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现实题材 > 清城遗梦

第52章 重回泮水寻师影 欣逢善策振儒魂

烈日高悬,似一颗熊熊燃烧的火球,毫不留情地炙烤着操场和马路,将整个校园笼罩在一片酷热之中。七天的军训,就像一场漫长而艰辛的跋涉,在这炽热的考验下,终于缓缓落下了帷幕。在这七天里,每一寸空气都弥漫着汗水与坚持的味道,新生们的意志在骄阳下被反复锤炼。

在这场军训的磨砺中,班里有两位女生终究没能扛住烈日的暴晒。训练场上,她们的脚步渐渐虚浮,面色愈发苍白,豆大的汗珠不停地从额头滚落,在炽热的地面上瞬间蒸发。紧接着,她们身子一软,晕倒在地。同学们急忙围拢过来,满脸焦急,教官迅速安排将她们紧急送往医务室。还有四位女生,正是之前给武教官送月饼的那几位,酷热的天气和高强度的训练,让她们疲惫不堪,无奈之下,只能向教官请假,在宿舍中休养生息。

十月九日上午九点,足球场宛如一个热闹非凡的人海,密密麻麻地挤满了人。军训汇报表演在这里紧张有序地进行着。各系各班的学生们身着整齐划一的军训服,身姿笔挺,宛如一颗颗苍松,坚定地站立在操场上。他们迈着整齐有力的步伐,每一步都踏出了青春的朝气与力量。口号声震耳欲聋,仿佛要冲破云层,向整个世界宣告他们在这七天里的成长与蜕变。

将近中午十二点,随着最后一个班级完成汇报,七天半的军训活动终于圆满结束。“可算他妈的熬过来了,累死老子了!”班里的卞明宇在走完方阵后,一边用手抹着额头的汗珠,一边满脸不耐烦地抱怨着。他身形微胖,脸颊因炎热和疲惫涨得通红,犹如熟透的番茄。头发被汗水浸湿,一缕缕地紧紧贴在额头上,显得狼狈不堪。

这个卞明宇,和其他四个男生以及三个专科班的学生一同住在 310宿舍。平日里训练,他总是一副拖拖拉拉、满不在乎的模样。或许是自幼娇生惯养,他连基本的生活技能都不甚熟练。每次刷完鞋子,连鞋带都系不好,只能眼巴巴地望着室友,满脸期待地等待别人帮忙。每天训练结束,他就像一滩软泥,“砰”地一下往床上狠狠一躺,扯着嗓子大喊:“兄弟们,帮我打份饭呗!”可等室友辛苦把饭打回来,他却早已鼾声如雷,进入了梦乡。等他睡醒,饭菜早已冰凉,他只能皱着眉头,满脸嫌弃地勉强吃上几口。

有一回,女生赖晓英被太阳晒得晕倒在地。卞明宇见此情景,眼珠子一转,突然直挺挺地向后倒去。武教官见状,立刻快步赶了过来。他目光如炬,一眼就识破了卞明宇的小把戏,严厉地呵斥道:“卞明宇,别装了!赶紧起来罚站半个小时!”卞明宇的脸瞬间涨得通红,羞愧得无地自容,只能灰溜溜地站起身,站在一旁,心里不停地懊悔自己不该耍这种小聪明。

教师节那天清晨,柔和的阳光轻柔地洒在大地上,为整座城市披上了一层金色外衣,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而美好。韩清洋早早地来到了外国语大学的门前,他身着一件洁白如雪的衬衫,衣角被风轻轻吹动,头发梳理得整整齐齐,每一根发丝都透着清爽。他的眼神中满是期待,时不时地望向校园内,似乎在盼望着那个熟悉的身影。

没过多久,李明菲迈着轻快的步伐从校门口走了出来。她穿着一条淡蓝色的连衣裙,裙摆随着她的脚步轻轻摆动,宛如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她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如同春日里盛开的桃花,明媚动人。

两人在五里台车站坐上了 8路公交车,车厢里人来人往,熙熙攘攘。他们紧紧抓着扶手,随着车辆的颠簸微微晃动。偶尔对视一眼,彼此的眼神中便流露出心领神会的笑意,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他们两人。到达客运总站后,他们又换乘了161路公交车前往清城。一路上,窗外的景色如幻灯片般快速闪过,翠绿的田野、宁静的村庄、潺潺的河流,都在默默诉说着家乡的故事,勾起了他们对往昔的回忆。

