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奕拿着摄像机摆放好位置,然后拿出梳子整理了一下因为一路奔跑而被风吹乱的头发。
蒋林坐在沙发上,只见方奕坐到镜头前面:“大家好,我是方奕。我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在岁月的长河里,我们的祖祖辈辈留下了许多璀璨的文化。苏绣就是其中之一,我们今日有幸请到了蒋林先生,请他为我们聊一聊苏绣。”
蒋林看着镜头点了点头:“大家好,我是蒋林。”
“大家别看蒋林先生年纪轻轻,实际他的苏绣作品真的是美轮美奂,引人连连称赞。蒋林先生曾在小时候就获得过‘苏州刺绣文化节’大赛,少年组的金奖,前不久,他又以一幅肖像画获得‘百艺匠心’苏绣技艺技能大赛的金奖。那么蒋先生,同我们聊聊你眼中的苏绣吧。”
???
蒋林看着方奕缩了缩眼,采访不应该是一问一答吗?
方奕优雅地笑着拢了拢头发,看着蒋林一脸期待。
蒋林坐直身子看向镜头:“苏绣是中国四大传统刺绣之一,起源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迄今为止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历经多个发展阶段,尤其是在清明时代达到工艺的顶峰,成为皇室贵族的御用珍品。”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苏绣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工艺特点,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然这只是从苏绣艺术价值上的成就,而苏绣的成就更体现在它对于经济和社会的贡献。苏绣曾多次作为国礼赠送给其他国家,体现出中国文化的艺术魅力和外交活动的友好范围。
1984年,中国国家主席李先念访问法国期间,就赠送了一幅由著名的苏绣大师顾建霞创作的苏绣《百年朝凤》给法国总统密特朗。这件作品以精美的工艺和生动的画面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受到了法国方面的高度评价和热烈欢迎。那次外交活动不仅增进了中法之间的友谊,也展示了苏绣作为国礼的特殊意义和价值。
此外,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苏绣也曾经作为国礼送给各国的元首和嘉宾。其中一幅名为《百鸟图》的苏绣作品被送给美国总统奥巴马。奥运会是一次全球性的体育盛会,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和观众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了人类文明的辉煌。
这些事件表明,苏绣作为一种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的传统工艺,不仅在国内受到重视,也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认可。
通过这些交流活动,苏绣不仅增强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也为世界各国人民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打开了大门。同时,这些事件也激励着更多的苏绣艺术家和手工艺人继续致力于传承和发扬这门古老而美丽的艺术形式,让苏绣的魅力永远流传下去。”
蒋林的发言让方奕都想拍手称好了,但想到她也在镜头前面,只能继续问道:“蒋先生,苏绣的工艺流程非常的复杂,您能否同我们介绍一下从设计到完成苏绣的整个过程呢?”
“苏绣的制作过程确实非常的繁琐,它包括了设计图案、准备底稿、配色、刺绣,以及最终的装裱。每个步骤都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致,特别是在刺绣的部分,需要用细小的针脚在缎面上重现图案的细节。
设计阶段,绣娘们需要深入挖掘文化元素,将其巧妙地融入到图案之中;准备底稿时,要对材质的选择和处理同样考究,以确保刺绣过程的顺利进行;配色环节,则要求色彩搭配和谐,既要符合图案的整体效果,又要突显出苏绣的细腻之美;苏绣刺绣过程最是重要,是考验匠人们技艺的关键阶段,他们运用多种针法,将图案生动地展现在绸缎之上;最后装裱旨在保护绣品,提升起观赏的价值。”
方奕专注地听着,等蒋林回答完问题,又问道:“那么,苏绣的针法繁多,您认为哪一种针法最能体现出苏绣的特色?”
“苏绣的针法多种多样,并且不同的针法搭配使用,又能产生出不同的效果。但如果要说最能体现出来苏绣特色的,我认为是‘随形针’。这种针法可以根据图案的需要灵活地变化,使得刺绣出来的图案既立体,又富有层次感。”
“谢谢蒋先生,接下来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在现代的社会,传统的艺术面临着许多的挑战。您又是如何看待苏绣在当代的发展和传承的呢?”
蒋林看着镜头忽然愣住了。
方奕问出的这个问题是最近一直在困扰着自己的问题。
他回国的时候,听到蒋蔓同他说过光福镇关了许多家绣坊,还有一些绣娘转行,宁愿选择做一些简单的工作,也不愿意继续再从事刺绣。
他的心里是有一些心理准备的,但当他真的开始做苏绣以后,发现事情比他想象的还要严峻一些。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文化多元化的趋势,苏绣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代表,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的关注和喜爱,这为苏绣的国际传播和市场拓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同时,现代科技的发展也为苏绣的创作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材料,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作品的质量。
然而,苏绣的传承正面临着困境。随着工业化的加快,传统的手工艺生存空间受到了挤压,年轻一代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减弱,加之苏绣技艺的学习周期长,难度大,导致人才的缺乏。老一辈的艺人逐渐减少,传承人才出现了断层。
现代工业化产品的普及,更是让传统的手工艺品在市场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苏绣的销售和推广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传统的苏绣教育资源也稀缺,缺少系统的体系和专业的教育机构,不利于技艺的系统化传承。最后,社会对于苏绣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不够强烈,缺乏有效的保护机制和政策支持。
这些都让苏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需要政府、社会、教育机构和苏绣从业者的共同努力,才能将苏绣这一宝贵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