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现实题材 > 杨老七的成长史

第12章 中国式教育(下)

既是文学,现实小说,讲述那个年代真实的故事,如有雷同,请勿对号入座。

那时候的中国式教育,对我们的成长有积极的作用。尤其是雷锋精神和雷锋的故事都是我们在课堂里必须学习和必须听的故事,就好像是现在的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课。

在那个纯真质朴的年代,中国式教育如同一股清泉,滋养着我们心灵的土壤,对成长的轨迹铺设了坚实的基石。尤为令人难忘的是,雷锋精神的璀璨光芒,在课堂上熠熠生辉,成为我们心灵深处不可或缺的一课。

那时的我们,虽年幼却满怀憧憬,雷锋精神如同一座灯塔,指引着我们在成长的航程中,不断修正方向,勇往直前。

每年三月五号是学习雷锋纪念日。1963年3月5日,伟人为沈阳部队因公牺牲的英雄战士雷锋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发表在人民日报上。

至此,雷锋的名言广为流传“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不经风雨,长不成大树,不经百炼,难以成钢”

“真正的青春属于力争上游的人,忘我劳动的人”

“我愿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我活着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身为人民生,死为人民死”

我对雷锋的事迹了如指掌,因为我手中有上海姐姐给我留下的《雷锋日记》我一直珍藏着。

我们学习雷锋精神,其目的是要我们树立良好的思想,长大为人民服务,做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所以我们都要大张旗鼓的做几件好人好事,好像要把那一年的好人好事都在那几天做完事,不然也愧对老师的谆谆教导。

我和李东赵亮,把做好事不留名作为一项任务来完成。我们每天上学放学都四处看看,看看有没有阿姨抱不动小孩子了,看看有没有老大娘拿不动包袱了,看看有没有老大爷腿脚不利索,需要扶一把的。

还有一个重要的镜头就是大叔推了一平板的白菜土豆艰难的上坡,我们都会像雷锋叔叔一样跑过去推一把,扶一把,帮一把,然后就不留名的走掉,要有雷锋叔叔的样子,坚决不留下自己的名字。

我们三个人满村庄四处看了看,眼睛都瞅花了,也没有一个需要我们帮忙的,更何况我们住在这个中心村里。谁家是谁家的孩子,大人们一眼就能知道,想要不留名是万万不能的,更何况也没有我们能做的好人好事,做一件好事是多么的不容易,我们对于雷锋叔叔更加的钦佩。

雷锋叔叔做了那么多的好事,那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做出来的,需要日积月累,于是我们三个人打消了做好人好事,做好人好事真难,一辈子做好人好事更难。

时代需要英雄,我们的课本中就有邱少云,黄继光,罗盛教,这些都是我们常挂在嘴边的英雄好汉,还有草原两姐妹,小英雄王二小…等等等,这些都是跟那时候的教育有一定关系,需要为祖国争光,为民族争光,具有拼搏的精神。

口号喊的震天响,喊多了,我们这几个学习不好的孩子们就不当回事了。

我每天早晨上学时,就特烦邻家女孩蔡丽丽,她老是跟着我,小时候上托儿所时就愿意跟着我。每次上学,我还没有吃完饭,蔡丽丽就到我家等我,还有一个刚上一年级的小太妹,也是老跟着我的屁股后面转,真是烦死个人。

当然,蔡丽丽同学还是有一些优点,蔡丽丽学习比较好,属于班级前五名。我老妈也愿意让她辅导辅导我的学习,让她经常帮助我。

蔡丽丽自然变成了我老妈最喜欢的小女孩,我老妈喜欢学习好的女孩子。还不让我跟李东,赵亮他们玩。我老妈希望我将来有出息,因为我的脑子比较好使,继承了我老爸的优点,就是不愿意用功,只要一抓紧,我的成绩肯定能上来。

我老妈还是对我抱有很大的希望,相信我,长大了是个好孩子。

我们上语文课时,除了认字识字,就是朗读背诵。你在外面听吧,一个班级比一个班级朗诵的声音大,这真是朗朗读书声,声声入耳。

锄禾日当午,汗滴流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都能背下来,老师们还是要我们扯着嗓子喊,喊的我们口干舌燥。

