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现实题材 > 康复就在小汤山

第八十五章 九华分秀

陆淼淼一行在药膳厅吃得肚滚腰圆,一脸满足地靠在椅背上。爱心老板拍了拍圆鼓鼓的肚子,露出一丝意犹未尽的笑容:“老实说,我还没逛过小汤山医院呢。不如你们带我溜达一圈,就当消消食?”

“行啊!”陆淼淼和蓝梦泽相视一笑,异口同声地答应道。

“走起!”爱心老板兴致勃勃地站起身,走在最前头。他步伐轻快,刚才那顿丰盛的药膳一点都没让他感到负担。

忽然,他回头神秘一笑,眉眼间透着期待:“听说今天有优秀的志愿者在讲解,不知道能不能赶上。”

听到这话,陆淼淼脚步一顿,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一抹熟悉的倩影。她忍不住轻声呢喃:“难道是李玉婷?”

他们沿着林荫小道漫步前行,小汤山医院内的建筑在夕阳的余晖中染上了一层金色光辉,古朴的飞檐与整洁的园景交相辉映,仿佛一幅静谧的画卷。十几分钟后,一阵清脆悦耳的声音如黄莺出谷般传来,打破了园中的寂静。

“乾隆皇帝将康熙时期的建筑作为‘前宫’,在北侧扩建部分称为‘后宫’。为了避免园林汤浴被高处俯视,行宫进行了大幅度的北扩,直接将小汤山的最高峰囊括园中,造园规模扩大了十倍。”

顺着声音的方向看去,只见一位身穿志愿者制服的年轻女子站在不远处,正用手势生动地比划着。

她眉目清秀,笑容温婉,声音中带着娓娓道来的从容。陆淼淼低声道:“果然是李玉婷。”

“乖乖隆滴隆,这姑娘长得跟仙女似的,声音也非常好听。”爱心老板伸长了脖子,想要把这仙姿玉貌印刻在记忆深处。

李玉婷看到陆淼淼一行,微微一笑,礼貌地停下解说,等他们走近后继续说道:“根据清工部样式房绘制的《汤泉行宫地盘画样全图》和乾隆时期内务府的《内务府奏销档》记载,行宫内有大小房屋和亭子共计三百九十间,游廊二百六十三间。行宫依托小汤山独特的地形,由三座小石山组成。这三座石山是军都山前平原侵蚀形成的残丘,属于军都山的余脉。”

她指着远处一片郁郁葱葱的山体,继续说道:“其中两座位于行宫内,被命名为‘竹竿山’,乾隆皇帝亲题‘九华分秀’,故又称九华山。另一座残丘位于行宫外,因其海拔约50米,被称为‘小汤山’。”

她停顿了一下,似乎在脑海里回忆着什么,很快的她温声念道:“乾隆皇帝曾有诗曰:‘九华分秀色,几曲到汤山?题字依然在,行宫不复还。树随秋渐老,心似水长闲。群鸭爱船屋,悠悠任岁年。’”

小耀听得入了迷,抱着爷爷的脖子探头探脑地看向李玉婷指点的方向,忽然皱起眉头:“这个字有点像‘兮’呢。”

爱心老板附和道:“我以前也看到很多商家用‘九华兮秀’来形容九华山,说山水秀丽嘛。”

李玉婷闻言轻笑,眼中透出几分亲切与认真:“这是个常见的误解。‘九华兮秀’是误读,真正的乾隆御笔是‘九华分秀’。如果您仔细看山顶岩壁上的题字,就能发现‘分秀’二字的真迹。”

她抬起手,指向山顶后部岩石壁上一片隐约可见的题刻。阳光透过稀疏的树影洒在岩石上,那古朴的字体在光影中显得格外庄重。

陆淼淼一行纷纷抬头望去,小耀眼睛一亮:“原来是这样啊!‘分秀’的意思是说九华山的秀丽景色被分布在不同的山峰上,对吗?”

