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现实题材 > 楼间风雨

第70章人才引进

对文旅行业来说,淡季通常都是漫长的,尤其是毫无征兆忽然爆红之后的一段时间,那种前后反差实在是让人一时难以适应。

和商家们整天守着店门望眼欲穿相比,汪华最近倒是依然忙得不可开交。前段时间经历各种乱象和喧闹之后,他已经沉下心来为此后做打算。

而且经过之前对龙岩旅游做出的不菲贡献,再加上土楼申遗项目的成功,汪华现在已经升任文旅局的副局长,正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他现在是不忙都不行了。

但他要做的也不只是指定各种条例规章,或者总结经验去为下一波客流高峰做准备。这些事固然重要,却也不是迫在眉睫。现在他看到的是这些商家亟需一次革新,所以如今需要立刻筹备的,是在淡季如何重新调动起旅游次生产业的活力。

对于大型景区来说,这种努力往往是没什么必要,也毫无意义的。因为他们都有着经得起淡旺季潮汐差距足够的体量,背后也又成熟的链条支撑,就算是到了一年之中客流量最小的谷段,也完全能满足自身的运营花销。

如果借鉴其模式,在没有外来客源的时期,龙岩这些商家完全可以改变营销策略做到内部消化。所以刺激起本地消费市场,拉动当地民众消费能力,就成了重中之重。

除此之外,汪华还在研究一些他从国外听来的新东西,毕竟文旅产业本就是要和时代密切挂钩,越是超前的事物就越应该研究如何投入建设,这样才不会在未来竞争中淘汰。

一开始他关注的是偏传统一点的文娱传媒业,后来则慢慢偏移到一些当代人闻所未闻的项目上,不过这些太过于超前的玩意儿,也不知道究竟适不适合龙岩本地实际情况。

为了获得这些新知识,汪华不仅浏览了很多国外新闻资料,也找来志彬,想让他提出一些自己的独特看法。毕竟人家是真正在外面飘过几十年,见过世面的大商人,很多东西百闻不如一见,还是让有过体验的人亲身讲述比较好。

“林老板,今天请你来也是想让你帮我参考参考,这些方案里面究竟有什么可以借鉴的东西,毕竟是准备投入下一步建设,所以您以前如果亲眼见过当然更好。”

“太客气了汪局长,我其实没你想得那么眼界广博,只能说是相互学习吧。”

志彬悠然抽着烟,看着桌面上厚厚一叠文件,看样子汪局长最近确实下了不少功夫。大概瞟了一眼,他发现其中有一些东西就连自己也知之甚少,还有的他都完全没听说过,也不知道这家伙是从哪里翻来这些资料,如果太过于超前的最好也还是别轻易尝试。

根据汪华的提示,他是准备以龙岩现有的景点,尝试开拓一些客流低谷时期也能有不菲营收的业务,总之就是为了让这些观光区能全年无休运转起来那就最好。

“咱们先从这些我见过的开始吧,这个你应该也听说过,我看国内就有不少先例。”志彬翻看着其中一页,仔细分析道:“嗯,看你的意思,是要咱咱们龙岩打造一个古风影视基地吗?但现在咱们还没有配套资源,如果这样的话,那投资可就太大了。”

“哦,这倒也不算,我只是觉得像十八巷子那种地方,咱们既然花费那么大代价把它建设出来,而且规模和风格也算像模像样。如果平时客流量少的时候一直荒废着,会不会有点浪费了,所以我是准备引进一些传媒公司,或者是让一些地方剧组入驻到龙岩来,他们如果需要借助本地取景,我们就提供免费开放和支持,这样也算是给闲事引流游客。”

之后汪华还仔细解释,他想要达成的效果和那些投资巨大的传统影视城不一样,需要引流的剧组也并非拍摄大电影的那种规模。只要是能用到大量景区镜头的地方电视剧,甚至是小成本的小众电影,文旅局和广电局还可以合作投资支持,虽然和林洋那种宣传短片不同,却也相当于变相为本地文旅做了推广,这自然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这个想法确实比较新,也适合咱们这种小地方,不过并不适合一些传统媒体入驻,我以前在美国硅谷听过一种叫‘草根媒体’的说法,也被称为自媒体,也就是每个人都能做传播中心。不过这个概念还没有大规模流行起来,估计还要等个七八年发展才有发挥空间。不过要真说起来,咱们确实可以投资一些客家文化相关的影视剧或者电影制作,只是这种事情最好还是等合作机会,不要咱们自己闷头搞,毕竟咱都是外行人。”

志彬说着,又看向下一个策划方向,但这次他却没有表示和刚刚一样的赞同观点。因为纸面上已经开始出现他不太能看懂的东西了,估计林洋才会对这方面感兴趣。

“电子游戏?你对这个了解吗?”志彬抽了口烟,苦笑着问道:“你说这个线下体验店我知道,但游戏实景联动我不太明白,是打算把咱们的风景区做成游戏场景吗?”