我从此以后只好干嘎吧嘴不出声,悠哉悠哉真得意,只要老师一到我的身旁,我的声音非常嘹亮,每次老师都不住点头表示满意。

我的这些表现自然遭到同桌张凤红同学的白眼,她竟敢告诉大班长潘玉红,说我装模做样糊弄我们敬爱的班主任王老师。我知道她张凤红同学心里不平衡,大家个个都是脑门上青筋暴露,非常大声卖力喊着念着,我却坐在这条大船上看风景,世心里能舒服吗?小女人啊,就是小女人。

我自然遭到大班长潘玉红的批评警告,谁叫我心里喜欢她呢。我很愿意接受她的震撼教育,我更恨麻杆同桌张凤红同学。

我还记得上小学时,老师问我们,你们长大了干什么?你们的希望是什么?你们的理想是什么?我们那时写的作文都离不开对未来的猜想。

我们的基础教育都在1980年代初期,像我们这样从小沐浴着党的阳光,党的温暖,在五星红旗下,在少先队旗帜下成长的一代,我们还能说些什么?我们更是对未来充满了幻想,我们的目标就是在2000年前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要奔向2000年。

在那充满憧憬的时光画卷里,我们怀揣着一个璀璨的梦想——于千年之交,即公元两千年的曙光中,共绘一幅四化辉煌的盛世图景。

我们心向未来,疾步穿行在通往两千年的征途上,每一步都踏出了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想象着,当岁月的车轮悠悠驶入那光辉的纪元,大地将披上一袭翠绿织就的华服,牛羊成群,悠然自得于广袤无垠的草场之上,它们不仅是自然的精灵,更是富足与和谐的见证。

田野间,稻浪翻滚,绿意盎然,每一株作物都承载着丰收的希望,它们以蓬勃的生命力,宣告着一个粮仓满溢、五谷丰登的黄金时代。夕阳下,金黄色的麦穗低垂,仿佛是大地母亲最温柔的微笑,预示着一个不再有饥饿与贫困的世界。

城市的轮廓在远方渐渐清晰,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它们不仅是钢筋水泥的堆砌,更是科技与梦想交织的结晶。家家户户,窗明几净,灯火阑珊处,是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与享受。这些高耸的建筑,不仅遮风挡雨,更承载了家的温暖与幸福。

而在这片繁荣之中,科技的翅膀让梦想触手可及。不再只是幻想,家家户户或许真能拥有那曾被视为遥不可及的飞行工具。

如此景象,不仅是一幅生动的画卷,更是我们心中不灭的火焰,照亮着前行的道路。让我们携手并进,以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共同迎接那个充满希望与梦想的两千年,让四化之梦照进现实。

人们不愁吃,不愁穿,更有甚者画着画着就遨游太空,到月亮上建设高楼大厦,到海洋里跟鲨鱼一起生活,现在想起来真是幼稚加傻帽。

2000年的畅想曲让我们这一代人的脑子充满了理想主义浪漫的童话。畅想着2000年是什么样子。当时全国上下只有学生们都在讲这个,作文写的都是这个,画画也是画的是这个,那气魄那气势那胆识那家伙就好像2000年我们的生活都被吹上了天堂,跟他奶奶的上帝平起平坐,你说骄傲不骄傲?

有时候想想到了那个时候上帝还不如我们呢,其实那种幻想也是让人激动万分,我那时就激动的要命,希望2000年早一点到来,晚上做梦都要对2000年畅想,在天空中飞,在海底游。

我们幻想完了,我们畅想完了,我们又回到现实的社会,又回到我们的课堂里,又要在第二节下课前做眼保健操。

校园里的喇叭响起了一个男人浑厚的声音“为了革命保护视力,眼保健操现在开始……”

这让我想起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制作的一档少儿节目就是小喇叭,也是那一段时间唯一的少儿广播节目。主题曲就是:嗒滴㗳,㗳滴嗒,㗳滴㗳,小朋友,小喇叭开始广播啦。这里不仅仅有故事,儿歌,童谣,广播剧,丰富多彩,孙敬修爷爷讲故事,小叮当配音的康瑛奶奶,这些记忆让我们70后们永生难忘。

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我们是祖国的花朵,2000年我们是祖国的栋梁,我们要肩负起建设祖国的任务,我们只有为了国家昌盛,为了将来实现四个现代化,只有保护好自己的眼睛,才能为祖国多做贡献。

我们那个时候接受的教育,就是典型的爱国主义精神式的中国教育,感谢那个年代给我们不少的淳朴,让那个年代人多了一些感动,感谢中国式教育,让我们还有一颗永远不灭的童趣。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