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现实题材 > 江南锦绣

第十一章 加入仿古画创作

林秀芬赶忙出来打圆场:“扯远了,这里说着画呢。”

薛先凤这才低下头回道:“对对对。”

蒋林凑近了些:“妈,你知道我的技艺,我跟你们一起绣这幅仿古画怎么样?”

薛先凤抬起头,脸上似有不悦:“阿林,这个单子是研究所的定制单,你要一起加入进来,起码得懂仿古画。”

“也不是完全不懂。”蒋林说道:“在做仿古画题材时,会特别注重线条的勾勒和轮廓的表现。这种技法要求绣工具有极高的技艺水平,因为它要求每一笔、每一线都要精确到位,以达到与原画相似的效果。”

薛先凤和林秀芬一起抬起头。

“在绣作中绣娘通常会使用细密的丝线,通过精确的针法,将线条勾勒得流畅而自然。根据原画的线条特点,选择合适的丝线颜色和粗细,以及适当的针法,如平针、长短针等,来表现线条的质感和变化。”

林秀芬满意地看着蒋林,他从来没教过蒋林绣仿古画,因为蒋林是一个男孩子,她以前也只当蒋林喜欢苏绣,那就带着他学。

没想到蒋林现在能一点不差地说出这些东西,说明他后来还在不断地学习,才能做足了这样的功课。

薛先凤点点头:“还有呢?”

“除了线条的勾勒,轮廓的表现也是仿古画苏绣的关键。绣娘要根据原画的轮廓特点,运用不同的刺绣技巧,如晕针、捺针等,来表现轮廓的立体感和层次感。然后通过调整丝线的密度和方向,以及针法的变化,来模拟出原画中的阴影和光线效果,使轮廓更加生动和立体。”

薛先凤连连称赞:“不错,是这样。”

“既然我们要创作的绣作是仿古画,首先需要充分理解原画的风格和特点,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才能够准确地把握原画的精髓和细节。大家都觉得《山水清韵》只是一幅简单的写景山水画,其实不然。在作画前夕,作者的好友离世。这位好友与他从小一起长大,曾一起游历名山大川,作者感到一阵悲痛,于是他开始构思《山水清韵》。这幅画的妙笔在于看似日落,实则日出。作者想表达的意思是:今日的日落,将是明日的日出。”

薛先凤几乎错不开眼,一瞬不瞬地盯着:“竟然是日出?”

林秀芬也有些吃惊:“这画看起来是黄昏落日,大雁归家,山间小屋炊烟袅袅。”

蒋林拿出笔记本电脑,又认真做了一番分析,结果从影的角度上来看,这幅《山水清韵》确实画的是日出。

林秀芬扶着额头想了想:“还好阿林告诉我们这些,不然得闹大笑话了。日出和日落展现出来的光影,以及角度完全不一样。”

薛先凤盯着那幅画:“在大多数人眼里,倒是看不出来什么,但我们做苏绣的讲究一个细致,绝对不能差不多。”

蒋林收起电脑,走到水龙头旁边洗洗手,擦干又涂了一遍护手霜:“妈,薛姨,我可以同你们一起绣这幅画吗?”

薛先凤才听完蒋林的话,那叫一个惊叹:“我没意见,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林姐,让阿林加入吧,有了他说不定能给我们一些建议。”

林秀芬点点头:“我是主要负责人,但共同完成一幅绣作,伙伴之间一定不能有嫌隙才行。既然先凤没意见,那我自然也没有意见。”

滴滴滴,滴滴滴——

薛先凤的手机发出滴滴声,她打开翻盖手机看一眼时间:“哎呦,五点了。我要去接我孙子,今日就先走了,今日确定这些基本的东西,明日就可以着手动工了。”

林秀芬将薛先凤送出门,又折回到绣架前:“阿林,你为什么对这幅仿古画感兴趣了?”

蒋林坐在绣架前面:“没有啊妈,感觉山水嘛,我挺有兴趣。”

“你是我养大的,你的心思我怎么会不懂。唉,你就是担心我绣这个仿古画比一般的题材要伤精费神,才想来帮我吧?”

“有一部分原因吧。”

林秀芬擦干手上的水渍,扶着膝盖坐在蒋林对面:“阿林啊,有时候妈还是会想起来你刚开始跟我学苏绣的时候,那时候你还没有绣架高,还得我把你抱在凳子上坐着。一晃眼,你都这么大了。”

蒋林认真地看着林秀芬:“妈,如果蔓蔓她实在不想成为绣娘,就别逼她了吧。她也不是小孩子,该有自己的选择。路始终得她一个人来走,我们只能陪着她,给她一些建议。”

林秀芬谈起蒋蔓还是一声又一声地叹息:“做父母的,有谁不担心儿女的前程,我这也是为她好。阿林,现在游戏害人,我看到那些新闻上说,小孩玩游戏当了真。现在这些家长多讨厌游戏,蔓蔓她一个小姑娘去做什么游戏……我实在是担心,我们这个镇上,乡亲都认识。我是怕她被人戳脊梁骨,做绣娘就不一样,简简单单的多好。”

蒋林知道林秀芬的固有思想一时半会而难以改变,便没在劝,只是说道:“我同蔓蔓说了,这些日子她的心情也不好。我有个大学同学在南京开了一个画室,我打算让她去学上几日。”

“她在家都这个鬼样子,出去没人管她,那岂不是……”

“妈,不会。我给她布置任务的,每天都要给我交画稿。让她放松放松,你之前不也说过,带着热情做出来的东西才会更有生命力。我看过她绣的猫了,一日不如一日,她这样下去也是把错误东西一直重复,起不到半点效果。”

林秀芬紧皱着眉头:“你那个同学,男的女的?”

“……”

可怕的死亡问题。

说男的吧,蒋蔓铁定去不了;说女的吧,亘古不变的催婚问题又来了。

蒋林挠挠头,还是应道:“女的。”

“多大了?家是南京人?那来咱们光福镇,人父母能同意吗?属啥的?……”

正迎接一顿‘炮轰式’追问的时候,林秀芬的手机合时宜地响起来。

蒋林如释重负,催促道:“妈,妈妈,电话,接电话。”

林秀芬看了一眼来电,好声好气接起来:“谭老师,哎……什么?”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