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现实题材 > 楼间风雨

第40章 妈祖祭

三月二十三,一年一度的妈祖祭即将举行。

对于任何一位生于此的福建人,甚至是潮汕地区的广东人,妈祖信仰绝对是鎏刻于灵魂的血脉传统。她的影响力几乎涵盖了整个东南沿海,乃至海峡对岸。

由于这位千百年来为人传诵的女神又被称为东方海神,是以妈祖祭又称海祭,任何一名海边出生的孩子,从小都是听着她的故事长大,哪怕到了传统民俗日渐衰微的如今,妈祖的传说也几乎是人尽皆知的。而这场妈祖诞辰的庆典,其重要性也自然不言而喻。

还记得去年刚回国时,林志彬就像一位路人,混杂在纷乱的人群里,远远目睹了这场祭典全过程,甚至不敢去妈祖庙里好好敬一炷香。因为那时候他心里是有愧于自己,有愧于祖先,更是有愧于信仰的。一个远在海外漂泊的游子,就像一缕无根的幽魂,即便如何家大业大,灵魂也始终没有一个扎根之处,怎么有脸面对妈祖像?

很多人都是福建人会做生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刻在骨子里的诚信。因为没有任何一位福建人敢在妈祖像面前撒谎,他们坚信这一点:即便是欺骗自己,也会被妈祖狠狠惩罚。

而这个祭典,除了为妈祖女神庆祝诞辰之外,也是人们祈求平安,并对过往成就还愿,感激妈祖慷慨恩赐的一个过程。这也同时是一次对自我的深刻审视,只有真正做到问心无愧的人,才有资格直面海神的拷问,才敢祈求来年的风调雨顺。

志彬最近就完全忙于筹备庆典,几乎连厂区和基金会那边都很少关注,毕竟今年的主祭人指名道姓让他做陪祭,这对于任何一位客家人来说,都是一生里莫大的荣耀。

妈祖的主祭人通常来说都是林姓族人,这当然也是由于妈祖本身姓林,只不过正宗妈祖林氏发祥在莆田湄洲岛,志彬他们家可能连旁支都算不上。这次主祭人之所以要赐予志彬如此莫大的荣誉,自然也与他归国一年来的所作成就离不开。

真正像志彬这样,做到回馈乡里的海归企业家并不多,而他先后斥巨资成立基金会、在本地办厂,以及不懈宣传弘扬客家民俗,这些所作所为早被大家看在眼里。所以他对于这份突如其来的殊荣,虽然觉得来得有些突然,但也还是选择无愧接受。

其实前段时间在志文他们修复土楼时,志彬就一直想去出资出力,只不过这头又要忙着筹备祭奠,所以一直抽不开身。而在修复和资料收集工作全面完成后,志彬又才专程跑去找张老,打算让他再多留些时日,至少等到祭奠结束再走。

“张老师,我知道你们日程赶得急,但也不差这一天两天嘛。”志彬在张老面前苦口婆心劝留,生怕老人错过了这次盛会:“这次留您倒也不是我个人请求,就当是我厚着脸皮代表基金会,代表咱们龙岩人民,希望您老参加一次妈祖祭。我们知道您是真心对传统民俗文化很重视,所以大家才要这么真心实意劝您暂时别走。”

“哈哈,其实妈祖祭我求学期间就有所耳闻,很久以前也一直很感兴趣。之后也调查走访过很多地方,虽然我自己没有具体研究过,但一些学者也坦言,你们这边的海神信仰确实是华夏民俗里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张老笑着回应道:“而且前些年还曾有幸目睹过,那是在莆田地区参加的,当时就觉得十分震撼。”

“哦,莆田那边的大祭…那确实是比我们这要规模宏大得多。”志彬脸色微微一变,随即又恢复到刚才那副恳切态度:“不过每个地方还是有所不同的,传承之间肯定也有不少变迁,说不定我们这边的祭典,也有一些您不知道从细微差别啊。”

“哈哈,我也没说自己非要走,既然你们如此好客,那肯定还是要客随主便,我们再多留几天,正好也当作是为申遗做资料补充。”

话说到这儿,志彬又来了兴趣,他倒是没想到,居然连妈祖祭这种活动也能申遗?

“您的意思是,以后咱们妈祖庙难不成也可以进入名录?”

“这倒不是,你肯定误会了,妈祖庙其实也只是该文化一个方面的载体,我指的就是这个祭典活动。虽然妈祖信仰本身并不能单独列出作为遗产,但具体到祭典,也就算是一场民间节日,当然可以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来保护。”

“那太好了!没想到您老早就在关注这件事…”

其实志彬并不知道,妈祖信俗的影响力远远不止他想象的那样,这一切的历史渊源都比他所认知的还要深远。

“不止是我,文化部就早在做调研了,毕竟从文献考证,清朝康熙帝就颁旨规定妈祖作为女圣,归列三圣之一,编入祀典,春秋谕祭,与文圣孔子、武圣关公同享最高礼节,三跪九叩、三击献礼。你想想看,这么隆重的规格,国家怎么能不重视?”

