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现实题材 > 楼间风雨

第69章喧嚣之后

春节期间,龙岩今年迎来首个客流高峰,稍微站在街头观察一下就不难发现,走在街巷上的外来游客居多,甚至有超过本地居民的趋势。

这当然离不开前段时间商会和文旅局的大力宣传,更离不开半年前土楼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现在单凭每天从机场发往永定区的大巴数量就足以证明,龙岩地区已经逐渐在附近县市名声大噪,越来越多游客都为参与这场热潮慕名而来。

而且与往些年不同,以前每至春节期间大多数人会选择回到老家团聚,基本上很少有外出过年的情况。但随着如今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生活层次追求也逐渐攀升,年节假期通常成了大多数人外出散心观景的好时机,春节前后也正成了旅游旺季。而且比起平时接待的散客,这种时候往往是一家老小集体出动,很多景区客流量也随之到达一年以来的巅峰。

为了继续壮大声势,省文化厅还专门开展了春节期间的旅游文化节,趁着这一波东风让客家文化旅游热潮一直推广到全国,乃至东亚和世界范围内。尽管要达到这一步还会经历很长的发酵时间,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官方举办的每一次活动都会使浪潮愈加宏大起来。

另外一边,十八巷子作为这波旅游高峰承接客流量最多的地方,志彬也是想尽办法进行安排疏导,尽量避免旅客们因一票难求而产生的争抢问题。即便他已经尽量把拥堵的旅客们引流到附近其他景点,但周边酒店宾馆还是一直处于满荷状态,整个龙岩地区的房价也忽然水涨船高起来,甚至有个别热门地点都出现自驾游旅客只能睡在车里的情况。

除此之外,很多商家看着这波客流高峰有利可图,也悄悄开始暗中竞价,有一些地方居然都出现公然和黄牛票贩子宰客的恶性事件。为了应对各种始料未及的突发情况,商会也赶紧联合本地工商部门展开专项整治行动,尽量先保证游客的利益,杜绝各种乱象发展下去。

没办法,多少年来龙岩也不曾如此热闹过,本地很多商家从来都没有像这样分过旅游红利,再加上文旅局和商家们都已经为了这一天付出太多努力,并且给予了太高的期待,所以大家都像饥饿了许久的狼群一样,恨不得赶紧赚一波块钱回笼资金。

而且在发展旅游的初期,各部门虽然做好了各种预案,却苦于没有类似经验,面对很多乱象也只能手忙脚乱应对,在一些条款尚未完善的情况下也只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几乎每一桩争执都需要工作人员斟酌调节,这样就导致行政效率非常低下,而这类条文的完善有恰恰非常依赖经验,最终就导致了如今看上去一派繁忙,实际上处处都协调不当的情况。

汪华非常清楚,越是在这样的忙乱之下,就越要保证一切都在规程下运转,即便做不到井井有条也至少不能让旅客寒心。如果一开始只为了那点短期经济效益而坏了文化品牌口碑,那无疑是在自掘坟墓。毕竟如今的客流都是经过这么长时间宣传,付出无数心血和资金才获取的回报,最后要是被几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那就实在是得不偿失了。

于是在部门和民间组织的通力合作下,一套临时联防措施很快部署下去,景区附近每天都派有专员去各个商户里调查处罚,社区公示栏上还直接公示了一些商家太过分无良行为,短短几天下来,总算是暂时遏制住了漫天要价和活动欺诈等等宰客现象。

不过说到底,这一切乱象也都只是暂时的,而且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算可控的。更何况现在能出现这种群魔乱舞的现象,主要还是因为蛋糕做的足够大了,各家百业都有机会分到一杯羹,那归根结底也是一种喜讯。比起以往的惨淡萧条,即便工作人员们多花费些功夫,多耐心疏导一下,这种忙碌至少在心里是甜的。等到以后市场逐步扩展,把需求缺口逐渐填补上来,相关规定条例做得完善明晰,秩序自然会慢慢恢复,一切也会走向良性循环。

热闹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其实从大年初五开始,这种胜景就逐渐渡过了顶峰时期。在游客们纷纷返程之后,繁华一时的龙岩又重回了原先寂静。