将近上午十点,两人终于来到了清远一中的大门前。熟识的看门大爷看到他俩,脸上立刻露出了和蔼可亲的笑容,亲切地询问道:“你们俩是回来看老师的吧?”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大爷热情地打开了门,将他们迎了进去。还是那个熟悉的校园,教学楼依旧庄严矗立,操场还是那么宽阔,花园里的花草依旧散发着熟悉的芬芳。然而,当两人再次踏上这片土地时,心中却涌起了一种难以言表的复杂情感,不再是曾经的那份单纯与懵懂,多了几分成长的感悟。

“叮……”大课间的铃声清脆地响起来,三个年级的学生如潮水般从教学楼里涌了出来,嘈杂的人声瞬间打破了校园的宁静。他们迅速排起队,开始做起了课间操。清洋和明菲来到办公楼一楼的高一年级办公室,轻轻推开门,看到了刚刚下课正在休息的老师们。明菲的眼眶瞬间湿润了,那些曾经一起奋斗的日子,老师的谆谆教诲,此刻如潮水般涌上心头,让她的内心充满了温暖与感动。

“王老师,张老师,教师节快乐!”明菲快步走上前,声音略带颤抖,饱含着对老师的深深敬意与思念。

“胡老师,赵老师,教师节快乐!”清洋也微笑着向老师们问好,脸上洋溢着真诚的笑容。

“哎呀,你们俩怎么来了,快过来坐这边,和老师好好说说话!”教英语的王老师满脸笑容,眼睛眯成了一条缝,眼神中满是慈爱。明菲作为她的课代表,三年来一直是他的得意门生。如今明菲考上了外国语大学,上大学后的第一个教师节就回来看望自己,这让王老师心里感到无比幸福,脸上的笑容如同盛开的花朵般灿烂。

赵树森老师看到韩清洋,既感到亲切又十分意外。他微微一愣,随即露出了惊喜的笑容,眼中闪烁着感动的光芒。他怎么也没想到,第一个回学校看望自己的竟然是这个师范生。回想起自己当班主任的时候,由于工作压力大,有时还拿韩清洋当过出气筒,心中不禁涌起一丝愧疚。可韩清洋却如此懂事、懂得感恩,这让赵老师的心里满是感动,眼眶也微微泛红,心中暗暗为韩清洋的成长感到欣慰。

两个学生和老师们聊了十多分钟,清洋看了看手表,轻声说道:“明菲,老师们该上第三节课了,要不咱俩去看看崔主任?”

“看什么崔主任?人家现在可是崔校长了,你们俩得去二楼校长室找他喽!”王老师笑着提醒道,脸上带着一丝调侃的意味。

“崔主任当校长了?那我们得去祝贺一下,老师们再见!以后有时间我们再回来看望你们!”清洋和明菲向老师们告别,走出办公室,踏上了前往二楼的楼梯。

二楼有三个阳面的房间挂着校长室的牌子,两个孩子站在走廊里,显得有些迷茫,不知道哪间才是崔校长的办公室。这时,他们听到其中一间校长室里传来谈话声,便轻轻地敲了敲门。

“请进!”一个熟悉的声音从里面传来,语气中带着几分温和。

清洋推开门,两张熟悉的面孔映入了眼帘。

“二舅!您怎么在这儿?”韩清洋看到二舅刘大拿端坐在校长室的大办公桌后,惊讶得瞪大了眼睛,嘴巴微微张开,脸上写满了不可思议。

“嘿!怎么是你俩?”刘大拿看到了自己的外甥,也感到十分惊讶,手中的笔停在了半空中,脸上露出了惊喜的神情。

“哎呀,这一定是学生回来看咱们老师了,对吧?”坐在一旁的崔宏斌开口说道,脸上带着和蔼的笑容。

“崔校长,我们不知道您当校长了,没打扰您工作吧?”明菲礼貌地开口说道,声音轻柔,带着一丝拘谨。

“耽误什么工作呀!快过来坐这边!”刘大拿站起身来,热情地拉着两个孩子坐在崔校长身边,自己也跟着坐在沙发上,然后笑着说,“这教师节,学生回来看老师可是今天最大的事!清洋,听说你上师大了,清泽上了首都财经,跟二舅说说,这段时间感觉怎么样?”

