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工作都在有条不紊的开展着,刘飞扬现在也是越来越忙,很多政策彻底铺开了之后,都需要刘飞扬带着村两委班子来落实。
刘飞扬拽着村两委的干部,陪着刘飞扬一块加班,熬夜工作。
几次村里的班子都有点意见了,刘飞扬尚且年轻,身体还好,能够扛得住,但是他们这帮老家伙不行啊。
他们陪着刘飞扬一两次还行,时间久了也撑不住。
刘飞扬看他们都有些坚持不住,也就没有再去勉强了,转而是自己一个人跑去接着跑项目去了。
没错,复阳县里的政策,也投入了大量的项目资金,通过投资优质项目、龙头企业来带贫。
落户大东堰的就有两个大项目,一个是光伏发电站,另外一个则是复阳县的龙头企业带动。
光伏发电站这个项目的落地,也是需要协调用地这个问题,刘飞扬这一段时间,都将心思全部放在了光伏电站上,光伏发电一旦能够投入运营,所获得的收益都将归属全村的贫困群众,那些贫困群众不仅可以受到租赁土地的费用,还能够享受到光伏电站的收益分配补贴。
这个项目比较成熟,在全县基本上都铺开了,几乎没有什么可质疑的,拉来了这个项目,就是为了带贫就对了。
........
这也是复阳县的一个经验做法,如果一个地方发展产业的确因为种种原因受限的话,那么由政府来主导,招引来龙头企业来带动,其实也未尝不可。
龙头比较成熟,将那些扶持贫困群众的政策资金来加以整合,然后投资到龙头企业中,让龙头企业扩大生产,所获收益用来补贴贫困群众。
这几乎是个绝佳的解决办法。
但是问题也来了,龙头企业带动虽然靠谱,但是收益分配太少也是个问题。
龙头企业的体量太大了,投的钱少了,根本就激不起一点浪花,完全没用。
但是这些政策和钱,如果贫困群众单个群众能够将这些政策用好了,却是可以发挥出奇效。
所以刘飞扬之前就规划好了,那些没有劳动能力的,像是张奶奶那样的群众,就让她们把自己所享受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全部都投入到龙头企业的带动上来。
这样一来,龙头企业带动,还能让她们多拿点钱,对于他们而言,这是最实惠的。
而对于那些有劳动能力的,或者是有发展想法的群众,刘飞扬则还是会选择鼓励支持他们自行发展产业,因为利用好了政策资金,发展起来了产业,所得到的收益,可不就仅仅只是那么一点钱了。
........
在刘飞扬忙碌着,忙碌着,另外一个好消息也是在此时传来。
之前,针对孤寡老人,智力残疾人这类弱势群体的专门针对性的兜底保障政策,也是开始落实了。
隔壁村的幸福大院已经修建完毕,最多可以容纳达四五十人的幸福大院,彻底的要对贫困群众开放了。
镇里民政所的同志还专门给刘飞扬打来了电话,告诉刘飞扬幸福大院开放入住了,让刘飞扬提前做做那一户张奶奶的工作,好让她们尽管入住。
兜底保障属于民政部门的业务范畴,在得知有这个政策之后,刘飞扬平时去政府机关大院办事的时候,可没少去和镇民政所的同志们打交道。
镇里的民政所长是个精干的大姐姐,刘飞扬一直都在她保持沟通,所以对于幸福大院的修建进度也比较清楚。
“护工,院长我这边都已经找到合适人选,明天就可以到位。”在电话中,那个民政所长开口说着:“你去那个张奶奶家再看看,如果有意愿的话,她们可以简单的做个登记,然后就收拾东西吧,下周就可以入住了。”
刘飞扬抱着电话连连道谢,待挂断了电话,这才又兴冲冲的跑到了张奶奶家。
张奶奶不在家,而是带着锄头,小板凳去地里劳作了。留下了两个傻儿子在家里。
不过也因为刘飞扬对张奶奶这两个智力有问题的儿子已经很熟悉了,所以他们两个支支吾吾的说不出几个字,也从他们的基本描述中,知道了张奶奶去地里了。
刘飞扬得知了这个消息,转身就也去了地里。
刘飞扬之前有事没事的时候,一直都经常来张奶奶家,来帮助张奶奶做些农活。
所以张奶奶家有几亩地,地在哪,刘飞扬都知道的太清楚了。
果然,来到地里,张奶奶正在弯着腰在地里劳作,每每看到这样一幅场景,刘飞扬都觉得心中有着说不出的滋味。
张奶奶的年纪,本来就应该安享天伦之乐,过着没事逗逗孙子之类的活,可是偏生,她还有两个四十多岁都还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儿子。
所以她只能辛苦操劳一辈子,快八十岁了还要种地养家。
“我来吧。”刘飞扬快步走到张奶奶身前,把张奶奶的工具一把拿了过来,就开始奋力的挥舞着锄头。
张奶奶也种了花生,现在花生的长势喜人,但是同时也有很多杂草,所以张奶奶一般都会来地理除草。
不过她毕竟已经年纪大了,每次虽然都很辛苦,但是也不出活。
一亩地的工作量都需要几天去干。
刘飞扬来了,可就大大加快了她干活的速度,半亩地,一下午的功夫,就弄得差不多了。
张奶奶笑的合不拢嘴。
“走吧,奶奶,今天咱们早点回去,我有个好消息要给你说。”刘飞扬一手拿着锄头,一手扶着张奶奶,慢悠悠的回家了。
路上 ,日已西斜,日光将他们两人的影子拉的很长,很长。
........
