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既往,林洋回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给父亲沏一壶他最爱的白茶,而疲惫一天后的志彬,往往也最享受这份静谧安宁。
看上去惬意的生活之下,实则要考虑周全的事实在太多了,这也是志彬每天最宝贵的独处时间,他必须时刻整理好繁杂的思绪。基金会的公募问题,厂子的发展规划,甚至那些本该由各部门负责人处理的方案都需要他做出详尽考量。这种大局全揽的习惯来自于父亲,几乎事无巨细全要在心里过一遍,当年老爷子就是这样一步步把小公司做大做强。
当然,喝完茶之后志彬也会打坐冥想一段时间,毕竟再紧绷的机器也需要调节,如果没有松弛有度的状态,就算铁人也经不起长时间的精神消耗。
但今天,志彬却始终无法进入状态。稍微放松下来,脑子里就蹦出儿子和苏谣谈笑风生的画面,更何况下午三伯的那番话也让他反复回味。
他始终坚信儿孙自有儿孙福,倒也不太担忧林洋成家问题,但两家人这种状态却叫人感慨,假如这对小年轻真能成为两家重好的契机,自己这个做父亲的确实应该出点力才对。
这么多年,志彬其实很少为儿子的未来操心,一方面原因自然是林洋从小争气,学习优异并且性格独立。当年志彬完全忙于生意场的事,平时几乎对林洋不闻不问,他本以为儿子疏于管教会学坏或者做个懒散公子,没想到儿子自己似乎天生就有自主的性格,在寄宿学校里把自己的一切都打理得井井有条,后来还以优异的成绩考上新加坡国立大学。
另一方面,林家世世代代的传统就是子承父业,当初志彬觉得只要自己为后辈打下一番基业,但凡生孩子不是什么骄奢淫逸的败家子,这份庞大家业也都能让儿孙们享福一辈子。当然,这也是他很早以前的想法了,志彬毕竟经营外贸行业这么多年,在与各国生意伙伴和友人接触下,后来也接受了很多当代观念熏陶,认为子孙的事情还是交由他们自己做决断比较好。于是回国后半年多,他几乎不去过问林洋未来的打算,儿子似乎也早有自己的想法。
茶水喝完,志彬敲开儿子的房门,破天荒地想找他聊聊。
“爸?有什么事吗?”林洋的眼神第一时间落在客厅茶几上:“哦,是不是茶水放凉了?我马上去沏一壶新的。”
“不用,爸今天找你就是想随便聊几句。”志彬干咳两声,踱步两圈又坐在林洋床头,似乎也不知道该从什么角度开口:“最近怎么样?回国这么久了,一切都还习惯吧?”
林洋的眼神明显有些惊异,从小到大,父亲也很少这样主动找自己谈心。早在父母离婚之前,他就感觉老爸永远都忙在生意场上,几乎不给生活留下一丝精力。也许正是这个原因,母亲选择离开之后他就更加全力地扑在工作上,俨然变成了一台永远运转的机器。
“还好吧,感觉回来之后变化都能接受。”洋洋歪着脑袋回想这段时间的生活,坦然答道:“怎么说呢,就像事情回到应该有的样子,方方面面都很惬意。”
“真的适应就好,有什么事平时可以多给我说说,需要帮助了也别掖着,知道吗?”志彬四下打量着儿子的卧室,他平时几乎不会跑到这间房来。看来林洋一如既往地懂事,电脑桌上一叠叠整齐的档案夹也预示着林洋在为自己的事业做计划。
“放心吧,我都这么大的人了,哪会让您一直操心。”
林洋这话并不是应付,他确实非常适应如今的一切,这就像骨子里自带的东西。更何况回来之后,这片颇具人情味的土地也彰显着它应有的热情,来到龙岩的第一时间,冥冥之中他就与故土相互产生了某种联系,那是说不清道不明,却有极其深刻的联系。
不过究其深层原因,一个自我世界丰富的人,并不会怎么在意外界环境变化。
其实对他来说,从小生活的国外才是儿时记忆最深刻的老家,不过即便前后的生活习惯变动很大,林洋也未曾怀念过小时候的生活。要说唯一遗憾的地方,可能就是与儿时好友见面的机会变得渺茫许多。但真正的好友与距离无关,即使远隔重洋不假,情谊怎会轻易褪色?
