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绣坊在繁华都市宛如一方净土,静谧而充满生机。
蒋林此时正忙碌地筹备着即将开始的“苏绣手作班”。他现在已经是一位资深的苏绣艺术传承者,肩负着保护和推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任。
为实现这一目标,他决定走进高校和公益性场所,举办“苏绣手作班”系列课程。他希望通过这些课程,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苏绣,同时也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提供一个学习和发展的平台。
林氏绣坊作为蒋林的‘根据地’,自然成了吸引人才的重要场所。
这里不仅汇聚了众多专业绣者,他们带着对苏绣的热爱和执着,纷纷前来拜师学艺;还有许多业余爱好者慕名而来,他们渴望在蒋林的指导下,掌握这门古老的技艺。甚至连心理医生都向一些年轻白领推荐了他的绣坊。平时他们在繁忙的工作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通过学习刺绣能够舒缓身心。
蒋林对每一位学员都倾注了极大的耐心和热情。
不仅教授他们苏绣的基本技巧和方法,还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苏绣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他一直坚定地相信,只有真正了解苏绣的精髓,才能创作出具有灵魂的作品。
在教授过程中,蒋林还特别关注那些特殊的孩子。
他发现这些孩子大多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但他们对色彩非常敏感,心思细腻柔软,他们在刺绣时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
蒋林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用他们独特的视角和手法创作出了许多令人惊叹的作品。
蒋林策划的苏绣活动不时以‘快闪’,街头流动摊点等方式来进行,以一种与时俱进的方式闯入人们的视野。
如今苏绣在蒋林的心里不仅是一门吃饭的技艺,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的寄托。
一天,蒋林正在仔细检查着明日的手作班即将使用的绣针。
这时,‘欢迎光临’的门铃声响起。
蒋林抬起头,只见一位年轻人站在门外,眼神中带着些许迷茫和期待。
“您好,我是蒋林。请问您有什么需要吗?”蒋林热情地迎上前去。
“您好,我叫乔恩宁。我听说这里可以学到苏绣,我……我想试试。”年轻人犹豫了一下,终于开口说道。
蒋林看出了他的紧张,微笑着安慰道:“没关系,苏绣是一门很美的艺术,适合任何人来学习。请坐吧,我们慢慢聊。”
乔恩宁坐下后,环顾四周,目光最终落在墙上挂着的一幅精致的苏绣作品上。那是一幅山水图,针法细腻,色彩斑斓,仿佛将大自然的美景定格在了绣布之上。
“这很美。”乔恩宁由衷地赞叹道。
蒋林听了,微微一笑,看来乔恩宁已经被苏绣的魅力所吸引。
“这是我们林氏绣坊的作品,每一幅都凝聚了绣娘们的心血和汗水。如果你愿意,我可以教你如何制作这样的作品。”
乔恩宁的眼睛亮起来,她有些不自信地问道:“真的吗?我……可以学吗?”
蒋林微笑着点了点头:“当然可以。我们林氏绣坊来者不拒,只要有人愿意学,我们就愿意教。只要有人愿意听,我们就愿意讲。”
乔恩宁迟疑地看看蒋林,又盯着那幅山水图。
许久,她才点头说道:“我想试试,那我现在可以学吗?”
“当然。从今天开始,你就是我们林氏绣坊的一员了。”
蒋林不负责教课的工作,正巧林秀芬走过来:“阿林,有个邀请函。哦,明日的手作班不要忘记。”
“知道了。”蒋林想起林秀芬最近才绣完一幅绣作,喊道,“妈,你有空吗?这个姑娘是来学习苏绣的,今日没有老师排课。不如,您有时间的话,先教教她。”
林秀芬朝着两人走过来:“你好,你叫什么名字?”
乔恩宁表现得很沉稳,林秀芬不禁多看了几眼她:“姑娘,不是本地人吧?”
“嗯,我是浙江人。”
“哦,我们这里也有些学员是从其他地方来的,全国各地的人都有。他们很好相处,不过今日没有排课。”
乔恩宁看了一眼院后面的屋子,欲转身:“抱歉打扰了,那我明日再来。”
“现在时间还早,你要是有兴趣的话,我今日可以教你些理论的东西。”
乔恩宁甩了一下利落的短发:“好的。”
林秀芬带着乔恩宁走进工作室,介绍道:“屋里到处都是林氏绣坊绣娘的苏绣作品,乔姑娘,学一样东西,就得先去了解它,爱上它。不是有句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嘛。”
“嗯。”
乔恩宁的话很少,林秀芬从她的身上得到的信息量不多。但她有一种感觉,这个叫做乔恩宁的姑娘并不快乐。
甚至与其说不快乐,还不如说是没感觉、没兴趣。
她的眼睛没有光,好像不管看到什么东西也不会有很大的反应。
林秀芬给乔恩宁找了个位置,耐心地教导乔恩宁苏绣的基本技巧和针法。她不仅传授给小丽技术上的知识,更分享了自己多年创作苏绣的心得和体会。
林秀芬只讲了一遍苏绣的历史,乔恩宁就能记得住。
不过,这也是林秀芬后来才知道的,乔恩宁这个人大概就是所谓的学霸。
乔恩宁逐渐沉浸在了苏绣的世界中。
之后的日子,乔恩宁每天都会来到绣坊,她喜欢坐在最前排,认真地听着林秀芬的讲解,仔细地观察着绣娘们的手法。她的进步非常快,很快就掌握了基本的针法和技巧。
林秀芬看着乔恩宁的成长,心中感到无比欣慰。
一天,林秀芬看着乔恩宁在洗茶杯,她微笑着问道:“恩宁,今天我们学绣字吧?‘静’字怎么样?”
乔恩宁抬起头,表情还是淡淡的,但似乎眼底已经多了一份叫做‘期待’的东西。她放下手里的茶杯:“好,我早就想学绣字了。”
于是,两人开始她们的绣字之旅。
乔恩宁小心翼翼地拿起绣针,开始在绣布上穿梭。她的手法虽然还不熟练,但每一针都充满了力量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