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现实题材 > 楼间风雨

改进理由

十八巷子的新工地上,一片拔地而起的土楼经常吸引起过往行人的目光。大家都在讨论这东西究竟是如何建成的?为什么要用机械化设备去盖土楼?

经过前后两个多月的建设,庞泰已经把他的新式现代化土楼修建得像模像样,不过比起那些存续上百年的传统建筑,那种真正用土夯修筑而成的才叫‘土楼’,而这种相同样式的水泥建筑应该被称作围楼更加妥当,这种独特的环形天井结构才得以彰显其与土楼的关系。

毕竟这栋房子是在保留了土楼功能和样貌的基础上,完全以现代工艺修建而成。其中完全见不到什么土墙或砖瓦的影子,除了装饰作用之外甚至也见不到任何木质和石质结构,其采用的现代设计让它只能动用一些大型器械才能完成施工,当然这也保证了它的最终质量。

比起那些随处采集材料修建的老式土楼,这种楼的优点从各方面来讲都是碾压式的,这就好比从实用性的角度去看现代枪械和古代弓箭一样,二者完全没有可比性。

首先它比传统土楼安全,其采用的钢筋水泥结构保证了它能经得起风风雨雨,还有不错的抗震和防火效果。其次它住起来也更加舒适,无论从装修、水电网络还是隔音、采光、通行便利程度等等角度去看,这完全都是以一种高档小区格局去做的规划。而且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在于一劳永逸,这种楼再也不必像土楼那样需要定期维护,不必再为剥落的墙面和承重柱子是否腐朽崩坏而担心,即便它修好了放个几十年无人居住,也不会像传统土楼一样垮塌。

与此同时,它当然还保留着土楼的各种功能属性。其实庞泰之所以想把土楼现代化,还是因为土楼所具有的社会属性远大于其实用性。这都是为了让那些大家族依然能像往常一样生活交流,否则大家早就搬去整日见不着面的小区里,也没必要守着这种老建筑。

楼里设有非常方便的传呼通讯设备,还有公共厨房、大餐厅、会客室和茶厅等等传统布局,甚至中间也预留出很大一部分公共活动空间。这完全能满足家族成员对日常接触和情感交流的需求,一些设计巧思还兼顾了闲暇休憩娱乐的场所,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尽善尽美了。

也正是因为他想得足够周到,志文和志彬当初在见到这种设计时,才会第一时间表示对他的支持,也会不遗余力给予帮助并立刻开始施工。

随着工程接近尾声,这天志彬也打算去验收一下建筑效果。虽然这个项目整天由志文守着亲自把关,但他还是耐不住自己的好奇心,总想过来多看看进展情况。

在这段时间的实际施工中,庞泰也遵循志文提出的意见,对图纸进行过很多细节上的修改,所以面对如今的成果,他还是怀着十分充足的信心。然而他没想到的是,志彬在查看了初期结果后,还是指出了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整改建议,甚至很多地方都觉得不满意。

比如在十八巷子这边,志彬一开始提出的要求就是要尽可能高规格,毕竟这座景区里的土楼在之后是要作为商用的,不仅要按照酒店的方式去打造它,还要满足住宿、娱乐、传统文化弘扬等等需求,除了那些现代化娱乐设施之外,还要打造一个多媒体展厅,而在住宿部分的一些细节处,甚至还要搞得像高级别墅一样优质。

所以当那份昂贵报价单呈现在面前的时候,庞泰就在怀疑是不是自己的设计太过于铺张,施工的时候他就尽可能节省着用料。很明显,他的这种蹑手蹑脚让最终成品不尽如人意,以至于志彬都怀疑是不是自己资金投入不到位,或者是施工承包方吃了什么采购回扣。

“小庞啊,做这种工程就要大手大脚的!思路一定要打开,尤其是打造咱们这种高端场所,千万不能为了一点费用上的节省而斤斤计较,我追求的是最终效果。”

听完志彬的意见,庞泰也把这一切牢记于心,而且只求品质不计成本的做法也正能让他发挥创造力,这种甲方简直是求之不得的。但还不到一个礼拜,志彬却忽然出现了一百八十度的态度大转弯,之后发生的事就让他开始郁闷,甚至是有些生气了。