李玉婷点头,温声说道:“是的,‘分秀’体现了乾隆皇帝对九华山景色独特布局的赞叹。这片区域不仅有自然景观,还有人文历史的深厚积淀。”

她接着介绍了行宫内的亭台楼阁,从漱玉飞云亭到广润亭,从六边形的含绿亭到二层的开襟楼,细致地讲述每一处的建筑特色和文化背景。

陆淼淼与蓝梦泽听得入神,时不时低声讨论。小耀则满脸兴奋,目光在讲解牌与山水之间来回跳动,似乎要将这段历史牢牢记住。

这时候,大部分游客听完了“九华分秀”的讲解后,自行离开。

爱心老板笑着感叹:“这趟真值!不仅吃了药膳,还长了见识,这小汤山果然名不虚传啊!”

张华抬手摸了摸小耀的脑袋,眼中带着疑惑和好奇,问道:“小汤山行宫是怎么荒废掉的呢?”

李玉婷闻声抬眸,笑容一滞,神色中夹杂着些许感慨与遗憾。她的双手轻轻地垂在身侧,握紧成拳,语气略带沉吟:“小汤山行宫的荒废,其实是一段颇为复杂的历史变迁,也是自然与人力交织的结果。”

她缓缓举起手,指向行宫遗址周围那些被岁月侵蚀的斑驳的石碑和断墙:“乾隆年间,小汤山行宫的繁荣达到顶峰,作为皇家行宫,这里不仅是皇帝避暑休闲的胜地,更承载了许多重要的朝廷活动。乾隆帝多次在此题诗咏叹,留下了许多文化瑰宝。然而,这一切在嘉庆年间逐渐发生了改变。”

小耀睁大眼睛,紧紧抓着爷爷的衣袖,好奇地问:“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李玉婷微微点头,继续说道:“嘉庆帝即位后,因财政紧张,朝廷逐步削减了对行宫的维护费用。尤其是在道光年间,国库愈发空虚,行宫的修缮更是被迫停滞。这片曾经辉煌的园林,开始在时间的长河中慢慢褪色。而后经历了咸丰、同治年间的战乱,八国联军侵华时期,小汤山行宫遭遇了大规模的掠夺与焚毁,许多珍贵的建筑和文物从此化为灰烬。”

张华低声叹息,目光透着不忍:“竟然是战火毁掉了它,这也太可惜了。”

李玉婷神情微黯,但仍保持着从容的语调:“确实令人惋惜。然而,这还不是终点。在民国时期,小汤山行宫几度易主,山体和建筑都遭到人为破坏,有些被挖石筑路,有些则被占为私地。新中国成立后,这里经历了几轮修复与保护,但毕竟原貌难以复现。尤其是文化大革命时期,部分文物和遗迹再次遭受损毁。可以说,小汤山行宫的荒废,是一段历史沉重的缩影。”

爱心老板则抿了抿嘴,语气带着几分思索:“虽然荒废了,但如今还能看到这些遗址,说明还是有人在用心保护吧?”

李玉婷点头,脸上浮现出欣慰的笑意:“是的。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像小汤山行宫这样的遗址,不仅被列为重要文物保护单位,还逐步融入现代化的文化旅游体系,比如今天的药膳博物馆试营业,就是一次尝试,将历史与当代生活连接起来,让更多人了解这里的故事。”

小耀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又好奇地追问:“那将来还能把行宫完全恢复吗?”

李玉婷轻轻摇头,声音温柔却透着现实的无奈:“行宫的原貌已无法完全恢复。但我们可以通过文字、影像和现代技术,还原它的部分面貌,至少让后人能感受到它曾经的辉煌。”

听完她的讲解,众人各自陷入了沉思。张华不由感慨:“原来这里承载了这么多的历史变迁,真是大开眼界。”

陆淼淼则用手机拍下眼前的景象,低声说道:“等我回去查些资料,把今天听到的写成一篇游记,让更多人知道这段历史。”

蓝梦泽望着远方那苍茫的山影,轻声说道:“或许,这就是历史的魅力。哪怕它已荒废,却依然在提醒我们,曾经的辉煌与遗憾,都值得铭记。”

李玉婷听到这句话,目光柔和地看向她,点了点头,仿佛在为这一份对历史的敬意而感到欣慰。

小耀抬起头,眨巴着一双澄澈的大眼睛,稚嫩的声音中透着疑惑与不解:“八国联军为什么要侵略我们呢?还抢我们的宝贝?”