回到家里,刘飞扬就迫不及待的开口了:“张奶奶,还记得我上次跟你说的事情吗?”
张奶奶愣了愣:“什么?”
“就是我上次跟你说的,那个住进幸福大院的事情啊。”刘飞扬再度开口了。
“怎么了,能住进去了??”张奶奶这才想了起来。
“没错,现在那个幸福大院已经建好了,如果你想去住的话,过两天就可以搬进去了。”刘飞扬再度对着张奶奶说着。
“孙子,我还是不太相信呐,现在的政策就这么好,国家真的管我们??”张奶奶还是有些疑惑。
“我就知道你还是不相信。”刘飞扬笑了笑,其实之前和张奶奶说这件事的时候,张奶奶就对这个政策产生了怀疑,她不太相信有这么好的政策。
现在也是如此,她还是不相信。
刘飞扬索性也不多解释了,而是直接对着张奶奶说:“这样吧,张奶奶,我这边说的再好,也没有什么用,归根结底,还是你自己亲自去看了才行。”
“我明天抽出一天时间,专门带着你们去看看,就在隔壁村,离我们也不远,就二里路,我们走路过去就行。”刘飞扬决定带着张奶奶他们亲自去看一看。
不去看,她就永远不会相信。
.......
第二天,刘飞扬专门把镇里民政所的那个姐也叫来了。
刘飞扬打算专门让那个民政所的同志专门来给张奶奶介绍这个政策。
说实话,刘飞扬也是第一次来到建成后的幸福大院来参观。
幸福大院建设的标准和住宿的条件,在农村,算的上是非常高的了。
基本上两个人一个房间,有床,柜子,凳子,还有风扇。
还配备有一个专门的健身娱乐的大厅,餐厅、厨房一应俱全。
护工和院长也已经配备到位,现在万事俱备,只差人来入住了。
这么一圈转下来,张奶奶可算是真的相信了,也心动了。
这里的住宿条件,可比家里的好太多了,还有专门的人负责洗衣服,专门的厨师来做饭。
闲来无事可以在这院里面转转,总而言之,这里的一切都非常完美。
张奶奶的儿子看了一圈之后,笑的合不拢嘴。
刘飞扬看着他们支支吾吾的想说些什么,却又说不出来,只能在那里嘿嘿傻笑的样子,也是笑了笑。
以刘飞扬对他们的了解,他们对这里显然很是满意。
“张奶奶,你觉得住在这里行不行??”刘飞扬凑到了张奶奶的耳边,开口说着。
“好,好,好的很。”张奶奶一直在笑。
她看到这,心里的一块大石这才放下了,她知道,哪怕是她有一天真的不在了,有这么好的政策,她的两个儿子也一定不会受到什么委屈。相反,他们在这住着,张奶奶也才会放心。
回去就收拾东西,张奶奶心中暗自下定了决心。
民政所的大姐看到张奶奶的这番反应,也是拉过了刘飞扬,笑着说道:“小刘书记,你的这一招,可真是高。我还要向你学习,等到回去了,我就开始组织各村有意愿入住的群众,让他们都来看看,这里的住宿条件和环境怎么样。”
“不瞒你说啊,姐,我看到这么好的住宿条件,我自己都想住在这不走了。”刘飞扬也是笑呵呵的开口说着。
“哈哈哈。”大姐发出了爽朗的笑声。
刘飞扬带着张奶奶一家又回去了。
刘飞扬也是感觉到自己心中一块大石头落了地。
他来到大东堰已经一年了,各项工作虽然都有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张奶奶这样的贫困群众,刘飞扬却始终都在挂牵着。
现在好了,有了这么好的政策,张奶奶一家的后顾之忧也彻底解决了。
成就感满满啊,刘飞扬也是由衷的高兴。
这可能是他来到大东堰之后,遇到的最为高兴的一件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