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种菜品被端来大厅,食客们也纷纷品尝点评起来,林哲贵这次做的很多改良算是相当成功的。虽然从快餐店项目确立到现在也才一个月不到,但他几十年来其实也都或多或少有过这样的想法,甚至私底下也尝试过一些新的组合,所以真正动起手来也能找到依据。
而志彬找来这些学徒也都很争气,在短短一周左右的时间里,他们都已经逐步掌握了林哲贵提炼出来的简化菜谱。如果按照原来的那样的古法烹饪方式,肯定也不可能这么快能学会,而快餐主打的就是一个流水化生产,所以老人为了配出这些方子也是煞费苦心。
总体来说,食客们的反响是以正面居多,除开一些火候上的欠缺,其他问题都微不足道。不过火候也正是做快餐的短板,传统菜肴毕竟不是小吃那么简单,很多半成品都需要提前制备加热使用,自然无法保证其新鲜程度,也少了许多该有的锅气。而这些问题短时间内是很难解决的,只能留待日后慢慢再研究修正。
林哲贵问完食客们的意见,又跑去林家亲朋那一桌,打算自己也尝尝东西上桌后的效果,以此对几位徒弟进行褒奖批评。但他忽然发现,就在所有人都闷头吃东西时,林洋却显得有些心不在焉,不停摆弄着手机,似乎眼神也始终向门口瞟着。
“洋洋,怎么了?是菜不合口味吗?”老人说着,夹了一大块油酥鸡脆骨到他碗里:“年轻人估计比较爱吃这些有嚼劲的,你有什么意见也都只管说出来,咱们以后做快餐的主要面向群体也不是老人,真正肯为快餐买单的,还是要数你们这些后辈子。”
林洋此时脸色有些尴尬,立马解释道:“没有没有,三爷爷您这菜谱肯定是没问题,我在国内外都没吃到过这么有料的快餐。刚才只是在等谣谣回短信,她那会儿还给我打电话说马上出发了,我在想要不要去接她一趟。”
这话说完,老头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这才回应道:“估计是堵车了吧,这儿离嘉芬店里也不太远,应该很快就到了。”
不过令人扫兴的是,还没过两分钟,林哲贵就接了一通电话,是嘉芬打过来的。她仍然如往常那样客套,在解释过苏谣临时有事来不了之后,还不停在电话里道歉,说些什么麻烦林家之类的话,最终还表示择日准备回请林洋吃顿饭…
其实电话打完后,在座的林家人里除了林洋之外,大家已经猜到是嘉芬临时变卦,不打算让女儿一个人出现在这种场合。从嘉芬北漂归来的这十几年里,她的性情谁都估摸不来,好像始终都对林家抱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隔阂,这与她从前那份热情开朗完全判若两人。
即便有苏榕在中间经常熟络两家关系,但嘉芬却始终保持着一种近乎病态的理性冷静,在处理关于林家的任何人情世故上,都怀着一种如履薄冰的心态。遥想当年两家人在振福楼里是多么亲密无间,如今这样当然也是两家的老人最不愿看见的情况。
另外一边,老人虽把消息告诉了林洋,但在他手机里收到的,则是不同内容的一条短信。消息自然是姑娘偷偷发来的,说等会儿还是会如约到访,她还准备了一份小礼物。
看样子她应该是打算瞒着母亲偷偷过来,所以姑娘花了整整半个小时左右才到饭馆,林洋在焦急等待中,还在琢磨她会送自己什么东西。这时候食客们已经走得差不多,菜品也几乎都凉透了,林哲贵又吩咐后厨,重新上了两份加热的小吃,让她先垫垫肚子。
当然,也许是因为刚刚和母亲产生了些许争执,所以苏谣来的时候好像脸色不怎么好看。但和林洋见面后,她又恢复到那种天真无邪的欢快神色。
“洋洋哥,你看,我下午又给你临时做了一只蛋绘,专门挑你喜欢的草稿画的。”姑娘说着从小包里取出精致的礼品盒,但打开盖子后,蛋壳上的画面内容却被蹭得一塌糊涂,想来肯定是油墨还未干就被急急忙忙装进盒子,导致它成了这副样子。
姑娘瞪大眼睛还没来得及惊呼,又赶紧合上盖子,似乎不想让林洋看见这份失败品。不过林洋自然心里清楚,她这一整个下午几乎是白费了功夫,于是赶紧劝慰道:“没事没事,我感觉这倒还颇有几分印象主义的感觉,哈哈,有种朦朦胧胧的美。”
“都怪我赶时间,把事情弄砸了…下次一定画支更漂亮地给你。”
