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阳光如同金色的绸缎,轻柔地铺遍四高台的每个角落。村里的老槐树下,几位老人摇着蒲扇,悠闲地聊着天。远处,孩子们的欢笑声此起彼伏,他们追逐嬉戏,无忧无虑,给这个宁静的村庄增添了几分灵动。
韩运才被乡亲们送走了,他家里只留下个老娘,韩台又多了一个孤寡老人,四高台乡亲们心善,平日里经常接济她。有时端来自家种的菜、刚蒸的馒头,有时陪她唠唠家常,让老人不那么孤单。
处理完运才的后事,村里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只是那个被吓疯青年的母亲,经常来四高台,逢人便惶恐地问:“这附近是不是有个白色的无头怪,经常在夜间出没?”热心村民告诉她,这个怪物可能是村里的一个傻婆娘,白事那天头顶一个孝袍子,在村里乱窜了一天。据说这个母亲回家后,反复和儿子念叨这事,又请了一位有灵验的大仙招了魂,后来那个男青年居然神奇地康复了。这事传开后,村里人在茶余饭后便又多了一个话题。
高考过后,学生们还要面对一个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估分报志愿。七月十六日早晨,阳光透过薄雾洒在清远一中,高三年级的学生陆续返回了学校。操场上,学生们在领到一份标准答案和招生报后席地而坐。他们或低头沉思,或交头接耳,讨论着怎么报志愿。主席台上只有崔洪斌坐在那里,他清了清嗓子,开始了讲话。
“同学们,高考已经结束,但我们的征程还没有结束。”崔主任的声音让全场学生都安静了下来,“这次高考,同学们的表现非常出色,希望大家不要放松,认真对待接下来的志愿填报。”
学生们屏气凝神,认真地倾听。崔主任先是分析了本次高考的整体情况,然后由高三各科精英教师上台,详细讲解试卷,分享估分的技巧。老师们的声音在操场上回荡着,学生们紧盯着手中的资料,生怕错过任何一个重要的信息。最后,石宝生走上台,介绍了一些主要院校的招生信息和填报志愿的方法。
会后,各班学生返回教室,班主任给每人发了一份高考志愿填报草表,详细讲解了志愿的填报方法。学生们认真记录着,他们深知这份表格将决定他们的未来。待一切讲解完毕后,各班学生带着草表回家,认真估分、填表。
七月十八日上午九点,高三毕业生重返校园,正式填报志愿。教室里,学生和老师相互交流,有的甚至带来了自己的哥哥姐姐,希望从这些经历过高考填报志愿的亲人那得到一些建议。
志愿书是一张画满表格的白纸,按不同等级和批次可以填报九个高校,每个学校可报三个专业。很多同学还在犹豫不决时,韩清洋已经利落地交了志愿书。他只填写了一个志愿——津海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教育专业。走出教室时,他发现罗慧敏恰巧也从六班出来。
“这么快就填完了?”罗慧敏惊讶看着他。
“你不也一样吗?”清洋笑了笑,“对了,你报的哪个学校?”
“我报的津海师大数学系。”罗慧敏问道,“你呢?”
“我报的计算机系,哈哈!咱俩又成大学同学了。”
慧敏长叹了一口气,“唉!别无选择。”
“嗨!报完就别想了,你要有时间去帮帮郭凡,我看看清泽和明菲他们。”清洋说完,向三班走去。
“好!”慧敏点点头,又回到了班里,向犹豫不决的郭凡走去,坐在他旁边帮他研究起来。清洋先后帮清泽和明菲仔细检查了一番。大约半小时后,几个人的志愿书都顺利上交了。
“清洋,我们班丁柏新好像报的首都师大,崔主任和他说,需要交六千块的保证金,你知道这事吗?”明菲问道。
郭凡插嘴道:“我们班赵树森好像也要报首都师大,他说也得交六千。”
清洋看了看慧敏,随即说道:“我知道,当初我和慧敏签协议的时候,就说这事了,我们不打算交保证金,在哪上都一样!”