这突如其来的问题让众人一时语塞。张华微微蹙眉,似乎陷入了对往事的沉思,而蓝梦泽则下意识地抬手拨了拨耳边的碎发,像是在寻找一个合适的说法来回答。

只有陆淼淼略显从容,她轻轻抚了抚小耀的肩膀,声音柔和却掷地有声。

“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小耀。”她停顿了一下,像是在组织语言,然后缓缓开口,“要回答这个问题,得从当时的历史背景说起。十九世纪中后期,中国的清朝政府国力渐衰,而西方列强正处于工业革命的巅峰时期。他们的经济、军事力量迅速发展,却需要更多的市场和资源来维持扩张。这时的中国,虽然土地广阔、人口众多,但内忧外患严重,抵抗外敌的能力非常薄弱。”

小耀小脸皱成了一团,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可是,就算我们弱,他们也不能抢东西啊!”

李玉婷见状,走近几步,俯身轻声补充道:“小耀,你说得很对。从道德和正义的角度来看,他们的行为是错误的。但历史往往比我们想象中更加复杂。当时的列强不仅觊觎中国的资源和市场,更希望通过武力逼迫清政府签订对他们有利的条约,以此攫取更多的利益。八国联军侵华的直接导火索,是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小耀歪着脑袋,眼中充满好奇。

“对。”李玉婷轻轻点头,声音清亮中带着几分悲悯,“义和团是一支民间自发的抗外斗争力量,他们最初的目标是反抗外来的宗教势力和侵略者,但后来发展得越来越复杂,矛头甚至指向清朝政府。为了平息局面,清政府向列强宣战,结果招致八国联军的联合入侵。”

“那为什么还要抢宝贝呢?”小耀嘟囔着,显然对这个问题特别执着。

听到这里,陆淼淼抬头看向远处那些破损的石碑,叹了一口气:“因为那些宝贝不仅仅是财物,它们还是中华文明的象征,包含着我们几千年的文化和智慧。对列强来说,抢夺这些东西,不仅能彰显他们的所谓‘胜利’,还能通过贩卖文物获利。一些珍贵的文物甚至被当作战利品,送回了他们国家的博物馆。”

听到这里,爱心老板一边摇头一边愤愤道:“那帮列强实在太可恶了!把别人家的东西抢回去,简直不知羞耻!”

蓝梦泽微微蹙眉,语气里透着深深的遗憾:“是啊,像圆明园那样的园林瑰宝,被焚毁得几乎一干二净。很多传世的文物从此流失海外,再也无法找回。小汤山行宫虽然没有被彻底毁灭,但也难逃劫难。”

张华低头看了看满脸认真聆听的小耀,缓缓说道:“不过,小耀,你要记住,那些侵略者抢走了我们的东西,但我们的精神、我们的文化,是抢不走的。”

小耀眨了眨眼睛,似乎被爷爷的话打动了。他抬起头,认真地说:“我以后要学好多东西,让我们国家变得更厉害,这样谁也不敢欺负我们!”

这句童言无忌却掷地有声的话,让众人忍不住相视一笑。陆淼淼伸手摸了摸小耀的头,目光中透着温柔和希冀:“小耀说得很对。学习历史,不是为了记住仇恨,而是为了从中汲取力量,让我们的未来更加美好。”

李玉婷也轻轻点头,补充道:“没错,记住历史,珍惜和平,这才是我们今天来这里参观的意义。”

众人再度望向眼前的小汤山遗址,似乎那斑驳的断壁残垣间,已不再只是衰败与荒芜,更是一部需要被铭记的时代回响。

小耀听完李玉婷关于小汤山行宫荒废的讲解,又了解了八国联军侵华的种种史实后,稚嫩的脸庞渐渐笼上了一层复杂的神情。他的目光从那些断壁残垣上缓缓移开,低头沉思着,似乎正在消化这一段沉重的历史。

李玉婷的声音柔和却带着力量:“小耀,你要知道,过去的屈辱不能抹去,但它提醒着我们,要变得更强大,才能守护好自己珍贵的东西。”

这句话仿佛拨动了小耀内心深处的某根弦。他紧紧地攥起小拳头,抬头看向爷爷张华,语气稚嫩却坚定:“爷爷,等我身体好了,我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以后保护我们国家,让谁都不敢欺负我们,也不敢再抢我们的东西!”

