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来,志彬几乎整日跑去十八巷子。在接连好几个项目申遗成功后,他似乎想趁着这股热潮,让更多带有文化属性的产品都能和非遗沾边,最好打造出一整块综合文化品牌出来。
因为他的带动,最近不光是十八巷子,就连龙岩周边乡镇都开始发起了一阵非遗文化手工艺品搜寻行动,旨在寻找民间那些行将失传的手艺和技术。
汪华这边在忙着监理修筑新式土楼同时,也慢慢被志彬带着参与他的这些项目,虽然看上去都有些七零八碎,但总归是为本地旅游发展和客家文化弘扬出力。如果真是有什么值得投资和推广的产品,他肯定还会不遗余力帮忙,这也是文保基金会和文旅局理所应当的事情。
不过观察了一段时间之后,汪华发现志彬考虑事情总是太理想化,有的东西其实并不适合用作商业推广,也有的事物不能急着去打品牌,甚至一部分工艺品做得太假,这些临时被手工业作坊搓出来的小玩意儿完全都是东拼西凑而成,打眼一看就知道是粗制滥造来的,还不必说什么申遗资格,估计连民众认可都不达标,这一切还是有些操之过急了。
志彬的号召本来是好的,但也造成了一部分市场乱象,比如那些借着非遗文化名义欺骗游客,甚至贩卖伪劣产品的情况也渐渐开始冒头。所以汪华之后很快联系到当地工商方面,联合市场监管去取缔了一些质量过于低劣的小商品店,对那些质量达标却假借非遗文化名义的铺子,则派专人上门批评教育,也没收了一大堆造假的‘非遗证书’。
对这些事情志彬向来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一直都信任市场自发秩序,觉得那些伪劣商品最多只能兴盛一小段时间,经历市场的自然淘汰之后,冒进的商家也终会自己尝到苦头,根本用不着去费这么大功夫专项整治。对于越来越严格的市场监管来讲,他们也是做了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这当然无可厚非,只不过汪华的态度却让志彬有些困惑。
因为志彬这边在不停鼓励,汪华却又一直在压制甚至叫停,寻找非遗手工这件事原本是早已确定好的发展方向,但现在双方就像完全没商量好一样,朝着不同方向使力。
这天二人坐在一个茶楼闲聊,汪华也把自己的担忧说了出来,不过志彬却觉得他是太过于蹑手蹑脚,毕竟现在国家正在全方位扶持非遗产品,而且龙岩这段时间也趁着东风做出了很大成就,这种机会难能可贵,错过了可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遇上。
“林老板,最近这些事是咱们俩疏于沟通,你也别产生误会,我只是觉得步子迈大了容易失误,咱们既然有着推广文化产品的一致目标,那也不急一时嘛。”
“汪局长,你还是有些过于谨慎了,我们现在正在蒸蒸日上的势头里,你作为部门领导还是要把眼光放长远一点比较好啊。”志彬随手把玩着一个刚刚从工艺品小摊位上买来的石制品,还以过来人的身份提醒道:“咱们龙岩一开始就是靠着这些小作坊起家的,这些年也只能靠着给大厂代工生产贡献营收,如今旅游都发展起来了,当然也需要反哺一下手工业。”
志彬这也是话里有话,如今汪华毕竟是升任了部门要职,出门在外也要有自己的几分面子,所以志彬也是想委婉提醒他一下,身在其位则谋其政,不同位置上要考虑的东西还是要有所区别,如果始终在一些小问题上斤斤计较,那工作反而不好开展。即便他现在是新官上任三把火的工作状态,那很多时候也该放权让手下的人去发挥,避免管得太严丧失行政活力。
“林老板,我当然清楚你出发点是好的,只不过我现在考虑这些东西也都关系到咱们龙岩的声誉问题,可不是没事找事。你仔细想想,这些以次充好的东西流入市场,旅客就算是激情消费一时买单,但长久下去也会把市场带跑偏,之后传出去也会坏了名声嘛。”
汪华说着,还用志彬手里拿着的那个小物件举例,像这种粗制滥造的东西如今不仅在龙岩满大街都是,还逐渐被外地批发商注意到,一些原本的厂家甚至急忙开辟了新的生产线,趋之若鹜地争相模仿,这一切都只是因为它被商家披上文化和非遗的外衣。