此时志彬低下头忽然觉得有些羞愧,作为一个从小深信妈祖的孩子,他居然还有这么多东西都闻所未闻。现在从张老这儿才一窥渊源,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两天后,到了祭典当日,志彬一大早就随主祭人去妈祖庙提前做准备。而此时的庙宇内外早已挤满了前来供奉敬香的民众信徒,等祭祀开始时,妈祖像前才会进行清场。

而志彬不知道的是,堂哥林志武居然也在今天回到龙岩,他从去年回国之后都还一次没见到过志武,没想到今天他倒忽然回来了。

就连林哲贵都感到惊讶,志武自从调任到省公安厅之后,平时几乎很少回龙岩来。尤其是最近几年,哪怕除夕之夜他都不见踪影,只有像往常一样给家里按时转账,也不知究竟是工作上有多忙,还是另外有什么事情在处理。

人山人海的祭典外围,眼尖的志文一眼认出了大哥,当他挤过去拍了拍志武肩膀,大哥也只是转身点头示意,明明已经一年多未见,他却似乎表现得一点也不意外。

“武哥,您回来怎么不打声招呼?”

“明天就走,不麻烦你们比较好。”

简短的回答不带有丝毫温度,志文似乎已经习惯了大哥这样。

“多留几天吧,一起回去看看爸,他最近好像虚弱得厉害。”

“昨晚刚到就回去看过了,没办法,偏瘫之后谁都无能为力。”

其实在父亲瘫痪卧床之后,大哥志武就很少归家了,尤其是调任去了福州之后,简直一年到头都没怎么回来过。好在大嫂始终温良贤惠,始终能陪在病床边伺候老人,但侄儿现在刚刚毕业考去支援西部,家里就只剩下她和老人,也不知这种日子大嫂还能坚持多久。

其实志文很久以来也对此颇有意见,他也不知道武哥这些年究竟是经历了什么变化,如今怎么比自己还忙,简直不能用工作狂三个字来简单形容了。如果他真有什么心事,为什么一定要憋着不说?但志文也不知道该从什么问起,毕竟武哥本来就寡言少语,他能想象到即便自己再怎么问,志武的回答可能也只有寥寥几字应付。

兄弟二人就这样沉默着,与热闹的祭祀现场形成鲜明对比。志文甚至开始猜测,大哥是否每年这个时候都会回来,只不过以前从未发觉而已…

不一会儿,祭典流程正式开始。长达百米首尾相连的鞭炮一齐鸣响,鼓乐师也抄起鼓槌,一时间敲锣打鼓的声浪盖过人群喧嚣。

接下来就是主祭人和陪祭一起入场,志彬脸色看着颇为紧张,看样子一时难以适应这样庄严肃穆的环境。不过等二人三跪九叩敬香之后,他的神情才慢慢舒缓了一些。

主祭人念起了长长的祭词,现场也由之前的喧嚣慢慢安静下来,所有人的庄重似乎都发自内心,大家随着主祭的声音也闭目祈祷着什么。

再之后所有人原地跪拜叩首,妈祖庙内外上千人一齐俯身颔首的场面不可谓不宏大。等初献礼、亚献礼、终献礼伴着悠长的螺角号奏乐声归于寂静,在焚烧锦帛和祝文之后,所有礼仪也行将完毕。而在礼成之前,全场居然没有一丝喧杂的声响。

此时林洋和苏谣也挤在人群里,苏谣从小接受熏陶,倒是规规矩矩跟着大家一起行礼,只不过林洋没见过这场面,全程东张西望,简直像个逛庙会赶热闹的孩子。

好在来之前父亲就给他交待过,万万不可在现场乱来,再加上有苏谣在身边带着,林洋也不至于真的坏了什么礼数规矩。

而林洋也时不时注视着苏谣闭目祈祷的表情,看样子这姑娘虽然没有出生在本地,却也虔诚得丝毫不输这些客家孩子。

一直到礼成,现场再次鸣炮,人群才慢慢恢复了刚才的喧闹。而人群一角,两个男人正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表情似乎与众人格格不入。

“武哥,你这次回来,真是专门参加海祭的?”

志文还是有点想不通,平时忙得连过年都不肯回来的人,怎么会挑这种时候来龙岩?

“你不信我也没辙,反正明早就走,但我也希望你别到处说,不然闹得难看。”

“好吧,那您下次什么时候回来?”

林志武叹着气抽了口烟,好像自己也答不上来。

“应该快了,我手里正在处理一个老案卷,到时候回来还有重要的事情给大家说。”

志文不清楚,这个老案卷指的是什么,也猜不透所谓的重要事情又是怎么回事,但他很了解大哥,从来都是说一不二的性子。

就这样,短暂的会面结束了,而志武临走之前,也大概问了一下志彬回国后的情况。

志文知道大哥其实真正想问什么,但他依然对那些敏感话题避而不谈,所以一直到最后武哥转身离开时,他脸色的愁容丝毫未减。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