七月底,学生们通过查分热线得知了自己的分数和录取院校。韩清洋高考总成绩591分,考上了津海师范大学的计算机系;清泽总分617,考上了首都财经大学的国际金融与国际贸易专业,小道消息传说一中当年只有3个超过六百的,而且清泽是一中的状元;郭凡超水平发挥,总分562,考上了津海市警察学院;明菲总成绩555,考上了津海外国语大学。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全村,整个四高台都沸腾了,乡亲们都为这几个孩子而高兴。
八月初,四个孩子从学校领回分数单和录取通知书后,村书记张金贵和村长韩春发把四个孩子连同家人都叫到了村委会。村委会大门口挂上了一串长长的鞭炮,男女老少聚在村委会门口,脸上洋溢着笑容。张金贵先用大喇叭进行了十几遍的广播,在向全村宣告这个消息后,鞭炮声响起,噼里啪啦的声音在村子上空回响。
四高台这个小村子一下子出了四个大学生,村委会还拿出两千元给四个孩子发了奖励,这事把整个大蒲洼都轰动了。郭成和刘大拿商量一番后,从地毯厂和冰棍厂的账上支出了八千元,给几人各发了两千元。每个孩子都得到了一笔巨款,让全家人都为他们高兴。尤其是春生家,这么光宗耀祖的事让两口子感觉这十几年的辛苦没白费,所有的付出都值了。
孩子们从拿到录取通知书那天就笑得合不拢嘴,郭凡甚至在梦里都乐醒了好几次。在一个骄阳似火的下午,四个伙伴在郭凡家的土坯房里吹着电扇、吃着雪糕,畅谈着人生理想。
几个人里要数清泽口气最大,他眉飞色舞,在三人面前指手画脚:“我将来要做一个银行家,像李默岚老先生在电视剧里演的一样,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国家有难,挺身而出……我要走遍全世界,给咱中国人争口气!”
“到时候你可别犯错,要不然我会把你抓起来!”郭凡斜眼瞅着他,一边用鼻孔出气,一边打着诨,“明菲,将来大学毕业要干啥?”
“嗯!我将来想当一个外交官,成为像撒切尔夫人那样的政治家。”明菲眼中带着憧憬。
郭凡笑着说:“还是你的理想伟大,不像某些人净想着赚钱,诶?我将来当警察局长,给你保驾护航怎么样?”
“想给我当小弟啊,那现在就得听我的,去!给我们仨再拿几根小雪人儿!”明菲指着冰箱命令道。
“遵命!我的撒切尔夫人!”郭凡假装恭敬地敬了个礼,然后从冰箱里拿出了几根雪糕。
“哈哈哈哈……”
“嚯!这么热闹!”忽然,郭成推门走了进来,手里还提着几个塑料袋。
清泽对郭成说:“今天你咋这么早就回来了?”
郭成抹了抹额头的汗水:“嗨!别提了,中午去津海那边送了趟货,回来就没去厂子,这天太热啦!”
“郭成,你现在总去市里吗?”清洋看着郭成,好奇地问道。
“也不是,这不是给冰棍儿厂送货吗,三五天就得去一趟。”郭成放下手中的塑料袋,从里面拿出两个小纸包,“这是我刚从市里带来的桂花糕,夹馅儿的,你们尝尝。”
“真甜啊!”明菲咬了一口桂花糕,不由赞叹道,“对了,郭成,你开车技术咋样?”
郭成笑了笑,自信地说:“还行吧,总开就熟练了。”
几个人东一句、西一句地扯着,不由得聊起了儿时的趣事。吃完了桂花糕,明菲看了看时间,起身要回家,清洋和清泽也准备离开。
“你们先等会儿!”郭成马上起身,给明菲拿了两包桂花糕,又给清洋和清泽拿了四包桂花糕还有一包酱货,说这酱货是津海的美食,让老伯老娘,还有大姐二姐都尝尝。
三个伙伴离开后,兄弟俩开始做晚饭。郭凡负责烧火,郭成炒菜蒸饭。院子里的凉灶旁,火光映照着他们的脸庞,让这个夏日显得更加火热。饭快熟的时候,郭玉才从外面慢悠悠地走了回来,当他看到桌上已经摆了好几盘菜,很是开心。
今天郭成炒了两荤两素,又摆上了刚从津海带回的一盘酱货和一盘凉菜,还从包里拿出两瓶蚌埠,他笑着对父亲说:“爸,今个咱爷儿仨喝两口吗?”
