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两吊剐蹭,新项目日常
第二天清晨,工作在 6:30就开始了,那时天还只是蒙蒙亮。所以 5:30,大家就得陆陆续续起床。小区旁边就是热闹的农贸市场,林炎晖和同事们在那儿吃了热乎乎的早餐,随后便步行前往项目工地。项目工地距离住处有 1km,走着走着,天色渐渐亮了起来。抵达项目工地后,林炎晖看到工地里的水坑已结了薄薄的冰,心里想着,这车该换防冻液了。
林炎晖被安排到了钢筋料场,他驾驶着车开到最里面。那儿毗邻其他工地,作业区位一共有三辆吊车。林炎晖明白,要是吊运过程中吊车作业半径不足,就得配合着来回转运,大家各有分工,紧密协作,才能让项目工地的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在项目工地车辆分工里,中间那台车堪称舒适的“宝座”,由河南籍驾驶员王荥师傅负责驾驶。王师傅是个二十六七岁的小伙,他开的那台车,每日的任务不过是吊运个四五个钢筋盘圆,活儿干完后,其余时间便都能惬意地躺在车上自在玩耍,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悠闲。
而程双师傅先前驾驶的那辆车,车牌号尾号是 59,如今则由来自园林的老乡刘宝接手。这台车停在最外边,主要负责钢筋转运加工的工作。相较王师傅那轻松的活儿,这儿可就忙碌多了,整日里都在为工地的钢筋调配奔波不停。
马师傅开的是一辆白色随车吊,林炎晖他们日常的工作之一,便是协助马师傅装货。待加工完成的钢筋装载完毕,马师傅便驾车将其拉到外面,再转交给塔吊,保障建筑材料的有序流转。
老覃开的则是一台五节臂中联 80,作业地点在大坡下面的基坑里。这台设备每次吊运都要跨越三十多米的距离(对于中联 80来说,跨越 35米倒也不在话下),主要负责吊运点木方和钢管,为地下室基础建设添砖加瓦。
说起这台中联 80,从坡上开下来的那次,可着实让人捏了一把汗。当时正值下雨天,地面湿滑得厉害,虽说铺设了钢板,但安全隐患依旧不小。老覃心里犯怵,深知这任务太过危险,没敢贸然尝试。最终,总经理安排了马师傅出手,马师傅可真是艺高人胆大,硬着头皮就接下了这活儿。林炎晖估计,马师傅开下去那会儿,心里肯定满是抱怨,嘴里骂骂咧咧的。毕竟这任务风险不小,不过马师傅作为跟随总经理一路打拼过来的骨干,关键时候还得靠他挺身而出,总经理对马师傅是颇为倚重的。
70吨学徒驾驶着一辆牌照为苏 DL的白色中联老 70吨吊车。至于他具体在那边忙活什么活儿,林炎晖暂时还不太清楚。这小子,也就 23岁上下,浑身透着一股天不怕地不怕的劲儿。
当初跟着师傅学习手艺的时候,他那行事风格就格外大胆。遇到需要吊运的活儿,哪怕严重超载,师傅都得反复权衡、斟酌再三,才敢小心翼翼地操作,可他倒好,眼都不眨一下,直接上手。师傅见状,满脸担忧地问他:“你心里有数不?”他胸脯一挺,满不在乎地回道:“有数!”归根究底,还是因为他资历浅,压根不知道害怕是啥滋味。
那是林炎晖来工地干活的第一天,记忆尤为深刻。他正在料场专注地吊运钢筋,全神贯注间,忽然感觉吊车大臂猛地被撞了一下,“咚”的一声巨响,好似平地惊雷,瞬间让他头皮发麻,心脏也不受控制地狂跳起来。这声响绝非大臂正常作业时的响动,也不像是支腿下沉引发的震动。林炎晖下意识地抬头望去,只见竟是旁边工地的塔吊,不知怎的,直直撞上了自己的吊车。
好在那塔吊司机反应还算迅速,碰到之后,立刻操控塔吊回转离开。林炎晖哪敢耽搁,赶忙掏出手机,拨通了管事的马师傅的电话,声音里还带着几分惊魂未定:“师傅,不好了!塔吊把咱们的吊车给碰到了!”电话那头,马师傅沉稳的声音传来:“先别慌,把大臂趴下来仔细瞅瞅,要是没啥大毛病,就跟对方说一声,让他们注意点,下次再敢碰,可得让他们赔钱!”
林炎晖依言将大臂缓缓趴下来,仔细检查,发现有一块漆被碰掉了,留下一道显眼的划痕。他心里松了口气,虽说问题不算太严重,但也不能就这么算了。于是,他快步朝着对方塔吊的作业区域走去,找到正在指挥塔吊干活的信号工,严肃地说道:“你们的塔吊把我们吊车碰到了,可得注意点儿!下次再出现这种情况,就得照价赔偿了!”
没过一会儿,那开塔吊的司机匆匆从塔吊上下来,一路小跑来到林炎晖面前。他满脸歉意,递上一支烟,陪着笑脸说道:“兄弟,实在对不住啊,刚才是我疏忽了。往后干活,我肯定多加小心!”林炎晖接过烟,神色缓和了些,叮嘱道:“大家都在这工地上讨生活,安全第一,干活的时候多留个心眼儿。”两人简单交流几句后,便各自返回了自己的工作岗位,继续投入到忙碌的工作中。
平日里林炎晖会挪个两遍车,前往大门口(另一个钢筋堆放场)转运钢筋。此前,那边有一台中联 25吊车,由新招来的学徒小胡驾驶。小胡身形胖胖的,据说还是中某建筑项目部领导家的亲戚。
这小胡晚上睡觉打呼声极大,常常吵得众人难以入眠。如今,那台车被调到别的地方去了,林炎晖便被安排过去顶替。这次转运钢筋的跨距着实有点远,林炎晖操作起来,感觉不像是自己去吊钢筋,反倒像是钢筋要把自己给拽过去。
他熟练地将绳子扣上,随后缓缓抬起大臂,费了好大一番力气,才把钢筋稳稳地拽了过来。完成吊运任务后,他又驾车回到之前的工作位置。眼看到了中午快 11点,大家都纷纷下班去吃饭了。
在他们住处,有一排饭店。林炎晖和工友们便会几个人凑成一桌,点上几个可口的菜。大家心里都有数,轮流结账,相处得十分融洽。吃过饭后,稍作休息,众人便又接着去干活儿。
万达广场的工程正处于抢工期的紧张阶段,干三天活儿,起码得加一天班。然而,让人郁闷的是,加班却没有加班费。刚招来的驾驶员对此十分不满,嘟囔着:“早知道公司没有加班费,我就不来了。这都快过年了,只要不太过分,就先凑合着,来年再另寻出路。”当然,几个老员工在一起时,也会私下议论这事儿。某人的话很在理,他说:“现在同行都改规矩了,加班给加班费。又不是只有你这一家,这么干下去,让人家怎么安心干活儿?”可即便如此,大家为了生计,也只能无奈地继续坚守在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