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波介绍他们俩认识的时候,完全没想到二人能这么快熟络起来。
庞泰对于这个崇拜已久的偶像几乎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而志文除了对庞泰进行指导之外,也探讨了很多如今国际前沿的建筑技术问题,二人很快变成亦师亦友的关系。
而且对于他的那个独特设计,志文不仅给出了很高评价,还打算寻找一片老旧楼区,进行实地改造尝试,这对一个刚刚毕业的学生来说简直是无上殊荣。
“多谢林老师!没想到我的想法这么快就要付诸实践了,您真是我的命中贵人!”
“哎呀,别这么说,你的才华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如果只让你坐在办公室里整天写材料都报告,这样被埋没的话实在有些可惜。”志文说着,也不忘提了一嘴周波:“除此之外,还是多亏了周主任的引荐,我才能发现你这样真正有能力有想法的年轻人。”
“林老师过誉了,我也确实是有幸结识了您,才能得到施展拳脚的机会…”
庞泰的感慨不假,他是发自内心觉得自己幸运,毕竟很多和他一样充满理想的青年参加工作后多年依然郁郁不得志,但自己刚毕业就能遇上这种机会,算是遇上伯乐识良驹了。
事情虽然有了起色,不过比起这种旧楼改造,庞泰更希望的还是能从打地基开始重新建设一座现代化土楼,毕竟其中有很多结构都是根据新颖的设计理念和建造技术才能完成,到时候遇到任何设计缺陷也能第一时间发现并弥补。如果仅仅是在旧楼的基础上尝试翻修,里面还是会有很大一部分功能得不到展现,也缺失了这种新设计的灵魂。
对于他的诉求和愿景,志文表示现阶段还没找到合适的地方可以完全推倒重建,毕竟从造价成本来说,他的这种设计必须先找到一个可靠的投资方,或者是应和某个政府工程,不然一般民居按照这种规格来修建,老百姓还是支撑不起如此高昂的费用。
于是最近一段时间,志文就带着这位新‘徒弟’经常出入工地现场,带他亲身经历一线建设的氛围,传授一些最实用的经验,并慢慢摆脱那种稚嫩的书生气。另外一边,周波则开始找寻一些可以用作试点工程的老旧土楼,最好是那种被评为危楼需要立即拆除的地方。只要能获批一笔特殊补贴,再争取到原居民的同意,庞泰的项目就能正式上马。
工地生活绝对是艰辛的,即便身为工程师不用做什么体力劳动,但也时刻需要深处一线查看进度。而不久之后,这位原本白白胖胖的毕业生也在工地的风吹日晒中获得了一身古铜色皮肤,那副弱不禁风的样子也逐渐变成得强壮健康起来。当然,除了这些一眼看去最直观的变化,他真正的成长还是在日渐累计的实践工作经验方面。毕竟有志文这样的工程专家言传身教,假以时日他也能成为一名丝毫不逊色于志文的出色工程师。
这天二人正在一个基坑里测量土方,周波忽然颇为兴奋地驱车赶来,并给他们带来了一个好消息。据说就在梅林镇,最近有一座规模较小的‘非世遗’土楼被一家开发商征用,准备在原地修建一家百货超市,但拆到一半时忽然停工,也不只是资金链出现问题还是觉得这地方位置不好,就给原来的楼主支付了一笔违约金,准备放弃原先的重建方案另寻地段。
一开始那家户主还觉得房子拆了可惜,打算找工程队把拆掉的地方补起来继续使用,但自家人觉得既然有一笔丰厚的违约金能拿,就没必要再住在这栋破房子里,反正现在有条件搬进城里去住,享受更好的生活环境和更便利的交通和物资,修补旧屋也就没有必要了。
这位户主虽然舍不得旧屋,但也觉得家里人说的有理,就打算把房子完全拆掉并专买地皮。但不久之后,开发商那边却迟迟没有补发欠款,毕竟比起重修老屋的这笔开销,答应的赔付好像显得有些多余,还不如帮他们把房子重新盖好,这种方案还反倒节省了不少钱。
与此同时,住户们也开始对开发商敲竹杠,毕竟时间拖得越久,大家在外租房的费用自然越贵,他们的心理价位就越高。好几次交谈不妥之后,于是双方就持续开始扯皮,这笔钱不仅没到位,房子还拆了一半,对方即便想帮忙重建他们家也不肯,工程眼看着就要烂尾,户主找到法院和住建部门准备申诉,事情很快就传到了周波耳朵里。
事情虽说曲折了一点,但机会却不容错失,如今户主的诉求就只有把房子恢复原貌,而开发商那边只想赶紧花钱了事走人,这不是正好给了庞泰一次发挥实力的机会?