坐在两个校长中间的长沙发上,清洋沉思了片刻,然后认真地说:“二舅,我觉得现在能上大学就已经很知足了。这些年要是没有您的资助,我可能真的上不了这个大学。现在学校还没正式开课,今后我一定会努力学习,如果将来毕业后能回来教高中,我就心满意足了!”清洋的眼神坚定而诚恳,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站在讲台上的样子。

“你这孩子,净说客气话,咱们一家人不说两家话。这些年我是看着你们长大的,你们这代孩子比我们这辈强多了。如今上了大学,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毕业后回来,好好回报咱们家乡,这才是正事儿!”刘大拿语重心长地说道,眼神中满是期待和鼓励,仿佛在为清洋指引着未来的方向。

“刘校长,清洋这孩子我教过,在一中总是考年级第一,是咱们县顶尖的高材生,不过孩子上师大真是有点可惜了!”崔宏斌感慨地说,脸上的横丝肉也流露出惋惜的神情。

明菲看着曾经教过自己三年的班主任,笑着说:“崔校长,清洋和我说过,他早就想通了,他总说很多比他聪明的孩子还没有条件上学呢!”

“可不是吗!就说你们村的郭成,多聪明能干的一个孩子,小学毕业后就没再上学,现在可出息了,帮我打理着两个厂子不说,自己最近还打算开个汽修厂呢!”刘大拿笑着解释道,脸上带着对清洋的理解与赞赏。

“李明菲,你上了外国语大学,将来有什么想法吗?”崔宏斌转头看向明菲,眼神中充满了好奇。

“崔校长,我对将来的想法有很多,不过现在肯定得先学好知识,将来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您说是不是?”明菲眨着灵动的眼睛,俏皮地回答道,脸上带着自信的笑容。

“嘿!你这鬼丫头,还是上学时那古灵精怪的腔调,没事就拿话绕着老师!崔宏斌笑着打趣道,办公室里顿时响起一阵欢快的笑声。

几人又聊了一会儿,清洋看了看墙上的石英钟,便对刘大拿说:“二舅,您和崔校长一定很忙,今天能见到您,我俩就特别高兴了,时间也不早了,我和明菲就先回学校了!”说话间,清洋拉起明菲,两人对二位校长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齐声说:“祝您教师节快乐!”

清洋和明菲离开了,偌大的校长室里又只剩下刘大拿和崔洪斌两位副校长,二人继续谈论着学校的工作,办公室里又恢复了忙碌的氛围。

刘大拿在暑假结束前就已经来到了清远一中,他和自己之前的老领导,现任政教处主任张克坤进行了一次深入的长谈。办公室里,气氛既严肃又融洽,两人面对面坐在办公桌前,面前的茶杯里升腾着袅袅热气。刘大拿通过张克坤详细地了解了一中的现状,从一中现行的管理制度,到各年级的教师构成,再到文理分科的主要依据,每一个细节他都不放过,认真地倾听着,不时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在所获取的信息中,刘大拿最关心的便是学校的财务状况。

目前,一中的财政收入主要包括财政拨款、自费生和复读生的收费、校办工厂和印刷厂的收益,以及一些零散的社会捐助。而一中的财政支出项目繁多,涵盖了公共部位的维护、教学用品的消耗、水电暖的支出、绿化安保的费用等,每一项支出都涉及到繁琐的审批签字流程。刘大拿在众多支出项中敏锐地发现了一个问题:清远一中设立了高考奖励金,对考上清北学生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给予一定奖励,但金额相对较小,除此之外,学校并没有其他的教学奖励机制。

在了解到这些具体情况后,刘大拿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坐在办公桌前,眉头紧锁,手指有节奏地敲击着桌面,脑海中不停地思索着提升教学质量的办法。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他决定用奖金激励的方式,唤醒众多慵懒与沉睡中的教师,为学校敲开通往高考胜利的大门。为此,他经过深思熟虑,制定了一系列全面且细致的奖励政策。