苏谣一直没有解释,为什么赶着时间却还是错过了下午饭点,林洋自然也没多问。即便他真的问起,估计姑娘也只会含混其词过去,毕竟事情原因最好还是别让他知道比较好。
其实下午苏谣虽然在淡绘上耽搁了一点时间,早点出发还是能赶得上,只不过她正要出门,却忽然被母亲拦住去路。女儿从小懂事听话,哪怕面对母亲的临时变卦,她也经常是选择逆来顺受。只不过这次例外的是,苏谣还是鼓起勇气悄悄过来把小礼品送到林洋手里。
二人坐在角落,聊天声音也很小,不过还是有两双眼睛时不时盯着他俩看过来。关于两个家族之间的小辈关系,像林哲贵这样的老人还是很乐意去八卦打听的,毕竟当初在振福楼里两家混居,有很多青梅竹马都是从小到大培养感情,最后缔结终生缘分。
就比如当年的嘉芬和志浩,那时候的联姻在两家之间常常都是亲上加亲。要是当年没有那场悲剧,或许如今志彬都要叫她一声大嫂。奈何命运弄人,意外发生的实在太早,而志彬如今只要一回想到那段往事,都忍不住好一阵黯然神伤。
至于林洋和苏谣之间究竟有没有产生火花,大多数人眼里也早都看得一清二楚,虽然如今的年轻人远没有当年那样含蓄,但二人的关系也并不是全看相处氛围,这也与他们的性子是否热烈奔放有关,总之以林哲贵一双慧眼来看,事情很可能有戏。
当然,林哲贵并没猜错,但他也没想到,林洋其实是在刚回国的时候便对苏谣一见钟情。也就是在振福楼外那第一次相遇,少年的心思就深深陷入了她的眼波之中。
然而自此之后,林洋也并没有立刻展开大胆追求,甚至到如今都只是默默关注。包括后来在姑娘读书期间,他也没有主动去广东找苏谣玩过,虽然态度看着不温不火,但每天也都会通过短信或者电话闲聊几句,顺便道一句早安晚安。他的性子正如一轮月光,即便明媚却也温婉,总会在需要的时候无孔不入,无处不在。
至于苏谣究竟是什么想法,林洋也从不去猜测,他只觉得就这样守在身边就能感受到足够幸福,如果有一天自己真能鼓起表白的勇气,无论是何种结局他也会坦然接受。
这样一对青年男女无论在何处,总会引人侧目遐想。林哲贵用肩膀靠了靠志彬,并冲着角落扬下巴,示意他注意到那双年轻人。不过志彬笑了笑也不必再看,转手给三伯递了一支烟,因为儿子的心思他早就猜得一清二楚。
“你看,洋洋这小子还真有眼光,就是不知道你这当爹的有啥想法。”
老人偷偷捂着嘴低语,他的意思自然很明显,毕竟按照老一辈人的想法,面对儿子的终身大事,遇到该成全该撮合的时候,总也得帮忙出份力。
“洋洋是国外长大的,他估计也接受不了咱们的路子。而且年轻人的事,做长辈的最好少掺和,只要不拖后腿就行了。”
“你倒是心挺大的,但我看着却是干着急啊,洋洋性子好像太含蓄了,不主动点怎么能行?我看谣谣应该也是对他有意思,所以才…”
话还没说完,志彬就连连摇头苦笑,他不清楚三伯怎么忽然变得如此八卦,于是只好打断道:“三伯,您还是少操这些心吧,其实我担心的也不是他们俩发展得如何,而是…”
“你是在担心嘉芬吧?”老人深吸一口烟,立刻接过志彬的话头,不由地摇头叹道:“按照她这些年的态度,你是不是怕就算两个年轻人相互有意思,嘉芬最终却不支持?”
二人沉默良久,似乎这是一个不愿提及,但也难以逾越的问题。
没人知道嘉芬那些年在北京经历过什么,没人清楚她如今何以变得如此情感脆弱。同样的,她也从未对人提起过,苏谣这个混血姑娘的父亲身在何方。但毋庸置疑的是,苏谣的确是她亲生骨肉,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志彬心里还是抱着乐观态度的。毕竟上一辈的恩怨早该烟消云散,即便是为了女儿的幸福,做母亲的应该也不会太为难苏谣。
更何况还有苏榕是和他们站在同一阵线的长辈,老人一直想看到两家人重归于好,如果这对晚辈走到一起,那必定会是让两家回归往日亲密关系的重大契机。到时候即便嘉芬不松口,苏榕也会想尽办法劝说女儿放下执念芥蒂,也好减轻她自己的精神折磨。
退一万步讲,真正痴情的爱侣,也会自发展现出冲破一切束缚的力量来。从这点来看,志彬的担心确实是有些多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