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现实题材 > 远方有梦

第八章 竞聘演讲

2000年,一场前所未有的改革浪潮正悄然兴起,在南西州这片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小城市,激起了层层涟漪,触动了市民的心弦。很多企事业单位的改革已经已经展开,南西学院也不甘落后。

南西学院的这场改革的核心,是对学院中层领导的全面革新,尤其是对12个学院院长的选拔机制,从传统的任命制转变为公开竞聘上岗,这一决定如同春雷乍响,瞬间点燃了全校师生的热情与期待。

春日午后,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斑驳地洒在南西学院的行政楼前。学院广场边上的公告牌前聚集了众多师生,他们或低头细读,或热烈讨论,公告上的标题尤为显著:“南西学院启动学院院长竞聘上岗改革”。这一消息迅速在校园内传开,瞬间成为师生们茶余饭后的热议话题。

学院行政楼会议室,校长黄盖行、副校长容国军等几位校领导紧锣密鼓地讨论着学院院长的竞聘事宜。

黄盖行校长五十多岁,身材中等,常穿着整洁的西装,领带一丝不苟。他的面容较为严肃,眼神深邃,不轻易展露笑容,即便在公开场合,表情也往往保持着一种淡淡的、难以捉摸的平静,让人难以窥探其内心真实的想法。他要求这场改革必须落实到位,“我们要让有能力、有干劲的人脱颖而出,为学院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改革充满了信心“今天务必要把相关工作筹备规划好。”

第二天南西学院竞聘委员会正式成立,下设文科组和理科组,分别负责不同领域院长的选拔工作。文科组由资深教师李婉清老师领衔,理科组则由学术水平较高的李才东老师担任组长。两位组长威望都比较较高,他们的加入无疑为竞聘工作增加了可信度。

竞聘流程也随之公布,由紧密相连的三个环节组成。第一个环节是竞聘人上交对学院的规划及建设方案,要求候选人提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思路;第二个环节是竞聘演讲,要求候选人展现自我风采、阐述领导理念;第三环节是教师投票环节,学院教师根据候选人的业绩及能力进行投票。

在计算机学院,竞聘的激烈程度超乎想象,过竞聘小组的严格评审,成功晋级第二环节演讲环节的三位老师是:任可明、岳正敏、吴鸿才。

晚上7:00竞聘演讲在5号楼605教室拉开序幕,吴鸿才第一个上场,他此前没有担任过任何职位,因此有一些紧张,他整理了一下衣襟,缓步走向讲台。会场内的气氛似乎也随着他的步伐而有些压抑,大家都期待他的表现。

吴鸿才深吸一口气,开始了他的演讲:“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同事们,以及各位师生,大家好。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分享我对计算机学院未来发展的看法。”

他的声音平稳:“在我看来,计算机学院的发展离不开稳定的管理和持续的投入。我们需要继续加强学科建设,提升教学质量,同时积极争取更多的科研项目和资金支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学院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吴鸿才在演讲中强调了学院现有的优势和已经取得的成绩,而对于未来的创新和突破则着墨不多。他继续说道:“校企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该积极与企业建立联系,寻找合作机会。但同时,我们也要保持学院的独立性,确保我们的研究方向和学术成果不受外界干扰。”

到了问题回答环节,李才东(评委组长)问:“吴老师,你提到了加强校企合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但实际操作中,往往会遇到企业需求与学院研究方向不匹配的问题。请问你打算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确保校企合作能够真正落地生根,产生实效?”

吴鸿才回答道:“李组长的问题非常实际,也是我们在推进校企合作过程中必须面对的挑战。我认为,我们要建立灵活多样的合作模式,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量身定制合作方案。这可能需要我们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进行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

接下来是岳正敏老师的演讲环节,岳正敏是年轻老师,有冲劲气,想法比较前卫,他强调,学校要多提拔年轻人,奖罚机制要以业绩说话,可借用其他高校的末位淘汰机制,可以很好的激发老师们的潜力,促进学校的高速发展。

在同样问到如何进行校企合作时,岳正敏回答:“我们要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与交流,深入了解他们的技术难题和发展需求,确保我们的研究方向能够与他们的需求相契合。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让他们具备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我们要建立长效的合作机制,确保校企合作能够持续、稳定地进行下去。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做,就一定能够找到最适合的合作模式,实现学院与企业的共赢发展。”

轮到任可明演讲时,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他身上,因为任可明此前是该学院的副院长,而原来的正院长则在澳门读博士,近期不打算回来,这一次也没有报名参加竞聘。

任可明深吸一口气,他环视四周,开始了他的演讲“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同事们、以及在场的每一位师生,大家好。我站在这里,不仅仅是为了一个职位的竞争,更是为了我们对计算机学院未来的共同期许。”。

他继续道:“计算机学院,是我们共同的家,是孕育创新、培育人才的摇篮。我深知,如果竞聘成功作为院长的话,我提出了以下几点工作思路,希望能与大家共勉。”

任可明强调要坚持学术为本,质量立院。在科研上,要鼓励创新,支持原创性研究,为师生们提供最优质的科研平台和资源。在教学上注重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成为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材。

任可明最后说到:“我们要加强校企合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为社会创造价值。同时,也要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成长,在实践中找到自己的兴趣和方向。”

接着是问答环节,李才东问:“任老师,您的演讲中提到了坚持学术为本,质量立院。但在当前这个充满竞争与诱惑的时代,如何确保学院能够坚守学术底线,避免急功近利的行为呢?”

任可明沉思了一下,回答到:“在我看来,坚守学术底线,要从制度上入手,建立一套完善的学术评价体系和监督机制,确保科研成果的真实性和原创性。同时,还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学术观念,让他们明白学术诚信的重要性。此外,学院还应该营造一种崇尚学术、尊重知识的氛围,让每一位师生都能感受到学术的魅力和价值。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守护好这片学术的净土。”

答辩结束后,三位竞聘老师都礼貌的互相称赞对方表现较好,评委们也对他们报以微笑,但评分数没有立即公布,第二天可能会有结果。

任可明走出答辩教室,在回家的路上,碰见了妻子张音妮,她看见任可明,立即说到“你姐从老家赶来了,很焦急的样子,不知道发生什么事,你赶快回家,看下什么情况,我去买些吃的,估计她还没吃饭”,说完,急匆匆地往校门外赶。

任可明愣了一下,急忙往家里赶。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