那是在志彬顺路去验收梅林镇的现代土楼时,志彬不停摇头叹气看完了整栋楼之后,他又说出了另一番与之前截然不同的话,算是彻底打击了庞泰的那点自信心。

“小庞,你这么做工程,恐怕是有点让人承担不起哦。你看看这些材料,一般人能用得起吗?还有这些多余的设备,老百姓他也用不上啊,你得好好想办法修改一下设计了。”

其实志彬的感慨他是知道原因的,所以前后这番态度转变倒也没让庞泰晕头转向,毕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项目类型。梅林镇和十八巷子的两座土楼虽然是同时开工,但梅林镇这一头是给本地村民用作民居住房,十八巷子那边则是高端文旅区,二者的规格当然有所不同。

而问题就出在庞泰实干经验不足,这又是同时做两个反差强烈的项目,所以难免会让他产生一些困惑。尤其是志彬在看完梅林镇的民居项目后,那种扣扣嗖嗖的样子和之前对比太强烈,甚至有点万恶资本家的嘴脸,简直恨不得让自己偷工减料…

而志彬看完工地走后,庞泰就立刻找到志文,向老师吐出了一肚子苦水。他是没想到这位出手阔绰的老板会在这个问题上如此锱铢必较,比起他自己的旅游项目那种奢华程度,民居这边从各方面都嫌自己用超了预算,实在不像是大老板该有的样子。

听完小伙子的苦恼,志文也笑着宽慰道:“小庞啊,这事别放在心上,林老板他在建筑方面完全是个外行,有时候不太会考虑施工角度的问题也很正常。不过你还是要听取他的建议,至少梅林镇这个项目,在节省经费这方面也没必要责怪他,他的出发点总是好的。”

“哎,我以前还听说他是一位大方的慈善家,倒是真没想到在这种事上还能节省到有些夸张程度,您也不是不知道十八巷子那边的项目经费有多夸张,怎么到这儿就…。”

搞了半天,原来庞泰是误会了志彬的为人,他可能觉得志彬这种行为多多少少有些伪善了。毕竟之前是他自己说是要提供资金帮村民修新房,现在修了一半又觉得经费用超了。而且对比起他自己的商业项目,二者之间的差距难免让人产生这种误解。

“这样吧,小庞等会儿下班了我带你去个地方,咱们慢慢聊会儿。”

志文想了想,还是觉得要认真给他沟通一番,避免这种消极情绪累积起来。而且现在看来一两句话是解释不清这个误会了,很多东西必须让他实地感受才行。

下午时分,志文带着他来到了一处颓败的乡村土楼,这栋楼已经很久无人居住,几乎到处都是荒草凄凄的景象。正因如此,垮塌的墙面让整体结构也很容易映入眼帘。

“小庞你看,几百年以来,土楼其实都是这样随处取得材料修筑起来的,它只是作为一种民居使用,所以成本便宜才是重要的因素。”志文说着,从墙面上随手抓了一把土给他展示:“但它如果真是完全用土方夯制,可能连十年都撑不下去,所以古人们发明了用石灰、粘土、细沙做的三合土,而且还用红糖、糯米作为添加剂,才能让这种墙面真正长时间坚固。”

“老师,您的意思是说,工艺方面的进步,才使得土楼真正变得实用而便宜了是吗?”庞泰点了点头,随即又摇了摇头,似乎还是没发觉这与他之前的烦恼有何关系。

“你想想,咱们的祖先们会不会一开始就能掌握这样的技术?很显然,这种以我们当前眼光看起来非常简单粗糙的技术,却也是从千百次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或许他们也想过更便宜的方案,或者更坚固的办法,但最终留下的技术,则是找到了二者之间的平衡点。”

志文最终咧嘴笑了笑,才把真实想法说出来:“小庞,这次我之所以让你主导两个反差极大的工程同时开展,也是给你提供一个成长学习的机会,而不是只为了修好两栋房子。”

听到这儿,庞泰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之前确实是产生了不小的误会。

志彬先后抱怨他经费问题,也只是作为外行的一个提醒,但让他频繁改动设计的真正用意,还是希望他能拿出很多套在不同适用范围下都能灵活变通的方案来。

毕竟设计模板是死的,但人都是活的,有了这次经验,以后在面临不同新式土楼修建需求的时候,就都能得心应手去面对。或许不久的将来,这种土楼将会以各种不同版本,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大家视野里。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