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绣的创作中,大多数绣娘常用的也就那么十几种,而在很久以前邹炳仙就经常把不同的针法加以组合运用,在‘同曲’中,找到‘异功’。
截然不同的绣艺,当然也引起蒋林的好奇,之后他跟着邹炳仙学习了很长一段时间,在绣作中或多或少地受到她的影响。
蒋林刚到楼下就遇到邹炳仙买菜回来,看到蒋林她明显怔了一会儿:“蒋林?你从国外回来了呀?”
“嗯邹老师,回来过中秋,就来看看您。”
邹炳仙看起来很高兴,拎起鲈鱼晃了晃:“正好我买了鱼,快来快来。”
“邹老师,我帮您拎。”蒋林接过邹炳仙手里的袋子。
“你说你来就来,还买什么东西。”邹炳仙看时间还早,就坐在客厅和蒋林聊天,“蒋林,工作还顺利嘛?”
“嗯,还挺好的。就是时间待得长了,还是想吃家这边的东西。”
“那是。金窝银窝呀……都不如自己的茅草窝,外面哪里能有家好?”
邹炳仙家随处可见绣品,全都是她自己绣的,其中有一副《唐宫仕女图》格外吸睛。
蒋林站起来细细观看:“邹老师,我记得之前不少人想买这幅绣品,那时候万元户还寥寥无几,就已经有人给你开到四位数的价了?”
“这是我第一次绣仿古画,完工后呀激动得睡不着,就实在没舍不得卖。另外一个原因是,这幅绣品有瑕疵,这个位置……你看。”邹炳仙指着绣品上的一个花瓶表面的小花纹说道,“这里用套针会更合适,我自作主张用了打籽。”
邹炳仙说的地方不过指甲盖的四分之一大小,完全不会有人盯着那个点细看,压根达不到她说的‘瑕疵’。
蒋林应道:“已经称得上巧夺天工了。邹老师还会再绣一幅仿古画吗?”
邹炳仙笑道:“上年纪喽!脚手不比以前,现在只能绣些小东西。”
“邹老师不老。”蒋林把毛绒小熊递过去,看看墙上的挂钟,“哎?都这个时候了,邹老师不去接小燕吗?她应该上一年级了吧?”
小燕是邹炳仙的孙女,蒋林上次见小燕刚四岁,现在算起来应该上一年级。见她不在家里,他猜想是读书去了。
邹炳仙摇摇头:“去年她妈妈把她带去了省城,一家人在那边租了房子。她妈妈去找了个洗碗的工作,说算下来拿到的钱和当绣娘差不多,还能更轻松,也有时间照看孩子。”
“哦,我记得方姐姐的绣艺挺好的,二十多年的手艺转行,倒是挺可惜。”
蒋林以前从没这么直观地感受到绣娘的减少,这回来一趟感觉年轻人越来越少,只剩下一些年纪大一点的绣娘在坚持,可是一个又一个春回冬转,对于传统老手艺的守护又能坚持多久?
邹炳仙眉间有忧愁闪过,转而即逝:“方梅说的也没错,她们总是要养孩子的。一家人都在那边……也好。”
蒋林知道邹炳仙肯定是想家人了。
不过蒋林没办法说什么,他又何尝不是这样。毕业以后好像大家都挺忙,忙工作,忙朋友,然后忙孩子,忙家庭,反而忽略了自己曾经也属于爸爸妈妈的家庭。
他没再继续问,只好转移话题:“省城的教育也比镇上好些。邹老师的绣艺这么厉害,小燕回来的时候教教她,当个兴趣爱好也挺不错。”
“我孙女我教过她,没办法,她不喜欢这个。唉,趁着我还能绣,我多绣些作品,总是要留下点什么东西才好,让苏绣能有迹可循,有作可观,有名可查。”
蒋林有一时间的失神,刚刚还平静如一面镜的心海,好像被人丢进了一颗小石子。很小的石子在一瞬间引发‘蝴蝶效应’,将他的心底搅了个透彻,足以引起一阵惊涛骇浪。
如果他……回来继承林氏绣坊,如何?
邹炳仙见蒋林看着仕女图发呆,用手推了推他:“蒋林啊?”
“哎,我刚没听清,邹老师说什么?”
“我说今日在我家吃午饭吧?像以前一样,你来给我扒个蒜,我给你做你最爱吃的糖醋鱼,给你妈妈和妹妹打个电话,大家一起来。”
“我妈忙着完成一幅绣作,这里有些远,应该不会花时间过来。”
蒋林给蒋蔓打了个电话,电话那头正兴奋得不行。
“小蔓!牛批!这个做出来肯定能入围,前三就有机会直接去面试!能去TK彩漫科技,还海投什么简历!”
“你们声音小点!我哥给我来电话了!”
蒋林随便说了几句就挂了电话,扒着蒜对邹炳仙笑道:“我妹也不过来。那麻烦邹老师了,打着来看您的旗号,在您家蹭饭。”
邹炳仙也跟着乐起来:“你小子,这有什么。家里很久没来人了,我高兴还来不及。”
蒋林吃完饭后执意洗碗,公司上级西奥正好来了电话:“林,遇到点问题,你今日以内处理一下。”
“OK。”蒋林要挂掉电话的时候想起林秀芬,他握紧电话及时说道:“西奥,我一时半会儿还回不去。”
西奥在蒋林待的公司算良师也算益友,那时候他刚毕业,投的简历全部石沉大海。
有一次去面试,手机在地铁上被偷,是西奥刚好遇到他,给了他一个机会,让他去他的设计公司试试。
一开始算不得是千里马和伯乐的故事,直到后来……
蒋林本专业是美术生,设计有所涉及,但只是辅修。很多设计专业的东西几乎是到公司现学,再加上他学东西并不算快,三个月的试用期快到,他才能勉强跟上同期实习生入职一周的程度。
那段时间公司的人都看不上蒋林,可西奥就是笃定这个小伙子一定会有出息,公司的员工甚至写匿名信投诉到董事会,内容是质疑蒋林走关系。
事实证明西奥也没看错人,蒋林在三年之内晋升成公司的王牌设计师,名气也在短短三年之内打出来。
从自己上门推荐自己求单子,到同一个经济圈之间的人互相介绍,再到指定蒋林接单需要排队,最后他有了自己选择的权利,只做自己感兴趣的设计。
蒋林的每一步走得有多艰难,只有他自己和西奥知道。
电话那头的西奥很好说话:“回家就多待些日子,一个月的假,再给你一个月线上工作的机会,怎么样?”
“感谢我的朋友。”蒋林踩在铺满银杏叶的路上,又给蒋蔓打了个电话。