兵造反,否则,就算再多猜测,也只是猜测。”
“黄大人,朕找你来商议事情,算是找对了。”朱允炆豁然开朗的说道:“朕认为你说的有道理,就该将李大人发配去大宁驻守。”
“还得皇上心细,防患于未然。”黄子澄说。
“黄大人,朕就按照你的意思做。”朱允炆说:“这样吧,你先回去,朕要召见李大人。”
“微臣告退。”黄子澄退了几步,这才出了殿。
“曹公公,传李隆基,李大人!”
朱允炆说完,曹公公立马去照办,不过一个小时的时间,就传了李隆基入殿。
“见过陛下。”李隆基行礼。
他驻守应天府,没有战争之时,算是一个闲差,每日只是听从士兵汇报情况,不免,肚子微突,显出富态。
就这样,难怪了,历史上不战而败。
“李大人,朕急召你入宫,有重大任务要交给你。”朱允炆表情严肃。
李隆基打起了十二分精神,生怕错过重要信息。
“朕听说宁王失联,未回大宁。”朱允炆说:“大宁近二十万兵马,是朝廷重地,如今宁王失联,只怕军心不稳,引起动乱,朕现在,有一个任务要交给你。”
“请陛下吩咐。”李隆基说道:“臣当万死不辞。”
“很好。”朱允炆说:“朕要你带朕的圣旨,随带五千兵马,前去大宁协助驻守…”
李隆基的脸色突变,神色不安。
李隆基有二十亲兵,却让他只带五千兵马去大宁驻守。
大宁在边疆,天高皇帝远,李隆基怎能不明白,这是要他远离朝廷。
“陛下,微臣可是在什么地方犯了错?”李隆基说:“竟让陛下发配边疆!”
朱允炆沉着脸说:“朕刚才已经跟你说过,这是重大任务,怎是发配边疆?朕如今需要你帮朕,你的万死不辞去哪了?”
“陛下,微臣只带五千兵马,其他兵马应当如何?”李隆基说:“微臣的兵马,也不能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