“嘿嘿,我也只算在网上找出来的一些资料,有的东西国内还没有先例,所以都还是一知半解。如果真打算建设的话,估计靠咱们这些老古董是不太可能的了。”

汪华感慨着,又开始半懂不懂地解释起这个方案:“我看韩国和日本那边好像就有这样的成功例子,地名好像是叫什么来着,哦对了,秋叶原。据说那边就是打造了一条和游戏产业密切相关的街道,好像慕名过去的游客一年四季都不少,如果能成的话就能保证这条产业长盛不衰,还能拉动咱们的数码信息产业发展,也是一举两得嘛。”

“哎,想法是好的,只不过这个对咱们来说还是有点不切实际。你说的那个地方是在人家首都东京,本来人口体量就不少,这种成功经验几乎是无法复刻的。”

说完这句,志彬便失去耐心翻到下一页,只不过这回他才刚刚读了几句,眉头就开始起了一层层褶子,简直像是在读外星文字一样,看样子是完全超出他的认知范围了。

“AR旅游?抱歉了汪局长,这个我是完全没听说过。别说是我了,可能把我儿子叫来都不一定知道。估计你找的资料都不知道是从国外哪个最新科技进展的栏目里截取的,这些东西对咱们来说都太新了,基本用不上。”志彬苦笑两声,最终也只能提醒道:“我说汪局长呐,你对龙岩文旅事业前景的关心我知道,但咱们还是要立足当下,从身边能触手可及的地方做起才好,搞这些华而不实东西,咱们连从何处下手都不清楚,那还有什么意义?”

“林老板,你说的虽然没错,但我这也是站在发展的角度上看问题。即便咱们现在用不上,那不代表以后不会搞,你说对吧?”汪华笑了笑,把话题回归到核心问题上:“而且现在咱们龙岩的人才引进计划马上就要开展了,今天之所以找你商量这些,本质上就是在规划十年二十年,乃至更长远的未来方向,我们究竟要引进哪种人才?未来有哪些行业前景是值得一试的,虽然作为文旅局的官员,我考虑这些问题有些管得太宽,但不思考总归是不行的。”

听了这话,志彬才恍然大悟,搞了半天汪华这是打算开始下大棋了。而且他作为一名对文化事业有着相当研究的‘学者型官员’,如今上任之后依然能保持随时学习先进思想,随时思考的习惯,这无论对他个人,还是对于龙岩文旅事业来说都是一件幸事。

“好了,今天我在你这也确实算是受益匪浅,不介意的话,你这些材料我拿回去再好好琢磨一下,咱们不懂的东西,也可以向年轻人多学习嘛。”

“哈哈,等的就是你这句话,不光是技术和思想,在很多方面咱们都应该与时俱进。”

如果是其他人,可能刚刚那种场面话说完,这叠资料也就被随手丢在某个角落里了。但志彬回家之后,他确实第一时间找到林洋,并开始向年轻人取经。

果不其然,一番交流之后,志彬开始觉得自己落后时代太多了。那些往些年走南闯北,跑遍世界各地的经验,放在如今都开始变得慢慢过时。

首先是关于自媒体,林洋表示这东西现在国内已经开始有了愈演愈烈的趋势,比如个人博客就是典型代表,甚至现在使用的通讯软件都会逐渐升级淘汰。在以后的时代里,移动互联网和手机应该会逐渐占据这股风潮的主流,并且绝对会对全社会造成不俗的影响力。

其次是关于游戏产业,这完全是一项不依赖地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新产业,虽然很多数码产业都有这个特性,但游戏本质还是文娱产品和传播互动,如果利用得好,将来当然可以带动本地文化符号走向更多人的事业。

最后关于AR和VR,这个确实是比较新潮的东西,据林洋表示国内现在还完全没有发展土壤,甚至连硬件制造商都没出现。但如果真要长远考虑,以后完全可以尝试深入了解,如果建成了相关体系,数码旅游要实现起来应该也不成问题。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