“哈哈,哪有你说的这么严重,只不过都是一些旅游纪念小商品而已,我看外地这种东西也不少,咱们既然有轻工业基地,本来生产成本就低廉,质量方面总会慢慢提上去的嘛。”
志彬话音刚落,却只听见汪华连连叹气,也许从一开始二人交流的方向就出了问题。
“行了汪局长,我知道您现在是着急给咱们十八巷子树立标杆,您如果想整顿旅游市场,我觉得不如先从黄牛和票贩子方面下手,死盯着这些小商品和小作坊意义不大。”
“哎呀,林老板,我就知道你是误会我的意思了…”
很明显,汪华不仅没把这话听进去,还觉得志彬是在岔开话题。因为从一开始这就不只是几件小商品的质量问题,事情扩大来讲,完全能关系到文化品牌打造上。毕竟在如今这个人人都想蹭一下非遗热度的时代,鱼目混珠总是多于真材实料的东西,如果放纵这样的风气形成,那些真正值得保护的东西反而失去了机会,长久以来就会变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环境。
“这样吧,咱们光靠嘴上聊是很难有什么结果的,林老板您作为商人在外摸爬滚打这么久,心里肯定也是有杆秤,我带你去咱们局里看一些文件,也许你心里自然而然会清楚”
随后,志彬也接受邀请来到文旅局档案处,一开始他还以为汪华只是准备给自己展示他们最近处理的一些审批报告,但当对方拿出厚厚一叠五花八门的申报内容,志彬才知道情况确实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乐观,这数量用泛滥来形容都不为过。
“林老板,你看一下吧,这还只是今年前两季度的申报材料。从之前那次美食文化节开始,我们的工作人员就要面对各式各样的民间非遗文化申请,但其中八成以上都是那些厂商假借这个名义来的,如果大家都想借机蹭这个热度,咱们的效率怎么可能高得起来?”
说着,志彬开始翻看起这一堆堆文件,正如汪华所言,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一些‘假非遗’项目和产品,这些生产厂和店铺根本就没有意识到非遗保护的意义,他们只觉得这件事有利可图,是一种来自官方的产品认证,有了相关证书之后自家产品就能提价大卖。
所以这些材料看上去像模像样,却几乎都是一张张废纸,甚至有很多都是商家们不知从哪儿翻来的材料,复制粘贴上去企图鱼目混珠,但工作人员却要按照流程去仔细阅读,之后还会进行实地探访,最终才能从中找出真正值得保护的一些真东西,最终上报给省厅复核。
“哎,看来是之前把这事想简单了…”志彬摇着头叹道:“汪局长,我实在没料到看起来这么小的一件事,会对你们的工作造成如此影响,实在是对不住…”
“林老板,你不必为此自责,一开始咱们的出发点都是好的,只不过民众缺乏一个有组织的通道,信息阻塞才导致如今的局面,这是系统性的问题,也是咱们内部一直困扰的问题。”汪华说着又解释道:“当然,我也不是在替咱们的工作人员抱怨任务量大,更不是为了效率低下找理由,按理说无论是收到再多申报材料,我们都需要一份审理清楚,才能继续去走流程,这不仅是工作态度问题,也是本着科学办公的原则,让事情按照章程来。”
汪华叹了口气,接着开始说到问题的核心上:“其实最近一段时间,我找了很多资料才发现,咱们面临的问题其实在许多其他地方都出现过。我也想过很多次,咱们保护非遗的意义本该是唤醒大家重视,而不是仅仅提出来榨取它的商业价值。”
“没错,从这一点来说,我一开始的决策方向就不太对。”志彬忽然想起自己帮嘉芬姐开的几家手扎店铺,这些本该受到保护的东西,却到如今为止都没有申报成功过。其中有很大原因就是因为资本掺杂融入,当然也与之前二人聊到的办公效率有关。总之龙岩在这方面的发展太快,导致现在几乎成了一种‘全民申遗’的混乱局面,如果不加以整治,最终受害的不仅是当地文旅产业,乱象之下,被忽略的也包括那些真正需要被保护的东西。
“这方面工作咱们起步比较晚,所以最近几年,民众才开始接触非遗这个概念,一开始就是通过官方宣传,希望这些东西能够在民间自成体系,并且靠着旅游等等产业让文化产品自力更生。但后来此事逐步变成一种逐利的商业行为,事情性质就彻底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