玉才眯着眼睛看看儿子,笑着说:“喝点就喝点!”
郭成刷了三个杯子,用牙咬开了瓶盖,给三个杯里都倒得满满的。
“爸!这些年辛苦您把我们哥俩拉扯大,我和大哥先敬您一口!”说着,郭成拉着郭凡一起敬玉才。
玉才仰头喝了一大口,脸上迅速泛起一层红晕,那些褶子竟像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撑开了。这些日子,他心里头那股高兴劲儿就没断过。眼瞅着两个儿子都长大成人,郭成精明能干;郭凡更是争气,考上了大学不说,还拿到了奖学金。一想到这些,郭玉才走在街上,腰杆都不自觉挺得笔直,脑袋也高高扬起,满脸都是藏不住的骄傲。
“大哥,你考上了大学,真给咱家争气,我敬你一口,咱俩干了!”郭成和郭凡碰了一下杯子。
“好!”郭凡说完,一口喝干了杯中的白酒,郭成马上又给他倒满了。
“你们哥俩慢点喝!”玉才嘱咐着两个儿子。
“爸,您放心。”郭凡应承着,然后看向郭成,“小成,这六年多亏了咱爸和你,要是没有你们供给,也没有我现在”可能是酒精的作用,郭凡说话有些哽咽了。
“嘿!大喜的日子,开心点,赶紧吃菜,都凉了!”玉才欣慰地看着两个儿子。
爷仨边吃边聊,两杯白酒见底时,三人脸上都已红扑扑了。这时,郭成瞄了瞄父亲和大哥,然后说:“爸、大哥,我有个事想和你们说。”
“有事就说,一家人干嘛还磨磨唧唧的?”玉才又呡了一口酒。
“我看上了一个姑娘……”不知是因为喝酒还是因为羞涩,郭成的脸特别红。
“哪家的姑娘啊?”玉才放下酒杯,好奇地问。
郭成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就是我们毯儿厂的,叫赵凤娟。”
“她家是哪个台的?”郭玉才皱着眉,努力想着。
郭成慢吞吞地说:“她家不是咱这的,是兰陵那边的。”
“哦……那你俩好多长时间了?”郭玉才的神情变得有些严肃。
“得有一年多了吧!就从前年毯儿厂招工时。”郭成低着头说道。
“哦,就是你们厂子一块招了十几个外地姑娘那波,对吧?”玉才晃然大悟。
“嗯!”郭成点了点头。
“小成,爸问你一句话,你给我老老实实回答!”郭玉才严肃地说。
郭成抬起头,说道:“爸,您说!”
“你和这个凤娟是不是有孩子了?”
郭成沉默了,低头不语……
玉才眼睛瞪得大大的,盯着郭成,过了良久,才叹了一口气,看向目瞪口呆的郭凡:“小凡,这事你怎么看?”
郭凡嘴里的饭菜都忘了咀嚼。他没有马上搭话,先看了看父亲,又看了看弟弟:“爸,我觉得吧,现在都讲究自由恋爱了,您拉扯我们哥俩挺不容易的,就咱家的条件,谁家姑娘看上我们哥俩,也是福分。就是小成这事太突然,咱爷儿俩都没思想准备。”郭凡想了好一会儿,才把嘴里的饭菜胡乱地咽了下去,接着说道,“对这事吧、我想说三点,第一呢、我支持小成自由恋爱,现在凤娟也有了咱郭家的骨肉,虽然说出去不好听,但只要这个人没什么大毛病,我觉得这门亲事没问题!”
