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现实题材 > 楼间风雨

第7章 延续

“芬姨,东西我都放厨房了,回头您还需要啥招呼一声就好。”

林洋在楼下喊着,苏嘉芬刚刚从二楼探出身子,却发现人已经离开了大门口。

“洋洋回来!先别急着走,上来坐坐喝口茶吧。”不过等她追到楼梯口时,外面早就响起引擎发动的声音。

“你们真是太客气了,叫你爸下次别送这些东西过来,太多了我们用不了。”

“一点心意嘛,你们平时都在这边照顾老人,我们其他的也帮不上什么。”林洋摇下车窗,尽量让声音传进去:“我先回去了,家里精装修还要去看着点。”

随着车子渐行渐远,嘉芬也只好远远在后面招手道别,最近面对志彬接连送来各种慰问,她实在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但每次也都像这样,他让儿子跑来送完就走,自己也很难拒绝。

由于太久没回国,志彬实在想不出其他方式来找补这些年的缺失,只能说尚且有几个钱,那就用最直接的方式,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另外,他最近也在龙岩租了套简装房,既然决定暂留,就没必要整天住酒店。只不过振福楼实在太过破旧,买房也暂时没看好,就先找个落脚处再慢慢决定日后如何。

回过身来,女儿也收拾完东西,正赶着要出门去。春节假期已尽,苏谣也准备返校,但她此时看上去神色匆忙,明显急得跳脚。

“妈,坏了坏了,我快赶不上火车了!”

姑娘拖着大大的行李箱,眼神焦急四处张望,又只好落在母亲身上。

“你不是买的五点的票吗?怎么能赶不上?”

“我不小心看错了,不是五点是三点,再不去真来不及了。”苏谣抿着嘴唇,望向刚刚林洋离开的方向:“洋洋哥应该还没走远吧?实在不行让他捎我一程…”

嘉芬神色有些犯难,并没有拨通电话,反倒说教起女儿来:“叫你多留心着点,自己经常马虎,平时不知道在想些啥,这不是给人家添麻烦?”

苏谣低着头嚅嗫,母亲其实很少这样责备自己,大概是因为觉得苏谣出生后一直跟着自己受苦,亏待了女儿,所以平常无论遇到啥事她都能温柔以待。今天或许是觉得人家林洋刚来送完东西,又要让他转头接人,实在有些难为情了。

更何况这几十年来,那件事也始终让嘉芬心有愧疚,自己确实亏欠林家太多…

虽然嘉芬此时嘴上不饶人,但也还是在帮她出主意:“实在不行我叫你小舅来接你一趟。”

“小舅不是住市里吗,估计来不及的…”

“那你自己想办法吧,大不了把票改了,晚去一天而已。”

苏谣这次彻底不言语了,姑娘本来还想解释,自己和同学早就有计划好的活动,只不过面对母亲的无能为力,后面那些话也实在说不出口。毕竟她从小就听话懂事,这一切都来自她眼睁睁看着母亲多年来经受的苦难。不得不说,某些角度母女俩确实很像。

嘉芬叹着气走回大门,只剩苏谣把车票揉得皱巴巴,不知如何是好。

“行了,阿芬,给洋洋打个电话吧。这么小的事,顺路稍一段而已。”

说话的自然是苏榕,老人不知何时已下楼来,显然刚刚听见了母女俩的谈话。

“妈,你也知道的,人家林洋刚给咱们送来那么多东西,平时各种昂贵东西都是一箱箱给您取,咱们都没好好送过回礼…”

“我清楚你的意思,不过你知道阿彬为啥不亲自来,每次都是叫他儿子过来送,还不是怕你太客气不收吗?”苏榕微微一笑,又解释道:“洋洋送来的东西,好坏都是一片心意,你要是始终当成负担,想着难为情,估计阿彬就更难受了。”

“那您还不是,志彬之前给取了好多营养补品,那些东西您到现在都没拆封。”

“我身子骨也硬朗着,只是有些舍不得吃…而且咱们说的不是一回事,你也许还能记得,当初在咱们楼里这些亲朋邻居,谁家都没那么见外的,两家人见了都像亲姊妹兄弟…”

嘉芬叹了口气,他其实已经明白母亲的言外之意。两家人如今想要回归往日情浓,主要还是靠后辈们能把这份东西延续下去。所谓客套,留给外人之间接触就好,当初两家那种相互扶持其乐融融的情况之所以难以复现,当然不仅因为各自离开振福楼分居外地这么简单。

三言两语,嘉芬还是同意了母亲的意见,毕竟顺便送一程完全不费什么功夫。电话打完,林洋也立刻掉转车头,而且从语气听得出来,他自己更是很乐意帮这个忙的。

“谢谢外婆!”苏谣上去拥抱着老人,心里自是欢喜:“五一学校要组织外出写生,我端午放假再回来看您!”