而短暂喧嚣过后,新的问题也很快出现在众人视野里。首当其冲的就是难以调和的物价波动幅度问题,这也是大多数旅游集散地无法避免的情况,市场的突发性刺激使得原有度量尺度的失衡。就像一个刚刚从摩天轮上走下来的人,双脚沾地时候难免有些发飘。

在游客量到达顶峰的时候,物资供应量的紧缺必然导致价格浮动偏高,这也势必影响到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再加上春节期间本就有一波小范围商品涨价,最终就让一些生活必需品的价位达到常人难以承受的地步。好在市场行为往往会自动调节这种涨幅,因为随着商家尝到甜头,更多物资被集中发往本地,大部分商品价格很快也会被合理竞争打下去,这一切都会自然而然回归到应有的样子,只是需要一定时间去平衡而已。

比起这种可以靠着自发力量恢复的问题,现在面临更加严重的情况是产业偏移,之前在宣传旅游的适合,很多轻工业生产厂商就伺机而动,加设了很多条为旅游服务的生产线,比如酒店一次性用品、餐饮包装、节庆玩具等等厂商都开启了高效率强荷载生产模式,一些专门为旅游产业而建立的加工生产线业在这次客流高峰期也不停加班加点生产。

但生产商们没想到的是,客流来的快去的也快,等这些门店忽然之间不再需要这些物资供应,之前那些看似急需的缺口现在都变成了无人问津的东西,因此大批货品都积压在仓库里,即便不停降价都卖不出去,这些本以为尝到甜头的厂家都开始叫苦不迭。

为此,商会方面只好想办法联络到其他地方货商,并且联合工商部门进行宣传,还叫来物流公司分批次打包运输,打算在外地倾销这些积压品。不过比起那些海量堆积的货物,这些举措也只能是杯水车薪,即便很多厂家早已察觉不对劲,紧急关停了很多条生产线,库房里累计如山的存量还是没有让这些厂家眉头舒展起来。

志彬听闻这种情况后,也发挥了自己的一点贡献,他组织起几次会议,给十八巷子里的商家们做思想工作,本着行会互助的原则,让本地这些店铺都帮忙便宜购买处理积压。对于一些存放时间较长的货品,商家们也提交了很多长期分批订单,一些稍有家底的门店铺子甚至把订单数量都排到的两年后,毕竟现在这么便宜的货源非常少见,要是等到五一或者十一黄金周的下一波客流高峰,这些东西说不定还会再次涨价。

之后的几次商会内部讨论之中,林学谨也托关系请来了几位知名大学的商品经济学讲师,给大家做客讲授一些看似高深实则应用范围很广的经济学原理。这也是为了防患未然,避免以后再次出现类似情况,毕竟旅游本来应该是造福本地商人,活跃当地经济的一件大好事,如果搞得最后大家反而赔了本,岂不是浪费了这么好的机会还得不偿失。

志彬虽然海外经商经验丰富,但他也还是虚心听完了每一场讲课,几乎次次都不缺席。当然,除了听课之外,可能也是想抽点机会和林学谨多交流一下。

只不过让他觉得扫兴的是,林学谨一旦在公共场合,或者说是工作环境里,永远都是那副生人勿近的样子,即便私下里交往甚欢,也绝不会在这种环境下插科打诨。

没办法,像她这也的女人,似乎永远都是那么可望而不可即的存在。

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志彬也在反思自己,他好几次设身处地的考虑过,如果自己也是和他们一样的小商家,遇到这种机会时会不会也一起跟风胡闹?

最终他的答案是悲观的,毕竟小商家的心态和他现在功成名就的状况完全无法比拟,商业本就是逐利而存在的,尤其是在有着如此诱人的暴富机会时,谁都无法保持理智。

但在狂欢之后,人们就需要冷静下来好好思考,自己的每一步是否真是朝向预设的地方迈去,而下一步究竟是想象中的天堂,抑或是万丈深渊。

旅游业本身就有潮汐一样的淡旺季,但龙岩作为刚开始进行开发的旅游城市,从筹备经验这方面来说还是太年轻了,更何况这次爆红也确实是在大多数人的意料之外,就连各部门都没来得及协调起各自职能,商家们也根本没经历过这样的大起大落。所以头一次弄得如此狼狈也还情有可原,只要大家吸取了这次教训,以后自然会把事情做得越来越顺。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