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夜游绍兴,访周树人
11月 12日晚,林炎晖乘坐公交车,满心期待地前往题扇桥。在当地热心人的指引下,他顺利找到了那座颇具历史韵味的晋王右军题扇桥。彼时,灯光昏黄黯淡,却恰到好处地映衬着古色古香的老街。三三两两的游客,或低声交谈,或驻足欣赏,结伴而至。
林炎晖也赶忙拿出手机,拍照打卡,记录下这独特的景致。在附近稍作停留,转了十几分钟后,他便启程前往下一个目的地
————鲁迅故居。刚到景点门口,一幅巨大的画像便映入眼帘,画中的鲁迅先生,手叼香烟或是雪茄,那神态与林炎晖在书本上看到的别无二致,瞬间勾起了他学生时代的回忆。
紧接着,林炎晖来到了鲁迅先生幼时学习的地方——寿镜吾老先生的私塾三味书屋。这里无需门票,仅需刷身份证便可轻松预约。踏入书屋,林炎晖四处找寻,终于看到了那个刻在桌子上、闻名遐迩的“早”字。不过,此处属于文物保护区域,只能远远观望,不可靠近围栏。
三味书屋的中堂,悬挂着一幅描绘松下小鹿的画作,与鲁迅先生在课文中的描述如出一辙。穿过那扇漆黑油亮的竹门,第三间屋子便是书房。书房中央,一块写有“三味书屋”四个大字的牌匾高悬,牌匾下方,是一幅画,画里一只健壮的梅花鹿正静静地伏卧在古树之下。林炎晖不禁想起,寿镜吾老先生是一位正直、朴实且博学的人,他的品行和治学态度,曾给鲁迅先生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三味书屋是一间三开间的精致小花厅,原是寿家的书房,坐东朝西,紧邻小河,与周家老台门隔河相望。时光悠悠流转,如今站在这里瞻仰这片故地,林炎晖心中感慨万千,深深感叹时光的变迁。
游览结束,来到出口处,林炎晖看到有售卖纪念品的摊位。这里有题字的三味书屋扇子,还有孔乙己钟爱的茴香豆。随后,他转身前往鲁迅先生的纪念馆。馆内陈列着许多鲁迅先生生前的遗物,有亲笔手书,还有中华民国十二年七月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的聘书。此外,馆内还展示了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家族遗物,以及幼年闰土章运水和幼年鲁迅的画像。在馆内,林炎晖还发现了与鲁迅先生同时期的大师维克多雨果的相关介绍。
参观完纪念馆,林炎晖又去了鲁迅先生的祖居。踏入其中,他不禁感叹,这的确是大户人家出身。在这里,他也见到了鲁迅先生笔下的百草园,虽说实际上就是个菜园子,但一想到这里曾承载着鲁迅先生童年的欢乐时光,林炎晖心中便涌起一股别样的情愫。浏览完百草园后,林炎晖在出口处挑选了一个纪念品,是一把扇子,上面题着“三味书屋”。他还请摊主(绍兴的书法名家)根据自己的姓名作了个藏头诗,为这次夜游绍兴主城区之行,留下了一份独特的纪念。
游览完鲁迅故居,林炎晖沿着鲁迅中路信步前行,不多时,便来到了沈园。这座园子可不一般,它曾是陆游与唐婉生活过的地方,承载着一段千古流传的凄美爱情故事。沈园需要购买门票方可进入,林炎晖瞧了瞧时间,此时已至晚上 8点 15分,考虑一番后,他决定只在园外拍照打卡,留下这到此一游的纪念。
沈园的对面,有一家餐馆。林炎晖逛了许久,腹中早已饥饿,便走进餐馆,点了几样当地特色菜肴,品尝一番,他心满意足地走出餐馆,踏上了返程之路。林炎晖来到公交站台,乘坐上回家的公交车。公交车缓缓行驶,窗外的城市夜景如幻灯片般闪过,他回想着今晚在绍兴主城区的所见所闻,心中满是收获,带着这份美好的回忆,渐渐驶向了归处。
11月 15日,秋高气爽,风和日丽,天空湛蓝如宝石,云朵洁白似棉花糖,悠悠地飘浮在空中。中午的闹铃在耳畔急促响起,林炎晖在睡梦中被惊醒,心里满是不情愿。他觉得中午觉实在太惬意,甚至比晚上的睡眠还要舒适。
不过工作还在等着他,他从上铺拿了几颗桂圆,一边慢悠悠地往工作地点走去,一边熟练地剥着桂圆吃。待走到工作地点时,几颗桂圆也刚好下肚。如此宜人的天气,仿佛给工作也添了几分轻松愉悦,林炎晖不禁在心里感叹:“Nice,这工作都不累人了!”
11月 17日清晨 6点 28分,太阳缓缓升起,那日出的景象美不胜收。林炎晖在管宁小区附近买好早餐后踏上了桥。此时,他一边走着,一边被眼前的美景深深吸引。
只见曙光如骏马般驰骋,将天边的云霞染成了绚丽的色彩,金色的云朵倒映在澄澈的绿色湖面上,波光粼粼。河两岸的柳树与复羽叶栾树,叶子青中微微泛黄,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这般如诗如画的美景,让林炎晖忍不住停下脚步,掏出手机,想要记录下这美好的瞬间。他心想,要是能有更多时间,好好欣赏这日出的全过程该多好啊。
11月 18日晚上,林炎晖在项目工地加班打混凝土。然而,周建师傅却出现了失误,料斗的闸门没有关好。混凝土罐车在卸料时,放多少料,斗子里就漏多少料,转眼间,混凝土漏了一地。林炎晖见状,赶忙滴滴按响喇叭提醒周建师傅。周建师傅反应过来,急忙抄起铁锨,用铁锨头使劲拍打着闸门,试图将其关闭,击打声在工地上回荡。这一下,周建师傅可有得忙了,他得一铁锨一铁锨地把漏在地上的混凝土重新装回料斗,这无疑是一项费力又耗时的活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