首先,增加一中教职工的过节费。按照以往惯例,每年中秋节和春节,一中的教职工只能领到 200元的过节费。刘大拿上任后,经过反复权衡,直接将过节费的标准提高到 500元,并且发放的节日增加到春节、劳动节、教师节和中秋节。当然,劳动节要组织一次全校大扫除,彻底排查所有卫生死角,让校园焕然一新;教师节则要在不耽误教学的前提下,举行一次集体联欢活动,通过各种有趣的互动环节,增进教职工之间的团结协作能力,营造更加和谐的工作氛围。

其次,大幅增加高考奖励金。在马校长执政期间,若某个学生考上清北,他的班主任和每个任课教师仅能获得 100元奖励金。刘大拿将这个标准直接提高到 300元。此外,根据班级重点本科上线率进行综合排名,排名第一班级的班主任可获得 5000元奖金,任课教师可获得 3000元奖金,从第二名开始,奖金分别依次递减 500元和 300元。这样的奖励机制,能够充分调动教师们的教学积极性,让他们更加专注于教学工作,努力提升学生的成绩。

第三,增设期末考试奖励金。所有年级各班在每学期期末统考中,分别统计在全县中的班级排名和学科排名情况,根据班级或学科在全县的名次,给予相应每位老师 1000元以下不等的奖励。这一举措,能够让教师们在日常教学中更加注重教学质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进展,形成良好的教学竞争氛围。

最后,考虑到非教学人员或非统考学科教师无法获得第二项和第三项奖励,该部分人员的奖励金按排名最后教师的奖励金水平发放。这样的安排,既保证了奖励机制的公平性,又让每一位教职工都能感受到学校的关怀和激励,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除了以奖励金刺激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外,刘大拿还设想每年的寒暑假要组织各年级教师分期分批到外地名校学访。他希望教师们能够走出校园,学习全国名校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拓宽视野,更新教学理念,将先进的教学方法带回学校,提升学校整体的教学水平。当刘大拿把自己草拟的奖励方案拿到班子会上让大家审阅时,崔洪斌和赵洪生当场举双手表示赞成。在众人热烈的讨论中,大家各抒己见,对方案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和优化,最终集体通过了该项决议。

今天是教师节,一中的所有教职工都领到了 500元的过节费。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校园里充满了欢声笑语。一位刚工作两年的年轻老师说:“这个新来的刘副校长真有魄力,一下子就把过节费提高了这么多!看来在一中工作越来越有盼头了!”另一位资深教师也点头附和:“是啊,这不仅是物质上的奖励,更是对我们工作的一种认可和鼓励。”大家在无形中都增加了工作热情,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期待。

当天下午的庆祝会上,校领导将期末考试奖励金和高考奖励金的政策详细解读完毕后,全校的老师都沸腾了。老师们第一次深刻地感受到,努力工作真的会给自己换来丰厚的物质收入。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兴奋和干劲,工作热情被极大地激发了出来。有的老师当场就表示,一定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努力,争取获得更多的奖励;有的老师则开始和同事们交流教学经验,探讨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当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成绩揭晓的时候,那些辛勤付出的老师们拿到了几千元不等的奖励。这对于月工资只有一千左右的高中老师而言,无疑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收入。这些老师的工作动力变得更强了,而奖金少的老师们也在暗地里较上了劲,他们都憋着一股劲儿,非要在下次期末考中力拔头筹不可。整个学校呈现出一片积极向上、你追我赶的良好教学氛围。

刘大拿站在办公室的窗前,静静地望着校园里忙碌而充满活力的景象。操场上,学生们在欢快地奔跑嬉戏;教室里,老师们在认真地授课,学生们在专注地听讲。他不由得又想起了卞经理的那句话:“一切都是交易......”他在心中默默自问:“自己难道也是正在和这些老师做一场交易吗?我把金钱交给了他们,老师把工作热情交换了过来,在这场交易中,学生受益了、老师受益了、我也受益了。如果这真是一场交易,那就让这交易持续得更长久、更猛烈些吧......”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和自信,仿佛已经看到了清远一中更加辉煌的未来。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