“好好,小淘气以后别马马虎虎啦,路上小心。”

对于这个外孙女,苏榕几乎是捧在手心里,甚至用格外溺爱来形容都不为过。当年失踪的嘉芬忽然从北京回来时,她就知道女儿在外地一定过得凄苦,更何况还生了孩子。

苏谣是个混血姑娘,虽然幼年时见过父亲几面,但那时候的记忆实在太久远,已经模糊到完全想不起自己其实还有一个父亲尚在人间。她只记得小时候随母亲回到龙岩,外婆就特别稀奇这个外孙女,由于长了一副精致面孔和蓝眼睛,经常还被苏榕喜爱地称作‘洋娃娃’。

她当然看得出来,苏谣刚才也是见不得母亲为难,所以并没有继续缠着寻求帮助,只是这样一个懂事的小姑娘,自己又怎么忍心让她揪心?

看着苏谣上车,苏榕始终目送外孙女远去,嘉芬此时却回了屋里不见踪影。

而另外一边,两个年轻人在车上始终找不出话头活跃气氛,车子驶离小镇,很快又上了环城路,林洋只是偶尔从后视镜一瞥,随后又赶紧收回目光。

虽然父亲管苏榕叫四姨,但其中并没有什么血缘关系,只是当初两家人住在振福楼时,后辈们偶尔有联姻的情况,所以后来各论各的,称呼上已经分不太清楚,最终就干脆完全按一家人而论。正如嘉芬和志浩,倘若他们当初没有遇到那些意外,能一直好好走到如今,可能林洋就得管她叫一声大娘,而非芬姨这种听着略微见外的称呼。

终于是苏谣打破了沉默,姑娘似乎除了乐天气质之外,也继承了母亲细腻的情商。

“洋洋哥哥,回国之后还过的习惯吗?有没有水土不服啊?”

“还好,新加坡其实国人不少,而且大部分地方都能说中文的,生活饮食也差别不太大。”林洋微微一笑,只要有人率先打开话匣子,他自然也不那么紧张:“对了,你在哪上学呢?”

“广美读公共艺术,目前大三。毕业之后我肯定也要回来找工作,除了能照顾外婆,其实也不太想待在大城市。”姑娘眼睛骨碌一转,反问道:“听说你可是国立大学的高材生,以后是打算留在本地创业吗?”

“哈哈,谁告诉你的?我记得以前可没提起过。”林洋说着,不由自主转头过来瞧了姑娘一眼,但下一瞬间又赶紧避开她的目光,似乎她正盯着自己看。

“外婆说的,她应该也是听志彬叔讲,好像这次你们确实不打算再出去了是吗?”

“我爸的想法,有时候还是捉摸不透。他从来都是一心扑在生意上,从小就这样,几乎没怎么跟我交流过。”林洋耸了耸肩,咧嘴苦笑着答道:“其实要按我自己意愿的话,当然还是留下比较好,最近几年国内发展前景应该很可观的。”

“就像我妈一样,很多时候还是把我当小孩子看,好多东西宁愿自己扛着,也不想叫别人替她分担一点…”姑娘摇着头,又岔开话题:“洋洋哥哥,要是你真准备留下来创业,只要能用得上,我毕业之后肯定给你帮忙。”

“那当然最好不过了。”林洋说着挠了挠后脑勺,半晌才憋出一句:“对了,还是别叫哥了,我其实也刚毕业,大不了你多少。”

“也好,那以后你叫我谣谣就行,听着不生分。”

“谣…谣谣么,真好听…”

这一路二人倒聊了不少,从儿时回忆说到生活近况,又谈到了未来计划和抱负,看似短短的一段路程,却让他俩敞开心扉,以至于分别时还有些心欠欠的,这才互留了号码。虽然苏谣没有手机,但宿舍的座机还是能正常接打。

到了火车站,林洋还专门买了张站台票,一直帮姑娘拎完行李上车,最终目送列车远去。

如果苏榕能看到这一幕,老人心里应当是极为欣慰的,她已经很久没能见到两家人如此热情亲近的场面,更何况是刚刚接触不久的晚辈们。

其实老人如果再留心一点,像嘉芬一样对这双年轻人细致入微观察,那就不难发现一些端倪,青年男女之间一点就破的端倪。

以至于林洋在回家路上,始终还是心脏砰砰直跳,他实在难掩这种自然而然的心绪。

记忆就始于回国第二天的傍晚,在父亲和三爷杵在振福楼前愁容满面抽烟时,那一声黄莺般清脆的问好,以及那副始终挥之不去的姣好面容。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