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现实题材 > 楼间风雨

第18章 重大决策

机器轰鸣声不止,工业风扇也在屋顶咆哮着,试图带走厂房里的燥热。

六月底,气温已经逐渐飙升到三十多度,饶是酷暑难耐,车间里仍忙活不停。林志彬穿着隔热服在各个角落来回踱步,时不时与工人们聊上几句。

这是一个月前刚刚落成的制革厂,志彬与起来两位当地投资者考察了许久,最终决定先以这样的底层供应产业试试水。由于酷暑即将来临,他立刻购置了数百套隔热服装,自己今天忽然来到车间生产线,也是在亲身体验这种降温方式是否真的有效。

聊得差不多,又给秘书吩咐了几句,他才离开厂区,直奔行政区临时建起的办公室。因为一个多小时前,门房那边就告诉他,有一位戴眼镜的斯文中年人来找自己。

起初他还以为是堂哥,但仔细想想,志文平时也很忙,如果要找自己都会提前联系。就算真有什么重要事,肯定也会等到他下班,或者拜托三伯带消息。

看了看手机上的未接电话他才知道,又是汪华找过来了。

自从志彬后面开始忙于建厂的事,基金会那边他就很少再去,甚至连好几次文保座谈会都缺席,去也只是和大家打个照面。一来是他最近确实抽不出时间,二来则是那晚兄弟俩的谈话之后,志彬就觉得还是要把精力放在办实事上面。反正那边已经有老刘这样的行家帮忙照顾托管,他一个公益投资者也没必要多去插言。

长时间不去,汪华还以为是志彬对沙龙那件事太过失望,导致对基金会丧失信心。所以汪华反倒经常来找他喝茶聊天,希望志彬能不计前嫌,多抽些时间去参会发言。即便他也解释过很多次,自己并不是因为沙龙活动而不再关注那边,但是汪华还是一如既往的热情相邀。

刚进办公室,汪华就和以前一样,伸出手不停打招呼。然而今天他的表情看着十分焦急,志彬心里不免嘀咕,难不成基金会出了什么问题?

“汪主任,您今天跑得够远啊,抱歉刚刚我在厂区那边忙着,礼数不周多多见谅。”志彬说着给自己点上一支烟,他最近已经被汪华的过分热情弄得疲于应对,此时语气也有些不冷不热:“今天大驾光临,看样子不光是打算喝茶聊聊吧?”

“您真是贵人多忘事,上周我不是说过吗,今天有个很重要的见面会,您一定要抽出时间过来。”汪华笑了笑,从公文包里抽出一叠文件,但志彬却连瞟一眼的心思都没有。

“不好意思啊汪主任,最近真的给忙忘了,怪我没做好安排,估计今天下午还得去见几个客户,实在抱歉啊。”

猜得没错,汪华果然是来找自己开会的,他这番搪塞也立刻脱口而出。其实这件事他倒没忘,只是当时他就做了出不去的决定,单纯是不想浪费时间而已。

听说这次来龙岩的,又是几位名头听起来很大的专家,而志彬现在听到什么‘专家’两个字,脑袋都要大了一圈。

“林老板,这次真的是不可缺席的场合,不然我也不会专程跑这么远来找您!”

汪华听了显然更着急,也许是知道自己很难劝说林志彬,于是干脆把文件翻到尾页,让他看看上面几个印章的含金量。

志彬凑近之后不免倒吸一口凉气,这才认认真真把文件从头到尾浏览了一遍。等烟蒂都快烫到手指,他才猛地合上文件夹,看样子上面这次要来真的!

“小庞去备车,我们立刻出发!”

一路飞驰,车上众人一言不发,汪华也只是微笑不语。他当然不会打扰志彬反复观摩文件内容,而志彬也只是偶尔吩咐司机再开快点,不能让对方等太久。

这份文件是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下发并直达市文旅局的,中间甚至没有盖上省厅级的转达印章。也许之前汪华给他提起这事的时候,志彬并没有意识到事情真能来这么快。

今天来造访的专家们,一个个那都是货真价实从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来的,而带队的则是国家文物局的张云升教授。倒不必说这些人的头衔有多响亮,也不论那些印章的含金量有多足,其实单是文件标题就足以让他惊掉下巴。

“汪主任,您能给我解释一下吗?这个世界遗产名录,究竟是个什么级别的?真的是全世界范围内的吗?之前咱们不是才在开始申请全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名单吗?”