“爸,人家凤娟好着呢,长得好还心灵手巧,您看这是她平时用攒下来的毛线给您织的毛衣。”说着话,郭成从一个塑料袋里拿出了一件褐色毛衣递给了父亲。
“你先搁炕上吧!这大热天的也穿不上,回替我谢谢人家孩子。小凡,你刚才不是说有三点吗?还有两个呢?”。
郭凡想了想,认真地说:“这第二嘛、我将来要出去上大学,小成要是结了婚,你们这几年得照顾咱爸!”
郭成点了点头:“这个没问题,我早就和凤娟商量好了,她同意和大家一起住。”
“还有这第三,她这么小就来咱这打工,老家那边肯定不富裕,咱家这日子你也知道,我将来上大学可以自食其力。她老家那边啥情况也不清楚,你们俩结婚生小孩肯定得有很多挑费,这事你得想明白!”郭凡一脸担忧的说。
“哥,这事我想过,我是想先把婚事办了,把孩子生下来,过几年再领证、给孩子上户口。她家那边虽然穷点,但他父母、哥嫂都挺能干的,没啥负担。这几年我也攒了点钱,想自己干点事,成家后凤娟也能照顾一下家里。”郭成说完,恳求地望着父亲和大哥。
“今天这酒劲头可真不小!哪天把人家姑娘领过来,让你老伯老娘过来给看看!他们要说没毛病,我就没意见!”玉才又喝了一口,然后放下了酒杯。
“好嘞!”郭成笑得像花一样,说话间又给三个杯子续满了酒。
转天,玉才就带着郭成来到春生家,把郭成和凤娟的事说了一遍。韩春生两口子让这几天就把凤娟领家来看看。
又过了两天,在玉才家的土坯房里,郭成带着凤娟来“相家”了。早在前一天,乃英就带着两个闺女把玉才家收拾得干干净净,连玻璃都擦得特别亮。屋子里弥漫着温馨的气息,仿佛在欢迎这个即将成为家里一员的新成员。
凤娟是个农家妹子,来的时候带了两包小枣、两包大枣,说是她老家的特产,其中两包给了韩老婶,还说枣子的滋补功效特别好。
那天,凤娟刚走进郭家的院子,众人的目光就被吸引了过去。她身高一米六五左右,身材匀称,齐肩发、脸庞圆润,皮肤黝黑,眉毛微微上扬,最引人注目的是她那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像两颗明亮的黑宝石,透着朴实的气息。她穿着深蓝色的裤子,白色的短袖衬衫,黑布鞋,整个人干净整洁,简单而大方。
凤娟的五官虽然并不出众,但组合在一起却格外和谐。乃英第一眼看到凤娟,就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她仔细端详着眼前这个女孩,仿佛从他身上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影子。她轻轻拉着凤娟的手,问道:“孩子,你是哪里人啊?”
凤娟羞涩地说:“老娘,俺是兰陵那边来的,在毯儿厂打工。”
“哦,兰陵啊,那地方可不近呢!”乃英点着头,“孩子,老家那边还有什么亲人啊?”
凤娟回答道:“老娘,俺爸妈、哥嫂都在老家那边,还有个侄子,四岁了。”
乃英拍着凤娟的手:“孩子,你可真懂事,这么小就出来打工,在这边住得惯吗?”
凤娟低下头,手指轻轻摩挲着乃英的手背,眼中透出一丝依赖。“老娘,这边挺好的,俺喜欢这里。”凤娟抬起头说,“郭成对俺很好,他总说起您,俺很感激您和伯伯。”
乃英听了,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轻轻拍着凤娟的手背,慈爱地说:“孩子,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了,有啥事就跟娘说。”
凤娟听了,眼眶有些湿润:“老娘,谢谢您!”
这一刻,乃英在心中默默祈祷,希望这个像自己年轻时的女孩,能在郭家找到属于她的幸福。
“相亲”的过程非常顺利,谈论婚期的时候,乃英提议就定在国庆节放假那几天,婚前让凤娟带郭成回趟兰陵老家,如果能把亲家接过来就更好了。对韩老婶的提议,凤娟都一一答应了。第一次见面就把俩孩子的终身大事定了,除了凤娟怀孕这件事,好像一切都是那么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