而且最关键的是,如今林洋已经有了能让他时刻魂牵梦绕的人,似乎只要想起那道倩影,他就很难再顾及任何东西。
“对了,我看你最近去手扎店挺勤的。”憋了半天,林志彬总是把他想问的事吐露出来,父子俩平时几乎没有这样的交心机会,他可不像林哲贵那样,能整天把这些事挂在嘴边。
“关于苏谣,你们俩…”
但志彬沉吟良久,也就只憋出这几个字,似乎等待儿子去补充下文。
“咳咳…这您就别挂念了,现在还没啥情况。”林洋几乎瞬间涨红了脸,他从没料到父亲会忽然谈及这个话题。
“行吧,那我也不多嘴了,等你们有进展再说。”志彬扭过头笑了笑不再追问,想来也是知道儿子性格比较温婉,于是打算岔开话题:“那最近有什么事业上的打算吗?”
说到这儿,林洋的神色就比刚才洒脱许多,立刻从桌上的一堆档案夹里翻找出几个重要文件,这都是他回国后四处考察收集到的一手资料。
“我观望了五个投资项目,其中最有前景的应该是这些,如果有一定起步资金的话,两年内就能拿到很可观的回报率。”林洋正打算把手里的东西展开给父亲详说,但他还没来得及打开文档夹,林志彬就直接摊手表示自己不是这个意思。
“洋洋,我很清楚,你的志趣并不在于经商。当年让你报考金融专业,其实也只是那会儿没想通透,也未曾料到后来会回国,于是打算让你继承自己的衣钵,三代人一起努力把家族企业经营下去。”志彬说着,把目光转向电脑桌,他知道儿子打印出这些资料就只是给人拿出来看。而他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内容,其实还是被藏起来的。知子莫如父,林洋的含蓄几乎映射在他行为习惯的方方面面,私下里和事业上都是如此。
除了父亲要求的专业之外,林洋还自己攻读了传媒并取得学位,这自然是他用奖学金瞒着父亲做的,直到毕业后志彬才知晓此事。作为父亲,志彬也始终觉得自己实在太亏欠孩子,无论是从小到大的疏于关照,还是在他人生大事的选择上,都没能给到应有的帮助。所以回国之后,对于儿子究竟打算做什么事,他依旧没有做过干涉,但他一定会是儿子坚强的后盾。
“说说吧,你心里是真的打算做生意,还是有别的想法?放心,只要是正当行业,我肯定全力支持你。”志彬说着,又把儿子递过来的文件放回去,毕竟经商这件事是实践远高于理论,眼光必须靠长时间的打磨才会变得敏锐。而林洋这种毫无经验的毕业生,如果真让他自己去考察什么项目,确实也不见得真有什么效益,志彬自己随手就能找出不错的投资渠道。
此时林洋似乎还是有些犹豫,也或许他自己都没想清楚,那份理想中的事业是不是真的适合自己,或者说究竟有没有前景。
但看着父亲很少见如此坦诚亲和,他支支吾吾片刻,还是说出了真实想法。
“爸,我确实打算开一家公司,但那些计划现在只有一个雏形,也和刚刚给你的这些资料完全无关。”林洋皱着眉,以一种试探性的语气解释道:“公司大概定位是网络媒体行业,用以打造地方文创品牌,虽然现在这类产业的市场行情还不明朗,但以后肯定会吃香。”
“嗯,看来和我猜的相差不大,你当初自学了传媒,我就知道肯定不是一时脑热。”志彬笑了笑,对于儿子的决定,他心里自然是欣慰大于疑惑:“也别管它现在会不会盈利,做大生意通常情况下都不是为了短线回本,只要坚持下去就好。不过我也得以过来人的身份提醒你一句,像这样方兴未艾的东西一般来说都很难开头,你确定做好心理准备了吗?”
“爸您可能误会了,这其实算不上什么大生意,就只是一种新尝试。”林洋此时拍着胸脯笑道:“再说了,就算它再难,我也觉得事情没有您和爷爷当初远渡重洋白手起家更难,既然你们能一步步咬牙把企业做大,我也有这个信心!”
“哈哈,这才像我儿子!说吧,初期需要投多少钱,老爹我别的本事没有,这方面还是可以帮你的。”看来志彬这会儿是真高兴了,一拍脑门儿就要打算给儿子投资。
“暂时不用,我现在还只是在调研观察,都没到筹备阶段。”
“儿子做事业,当爹的不好干看着,那你现在需要任何方面的资源,我也可以想办法提供。打通关系也好,获取资讯也罢,总之只要你一句话,这些都是小菜一碟。”
林志彬和很多靠传统行业起家的富豪不一样,他始终有一颗敢于尝试的心,对新鲜事物都抱有好奇态度,这是他得以成功的秘诀之一。
当然,这对于培养林洋这样的新生力量来说,亦是不可或缺的一大助力。也许有很多闻所未闻的领域他都完全没有了解过,但也绝不会阻止后辈去涉猎,因为他非常清楚这一切都是时代浪潮下的必然催生物,即便是家族产业,适时新老更迭才最能保持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