张华微微一愣,随即露出一抹欣慰的笑容。他拍了拍小耀的肩膀,语气低沉却满含鼓励:“好,好孙子!爷爷就知道,你是个有志气的好孩子。咱们中国,是靠一代代像你这样的年轻人,才会越来越强。”

小耀的眼中闪着光芒,那是决心的火焰。他抬起头,重新看向眼前的断壁残垣,这次他的目光中多了一份不一样的东西——那是一种小小年纪便懂得的责任感。

陆淼淼注意到这一幕,心中泛起阵阵涟漪。她走上前,踮起脚尖与小耀平视,轻声道:“小耀,这世上没有天生强大的国家,只有努力奋斗的人。等你康复了,好好学习,掌握更多的本领,你就能为我们国家出一份力。而且,不只是学习文化知识,身体的健康也很重要,因为一个强大的心灵需要一个更强大的身体来支撑。”

小耀用力地点点头,稚嫩的小脸上满是坚毅:“陆姐姐,我一定会听你的话!每天锻炼身体,认认真真读书,长大后做一个能保护国家的人。”

一旁的蓝梦泽被小耀的话逗乐了,轻轻揉了揉他的头发,笑着调侃道:“那你以后可是要成为大英雄了,我们这些姐姐可都要靠你保护啊!”

爱心老板则大笑着接过话茬:“可不是嘛,小耀,要是再有谁敢打我们中国的主意,你就带着咱们老百姓的智慧,把他们通通赶出去!”

众人都笑了,气氛一下子轻松起来。可在笑声的间隙,张华眼中却多了一份沉思。

他看向远处的小汤山遗址,心中感慨万分。那高耸的石山,那断裂的碑文,无声诉说着一个民族经历的苦难,也见证它一路走来的顽强和重生。

“小耀,记住今天的这些话,也记住今天看到的这些东西。历史不是让我们背负仇恨,而是让我们明白自己肩上的责任。”张华的声音低沉却铿锵,落在小耀的耳边,也深深刻进了他的心里。

李玉婷微微一怔,随后嘴角不自觉地上扬,露出一抹温暖的笑意。她轻轻叹了口气,内心的触动如湖水荡开涟漪。

是啊,这就是她工作的意义。让更多人,尤其是像小耀这样的孩子,透过历史的尘埃,看清未来的方向,继承这片土地的精神和力量。

“张老先生,您说得太好了。”她迈上前一步,声音里透着由衷的敬意和感动,“其实,每次讲解历史的时候,我都会想,这些故事如果只是停留在文字里或遗址中,那它们的意义也许就少了些。但当它们能像今天这样,点燃下一代的希望与责任时,我觉得自己做的一切都值得。”

张华闻言微微颔首,笑着道:“小姑娘,你说得对。历史是用来传承的,而我们这些老人,能把记忆传给年轻人,就是最大的安慰。”

陆淼淼一旁轻声附和:“是啊,你讲解得这么好,不仅让我们了解了历史,更让人明白,过去的一切苦难都是为了现在的强盛。真心谢谢你。”

李玉婷被这番话说得脸颊微红,连忙摆手:“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我只是希望每一位来这里的人都能带走一些感悟,哪怕只是一点点,就足够了。”

此刻,夕阳的余晖洒在小汤山的山石和亭阁上,将那古老的遗迹镀上一层金色的光辉。

小耀站在这片曾经承载着无数故事的土地上,小小的身影挺得笔直,心中却燃起了最炽热的梦想。他要为这片土地,为那些在历史长河中曾经付出和牺牲的人,献上自己的全部努力。

这一天,他在残破的行宫前,暗自许下了一个改变未来的心愿。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