这一连串的问题让汪华一时不知道该从哪儿开始答起,但他脸上自然还是挂满欣喜:“既然它叫这个名字,当然就确定无疑是世界级的,而且我也没想到上面如此重视这件事,记得是省文化厅刚刚报上去几个月,这份批示就下发了。”

汪华后来又根据《世界遗产保护公约》几番解释下来,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几次会议,谈到目前在录的一些世界著名景观。他反复对着志彬确定,这次国家文物局调研组就是专门为了土楼这事,才弄了这么大的排场。而且从批示下发到调研组出发,中间只隔了两周不到。

志彬也没想到,调研组在得知本地早已建立起文保基金会后,张教授就点名要见见这群创始人。所以汪华今天先后给志彬打了几十个电话,最后还跑去湖坑镇,就非要找到他不可。

从下车到市博物馆的这段路并不远,但志彬脑子已经有些乱了,他反复回想起汪华刚刚念到的那些地名,难道那些不起眼的土楼以后也会和这些名胜古迹一样齐名了?

埃菲尔铁塔、卢浮宫、比萨斜塔、泰姬陵、自由女神像…

长城、莫高窟、故宫、兵马俑、布达拉宫…

志彬越想越是兴奋,如果自家振福楼的名字真能让全世界人都知晓,那岂止是光宗耀祖,简直用万古流芳都不为过。

但下一刻他又开始担心起来,因为土楼这种东西实在太常见了,别说整个福建省,单是龙岩附近就好几千座。这毕竟是客家人世代居住的普通民房,几乎能随处找到,它们真的有机会被选进级别那么高的目录里吗?

另一方面,志彬还是有些没摆脱之前文化沙龙那些专家们留给他的印象,如果调研小组这次过来也只是走走过场,发表几篇不痛不痒的讲话,那自己会不会白欢喜一场?

带着无比忐忑的心情,志彬被汪华引到会见室,但他四下看了几圈,却并没有发现什么陌生面孔。尽管这会儿已经座无虚席,不过来得大都是以前经常见面那些公益投资者。

“汪主任,他们该不会等不耐烦,已经走了吧?”志彬迟疑片刻,又忽然反应过来:“哦,我估计是市领导提前安排了接见,咱们自然是要往后排一排。”

此时汪华好像也一头雾水,正给单位领导打着电话询问专家组去向。

志彬想了想,又开始皱眉:“诶?也不对,既然要去接见,你今天肯定不可能缺席的。”

等汪华一通电话打完,他才笑着解释道:“咱们再等等吧,张教授他们刚下飞机,就已经直奔着湖坑镇去了,好像说是要先进行实地考察。”

“实地考察?都不歇息一下吗?”

“对的,其实市委那边都准备好接风宴了,只不过调研组根本就没进市区,司机直接从高架提前下去,拐进了小路上。”

这个答案让志彬倍感意外,国家级的专员都这么任性吗,连地方上的接待流程都懒得走一下?不过他稍加思索,心里又立刻欣喜起来。因为志彬回想起之前参加沙龙的那些学者代表,再与这些真正的国家级考古专家相比,简直高下立判。

如果对真一件事重视,就不可能催生任何‘假、大、空’的东西,只有那些虚伪和敷衍,只有单向负责的态度,才是形式主义的温床。

“别等了,他们现在到哪了?咱们立刻去见面!”

“应该马上到镇上了,估计他们会先去衍香楼看看。”

汪华刚说完,志彬立刻夺门而出,并让司机准备返程。

“林老板,要不然咱们还是等会儿吧?就这么直接去,不太符合接待流程…”

尽管汪华在后面喊着,志彬还是脚步不停,他现在急不可耐地想和专家组见上一面,好好聊一下关于土楼,关于客家文化,关于大家等待这一刻的期待心情。如果今天见不到,估计往后几天调研小组会整天被各层领导和市委的随从人员跟着,到时候就更难见上一面。

志彬虽然也知道这样做有些唐突,但他毕竟不是什么公职人员,也并非道貌岸然的假君子,那些条条框框当然不可能束缚住一个心怀公益的民间人士。

不过在出发之前,志彬还是给堂哥打了个电话过去,他也想让堂哥赶上这次机会。

“文哥,今天有空吗?”

“哦,阿彬?我现在比较忙,有什么事等改天再说吧。”

“先陪我去趟镇上,事关重大,国家文物局的专家来了!汪主任难道没跟你提起过?”

说到这儿,电话另一头却哑然失笑,好像他根本就不觉得惊讶。

“其实,张教授现在就在我旁边,我们在衍香楼这。”林志文干笑两声,又才赔罪道:“抱歉没提前通知你,你现在如果有时间,就过来一起聊聊吧。”

好家伙!文哥居然自己先跟调研组见上了?

志彬二话不说,以最快速度赶往湖坑镇。他本以为这只是堂哥和张教授他们巧合遇见,却不知道志文其实早就和张教授认识过了。

不过这些事,都要提前到好几年前,张云升首次造访龙岩的时候。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