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婉听从了林秀芬的建议,她不再每天看着那幅未完成的绣作感到焦虑,每天按部就班地一针接着一针,更加努力地绣制这幅作品。她不断磨炼自己的技艺,提高自己的速度和精度。同时,她也积极与其他绣娘交流心得,学习她们的经验和技巧。
什么是坚持呢?
大概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做同一件事,熬过每一个日出日落。
针起针落再回首,已然一个圆满的落幕。
然,落幕又何尝不是下一站的开端?
三年后,江婉终于完成了这幅苏绣作品《鼎》。她站在作品前,看着那栩栩如生的鼎,心中充满了成就感和自豪感。这三年她的付出和努力,整个林氏绣坊的人都知道,林氏绣坊的粉丝也都知道。
这幅《鼎》完成的那天,江婉本以为自己会激动,而当剪掉丝线的那一瞬,江婉的心静如止水,只是一切水到渠成。
蒋林和林秀芬甚至比江婉还激动,对江婉的作品赞不绝口。
方奕听蒋林说了这件事情,在粉丝的催更下,第一时间来到林氏绣坊。
“各位粉丝朋友,期待了三年的绣作,在今天终于完成了。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大家期待已久的作品,来自绣娘江婉的作品—青铜鼎。”方奕拿着直播设备走到前面,第一句话就是,“我先拍一个,带大家看看用针线清理文物是什么感觉。把你们的想法打在公屏上啊!”
江南锦绣的直播间粉丝一路飙升,林秀芬激动地拉着江婉的手:“江婉,你的作品很逼真,这就是苏绣,以针乱针!你的技艺和创意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相信这幅作品一定会在市场上取得巨大的成功。”
江婉比较内敛,看着镜头打了个招呼,一个劲儿地对大家说谢谢。
林氏绣坊专门为这幅《鼎》开了一个小型见面会,台上江婉拿着话筒,字正腔圆地介绍着:“大家好,我这次带来的作品是《鼎》。之所以选这个为题材,是因为鼎这一古老的器物历经千年见证了中国文明的变迁与发展。从最初的炊煮工具,到后来的礼制象征,鼎的演变历程不仅反映了社会结构的变迁,更揭示了文化、艺术与科技的交融与进步。作为商周时期青铜礼器的代表,鼎承载了身份、等级、礼仪的多重意义,也展现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理念、审美追求和科技水平。在中国历史文化的长河中,鼎以其独特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成为我们探寻古代文明的重要窗口。”
主持人在上面问着江婉:“那么请江老师再谈谈这幅《鼎》的技艺,或者说你在创作的过程中遇到过什么困难吗?”
江婉点点头,没有人比她自己更懂得这幅《鼎》花了她多大的精力。
她清了清嗓子:“青铜器的纹理和色彩是我这次创作的难点。虽然整体看似墨绿色,但是要还原出青铜器的历史感和沧桑感,就需要巧妙地运用四五百种颜色。就连纯黑的背景,也要数十种颜色才能找到那种“五彩斑斓的黑”,这第一次绣这个题材,只能不断地调整色彩,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江老师,还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吗?”
江婉站在台上,看似平静的她,其实回想起这三年来,她的心里已经犹如打翻了厨房的调味剂。
她举起话筒:“我很感谢林老师、蒋老师和我的奶奶,还有林氏绣坊的绣娘们,我在创作这幅苏绣的时候,遇到了很多的困难,是他们一直鼓励我,帮我一起战胜困难,我很爱这个团队。我会尽自己的最大的努力,创作出更多优秀的苏绣作品带给大家。”
这幅苏绣作品《鼎》在市场上引起了轰动,许多收藏家和艺术爱好者纷纷前来购买和欣赏。它不仅为林氏绣坊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为江婉赢得了更多的关注和赞誉。
江婉的成功不仅来自她的天赋和努力,更来自她的坚持和勇气。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只要有梦想和信念,就一定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而林氏绣坊也因为江婉的成功而变得更加繁荣和兴旺。
蒋林看到了江婉的潜力和才华,决定给予她更多的机会和支持。他为江婉提供了更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让她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华。
江婉也没有辜负蒋林的期望,她继续努力创作,不断推出新的作品。她的技艺和创意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和喜爱。她成为了林氏绣坊的一名核心成员,为公司的发展贡献了更多的力量。
随着时间的推移,江婉的名字在绣界越来越响亮。她的作品不仅在国内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也在国际上赢得了许多奖项和荣誉。
而林氏绣坊也因为江婉的成功而变得更加知名和受欢迎。它不仅在国内市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在国际市场上拓展了业务。蒋林和江婉一起带领着林氏绣坊走向了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江婉的故事,是林氏绣坊培养绣娘的一个缩影。
绣坊对于绣娘的培养,不仅仅是传授技艺,更是注重培养她们的艺术修养和创新能力。林氏绣坊定期举办各种培训班和讲座,邀请业内专家和名师授课,为绣娘们提供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除了系统的培训,林氏绣坊还注重实践教学。她们会给绣娘们提供实际的项目,让她们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技艺和能力。江婉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她在绣坊的指导下,不断磨炼自己的技艺,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在林氏绣坊的培养下,江婉不仅掌握了苏绣的基本技艺,还学会了如何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创作出更具时代感的作品。她的作品不仅在绣坊内部受到好评,还在各种展览和比赛中获奖无数。
江婉的成功也激励着其他绣娘们,她们看到江婉的努力和成就,也纷纷投入到学习和创作中。在林氏绣坊的大家庭里,她们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