了解到原委之后,志文立刻带着小伙子去往梅林镇一探究竟。简单一番考察下来,二人发现这地方确实很适合按照庞泰的构想进行施工,这对于实现其创立的建筑模型来说是个不可多得的好机会,只要能把开发费用和住户情绪双方稳妥谈下来,立刻就能开工!
在周波等人的连日努力下,好不容易开发商那边敲定一次性赔付金额,住户这边却出了些问题。之后周波还走动关系,去请来社区领导和镇长,甚至发动了邻居去家里劝说,只不过收效甚微,大家都觉得这次重建是自己吃了大亏,原先能好好让开发商赔一笔,如今却成了一场没拿到好处的闹剧,两相对比之下村民心里自然不平衡。
面对这种情况,志文他们作为施工方,当然也没什么好办法,他只能期待周波能早点把民众思想工作疏通好。而庞泰作为住建局的工作人员,也有这个义务帮周波解决麻烦,所以自己也开始想办法对户主好言相劝,因为他清楚这些住户之所以闹事,主要还是希望能从赔付方面多敲点竹杠,最终诉求无非还是想以后的生活条件能好一点。
恰巧的是,他的设计虽然灵感来源承袭自土楼,实际上的功能构造却与传统老旧土楼大相径庭,很多方面基本能达到现代化小区的生活条件标准,甚至有的局部细节处还要由于某些商业化楼盘,所以最终的实际入住效果肯定是优于搬去市内的。
之后在庞泰等人的耐心解释劝导之下,户主这边已经开始慢慢松口,他本人其实还是十分愿意留在老家,只不过那些小辈年轻人都想趁着这次机会搬去城里。后来户主也向大家保证,虽然现在愿意留在楼里的住户已经不多,但只要这栋新建筑真能达到他们所说的那种效果,以后一定会有越来越多人重新搬回老楼,毕竟市内的房租和生活开销是村镇里无法比拟的,既然是在同等生活环境下,那他们当然还是会选则回到更低生活成本的老宅。
在户主的带领下,越来越多小辈也渐渐愿意在同意书上签字,最终通过率也很快超过七成以上,这也意味着施工日期很快就能确定下来了。
本以为一切都能顺风顺水进行下去,但在项目报价的时候,志文看着最终核算金额还是吃了一惊。毕竟要完全按照庞泰的设计规格来,之前的开发商给出那些赔付金已经显得有些捉襟见肘,再加上这次周波也没能成功申请到危房补助,所以剩余资金缺口就要另想办法了。
其实以周波这种经验丰富的基层官员角度去考量,他本来想的还是在施工图纸上多做点文章,大不了就缩减规模,或者降低技术档次,既然这次还有很多村民没有签字,那就少修几件房,节省一些材料和工费。只不过庞泰和志文都觉得这么做有所不妥,毕竟之前已经答应户主,要按照原来的居住规模重建,现在又临时更改方案未免有些失信。
周波最后想来想去,也有些不耐烦了,还劝庞泰能少一点固执的书生气,基层干工作很多时候需要变通,不能一条道走到黑。但这次志文却是稳稳站在庞泰这边,因为在工程质量上的坚持可不是书生气这么简单,而是作为一名合格工程师牢不可破的底线。
话虽如此,但面临的资金缺口也不会因为他俩的豪言壮语而得到补充。最后志文想起了基金会有对此的专项慈善通道,或许堂弟听到这个消息会施以援手。
当天晚上,志彬接到这通电话后,就立刻对这种‘新式土楼’产生了极大兴趣。他直接跑去庞泰的办公室,亲眼见到了小伙子的设计,还津津有味地听完二人讲解。
“有意思,这种新锐设计我还是第一次见。”志彬拿着放大镜仔细观看起模型细节,这样子简直和前段时间的志文一模一样:“按照你们的说法,这楼住起来岂不是比现在宣传的所谓高档小区还舒服?而且这确实能容纳客家人的传统大家族,这种思路实在有意思…”
“阿彬,既然你有兴趣,那不妨共同参与建设,咱们也就知道它建成之后的真正效果了。”
志文本来还想多劝几句,毕竟这种投资是没有任何收益的,完全是慈善项目。没想到志彬看了之后,直接大手一挥,表示自己不仅这次要出钱,还要在十八巷子设立同样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